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项目拓展:设备加工模式下的温度检测和报警机制优化

项目拓展:设备加工模式下的温度检测和报警机制优化

时间:2023-06-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完成调试模式后,操作员登录设备,单击“进入运行”按钮,触摸屏进入“加工模式”界面,如图7-46 所示。加工模式的初始状态:上色喷涂进给电机在原点SQ1、传送带上各检测点常开、所有电机停止等。当工件移动到D 点时,10 s 内检测滚轮温度未超过30 ℃,10 s 后自动弹出报警界面“加热器损坏,请检查设备”,手动关闭窗口后,再次自动进入10 s 温度检测。

项目拓展:设备加工模式下的温度检测和报警机制优化

在完成调试模式后,操作员登录设备,单击“进入运行”按钮触摸屏进入“加工模式”界面,如图7-46 所示。触摸屏界面主要包含各个电机的工作状态指示灯、按钮、设置加工数量、当日生产数量(停止或失电时都不会被清零)等信息。完成加工后,只能返回到首页界面。

加工模式的初始状态:上色喷涂进给电机在原点SQ1、传送带上各检测点(SB3 ~SB6)常开、所有电机(M1 ~M5)停止等。加工过程按下列顺序执行。

①设置加工数量后,按下启动按钮SB1,设备运行指示灯HL3 闪烁,等待放入工件(0.5 Hz),当入料传感器(SB3)检测到A 点传送带上有标签工件,则HL3 常亮,设备开始加工过程,M3 电机正转启动,以50 Hz 运行,带动传送带上的工件移动。

②当工件移动到达B 点(由SB4 给出信号)后,M3 电机变换成15 Hz 正转运行,同时,打码电机M1 高速正转,4 s 后变为低速正转,4 s 后打码电机M1 停止(代表第一次打码结束);传送带立即以30 Hz 反转,传送工件重新回到B 点,M3 电机变换成15 Hz 正转运行,打码机进行第二次打码,同样先高速正转4 s,然后变为低速正转,4 s 后打码电机M1 停止。

图7-46 “加工模式”界面(www.xing528.com)

③两次打码结束后,传送带继续以50 Hz 前行,当工件移动到C 点(由SB5 给出信号)后开始上色,传送带降为15 Hz 正转运行;上色喷涂进给电机M5 以3 r/s 速度从原点前进至SQ2,此时上色电机M2 启动运行;再以2 r/s 速度进给至SQ3 位置后停止,3 s 后电机M5反转,以3 r/s 速度进给至SQ2,上色电机M2 停止运行,电机M5 反转,以1 r/s 速度回到原点,上色工作结束。

④上色工作结束后,传送带继续以50 Hz 前行,同时开启热封滚轮加热(HL3 代表加热动作),当工件移动到D 点(由SB6 给出信号)后,先检测滚轮温度(温度控制器+热电阻),温度超过30 ℃时开始热封(否则,传送带停止运行)。传送带以15 Hz 正转运行,同时,热封滚轮电机M4 运行2 s、停2 s,循环3 次后热封结束。至此,一个标签加工完成。

⑤一个标签加工结束后,才能重新在入料口(A 点)放入下一个标签工件,循环运行。在运行中按下停止按钮SB2 后,设备将在完成当前工件的加工后停止,同时HL3 熄灭。在运行中按下急停按钮后,各动作立即停止(人工取走标签后),设备重新启动开始运行。

当上色喷涂进给电机M5 出现越程(左、右超程位置开关分别为两侧微动开关SQ4、SQ5),伺服系统自动锁住,并在触摸屏自动弹出报警界面“报警界面,设备越程”,解除报警后,系统重新从原点初始态启动。

当工件移动到D 点(由SB6 给出信号)时,10 s 内检测滚轮温度未超过30 ℃,10 s 后自动弹出报警界面“加热器损坏,请检查设备”,手动关闭窗口后,再次自动进入10 s 温度检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