首页 理论教育 情绪与情感的分类与特点

情绪与情感的分类与特点

时间:2023-06-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情绪的种类人除了基本情绪以外,还有许多复合情绪。例如自我产生的骄傲感与谦逊感、与他人相联系产生的爱与恨、对情境事件的求知和好奇心等,都是两种以上基本情绪的混合。出乎意料的危险情景或面临重大压力的事件都是应激状态出现的原因。另外,思想觉悟、责任感等也是在应激状态下,防止行为紊乱的重要因素。道德感、审美感、理智感被称为高级社会性情感或情操。

情绪与情感的分类与特点

(一)情绪的种类

人除了基本情绪以外,还有许多复合情绪。例如自我产生的骄傲感与谦逊感、与他人相联系产生的爱与恨、对情境事件的求知和好奇心等,都是两种以上基本情绪的混合。焦虑和忧郁等可能带有异常性质的情绪,也是几种基本情绪的合并或模式。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时间的长短及外部表现的情况,可以把情绪状态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1.心境 心境是一种使人的整个精神活动都感染上某种色彩的、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可以形成人的心理状态的一般背景。

(1)心境的特点:首先,其特点是和缓而微弱,有时人们甚至觉察不出它的发生;其 次,持续时间较长,少则几天,长则数月;最后,心境是一种非定向性的弥散性的情绪体验,在人的心理上形成了一种淡泊性的背景,使人的心理活动、行为举止都蒙上一层相应的色彩。心境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心境,使人振奋愉快,能推动人的工作与学习,激发人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消极的心境则使人颓丧悲观,妨碍人的工作和学习,抑制人的积极性的发挥。如心情愉快时,干什么都有精神;悲观失望时,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

(2)心境产生的原因:心境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个人生活中的重大事件,诸如事业的成败、工作的逆顺、人际关系的亲疏、健康状况的优劣,甚至自然界的事物,如时令气候、环境景物等都可以成为某种心境形成的原因。除了由当时的情境而产生的暂时心境外,人还能形成各自独特的稳定心境,这种稳定的心境是依人的生活经验中占主导地位的情绪体验的性质为转移的。人应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正确地认识评价自己的心境,消除消极心境的不良影响,培养坚强的意志,增强抗御外界不良刺激和干扰的能力,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有意识地掌握自己的心境,做心境的主人。

2.激情 激情是一种短暂的、强烈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通常由突然发生的对人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激情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激情具有激动性和冲动性;第二,激情维持的时间比较短;第三,激情具有明确的指向性;第四,激情具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引起激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突发事件、过度的抑郁和兴奋,都可能导致激情的产生。激情如果伴随着冷静的头脑和坚强的意志,它可以成为动员人的所有潜能积极投入行动的巨大动力。反之,激情如果是不符合社会要求的、对机体有害的,就会起到负面作用,青少年犯罪中常见的就是激情犯罪。可见,激情的意义是由它的社会价值决定的。

3.应激 应激又称应激状态,是在人的生命或精神处于威胁情境下,采取必要决定行动时或和无力应付受威胁的处境时产生的情绪状态。在应激状态下,人可能有两种表 现:一种是目瞪口呆,手足失措,陷于一片混乱之中;另一种是急中生智,冷静沉着,动作准确有力,及时摆脱险境。出乎意料的危险情景或面临重大压力的事件都是应激状态出现的原因。

应激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一般的应激状态能使有机体具有特殊防御排险机能,能使人精力旺盛,使思维特别清晰、活跃、精确,使人动作敏捷,推动人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及时摆脱困境。但紧张而又长期的应激会产生全身兴奋,注意和知觉范围狭小,言语不规则、不连贯,行为动作紊乱。在意外的情况下,人能不能迅速判断情况并做出决策,有赖于人的意志力是否果断、坚强,是否有类似情况的行为经验。另外,思想觉悟、责任感等也是在应激状态下,防止行为紊乱的重要因素。长时期持续的应激则可能引起精神创伤,危及身体健康。(www.xing528.com)

(二)情感的种类

情感是和人的社会观念及评价系统分不开的,人的社会性情感组成了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情感。情感反映着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生活状况,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具有鲜明的社会历史性。人类较高级的社会性情感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1.道德感 人们基于个体社会经验和文化影响在相互交往中掌握了社会上的道德标准,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社会需要,对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而产生体验,这时人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即为道德感。道德感是人所特有的一种高级情感,是人们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或他人的行为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如果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行为符合这种道德规范的要求,则产生肯定的道德体验,心安理得或尊敬感。反之,则产生否定的道德体验,如愧疚、痛苦或蔑视。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社会环境下,道德标准是不同的,但是就全人类来讲是有共同的道德标准的。例如,对社会义务的承担,对自己国家的热爱,对老弱病残的扶助等,在任何社会都是宣传和倡导的。

2.审美感 审美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或对象的美的特征的情感体验。它是人们根据美的需要,按照个人的审美标准对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审美感与道德感一样,是受社会生活条件制约的。在不同的时期和环境下,人的审美标准及对各种事物美的体验也是不同的。审美感虽然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但仍存有全世界共同享有的美感,例如在自然风光和艺术欣赏中产生的和谐与美的共同感受。

3.理智感 理智感是人对认识活动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是对与真理的追求、科学的探索、智力的活动相联系的体验。如对知识的热爱、真理的追求;对偏见、迷信、谬误的憎恨;对错失良机的惋惜;了解和认识未知事物时的好奇心和新异感;对矛盾事物的怀疑、惊讶和焦虑,问题解决后产生的强烈成就感、坚信感、喜悦和自豪;在坚持自己观点时产生的强烈的热情;由于违背了事实而感到不安、羞愧等,都是理智感的体现。理智感同人的认识活动中成就的获得、需要的满足、对真理的追求及思维任务的解决相关联。人的认识活动越深刻,求知欲望越强烈,追求真理的情趣越浓厚,人的理智感就越深厚。

道德感、审美感、理智感被称为高级社会性情感或情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