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升灌浆质量的分析和改进方法

提升灌浆质量的分析和改进方法

时间:2023-06-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⑨、、和坝段的灌浆过程中,出现了Ⅲ序孔单位注灰量大于Ⅱ序孔单位注灰量的反常现象。现场灌浆者认为,主要是灌浆操作上存在问题以及串、冒浆影响。采用何种灌浆方法,必须先调查岩体的裂隙情况:决定铅直灌浆孔间排距的理论根据不足。为了确保防渗帷幕的灌浆质量,理应把灌浆孔间距加密到0.89m以下。

提升灌浆质量的分析和改进方法

在⑨、⑪、⑱和⑲坝段的灌浆过程中,出现了Ⅲ序孔单位注灰量大于Ⅱ序孔单位注灰量的反常现象。现场灌浆者认为,主要是灌浆操作上存在问题以及串、冒浆影响。

上述的固结灌浆与防渗帷幕灌浆方法,按理说都是国内常采用的方法,那么为什么在灌后取样检查灌浆效果时,仅有2.27%的岩样上见有水泥迹象,著者以为有深究的必要。

1.灌浆方法与灌浆工程水文地质条件不相适应

大家知道,岩体吃浆最主要的是指岩体裂隙吃浆,而岩块是不吃浆的。采用何种灌浆方法,必须先调查岩体的裂隙情况:

(1)决定铅直灌浆孔间排距的理论根据不足。大坝及厂房地基的地质编录中,共编录了267条裂隙,其中产状齐全者有49 条(表12-4),根据裂隙产状可将其分为Ⅰ、Ⅱ、Ⅲ和Ⅳ组,其出现频率分别为30.6%、55.1%、6.1%和8.1%。不同组别的出现频率有极其明显的差别。

这里的防渗帷幕轴线为NE86°,各组裂隙在防渗帷幕轴线上的水平长度有长有短,裂隙倾向与防渗帷幕轴线的交角愈大,裂隙在防渗帷幕轴线上的水平分布长度愈长,钻孔与其相交的几率就大,反之则愈小。

用此方法计算,Ⅰ、Ⅱ、Ⅲ和Ⅳ组裂隙与铅直孔相交几率分别为100%、31.7%、8.9%和13.2%。由表12-4所示裂隙出现频率与铅直孔遇到裂隙的几率资料分析,我们很容易得出,与铅直孔相交几率大者,是出现频率较高的裂隙,而相交几率小者,恰是出现频率较低裂隙的结论。也就是说,用常规方法分析,在防渗帷幕轴线上有可能被水泥封堵的裂隙是比较多的,而出现频率较低的裂隙,被水泥封堵的好坏,似乎是无碍大局的。然而需要强调说明的是,出现频率较低的第Ⅲ组、第Ⅳ组裂隙是贯通大坝上、下游的裂隙,其数量不大,但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该工程的防渗帷幕灌浆孔的孔距为3m,而第Ⅲ组、第Ⅳ组裂隙防渗帷幕轴线上的水平长度仅有0.89m 和1.32m,而原设计的孔距使91.1%和86.8%的几率遇不到必须要封堵的第Ⅲ组、第Ⅳ组裂隙。

表12-4 防渗帷幕轴线上各组裂隙出现几率计算表

(2)防渗帷幕剖面与裂隙的相交几率极低,我们在267 条编录裂隙中,选择了49 条测量了裂隙倾向与倾角的裂隙,其平均倾角为83.5°,该类裂隙与铅直灌浆孔在剖面上的交角,仅有6.5°,与剖面相交几率只有7.2%。

(3)在坝基及厂房基础内普遍有层间剪切软弱带。在⑮坝段甲块右侧,⑯、⑰坝段甲块及⑱、⑲坝段内,分布有SCJ01层间剪切带(简称SCJ01层,下同);在河床右侧坝基⑫~⑲坝段内分布有SCJ07 层;在河床坝基内分布有SCJ08 层;在主坝坝基的④~⑥坝段内分布有SCJ09层;在河床左侧④~⑪坝段内分布有SCJ11层。

在含有上述层间剪切软弱夹层的地层中进行灌浆时,软弱夹层等软弱结构面,在约大于0.7MPa的灌浆压力作用下极可能发生浆力劈裂,使灌浆压力急剧下降到0.7MPa压力以下,被灌石灰岩在这样低的灌浆压力作用下是很少吃浆的,因而将造成整个浆力劈裂段的灌浆失败,若劈裂段位于孔口附近,将造成整个灌浆孔的灌浆失败。

2.改进灌浆方法

图12-2 大坝及厂房基岩构造裂隙极点图

(1)改进现行的防渗帷幕灌浆方法。如前所述,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裂隙在防渗帷幕轴线上,在10m 深度内,各组裂隙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长度分别为10m、3.17m、0.89m 和1.32m。用孔距3m 去进行铅直孔灌浆,Ⅰ组、Ⅱ组的每条裂隙都可能遇到灌浆孔;而Ⅲ组、Ⅳ组的每条裂隙,由于水平分布长度远小于3m,因而,Ⅲ组、Ⅳ组的每条裂隙,遇到灌浆孔的几率分别只有8.9%和13.2 %。

为了确保防渗帷幕的灌浆质量,理应把灌浆孔间距加密到0.89m以下。实事上,国内外的防渗帷幕灌浆孔距大都在1m 以上。为了封堵贯通大坝上下游的透水裂隙,还得从灌浆钻孔的方向上想办法。此外,还要必须强调的是,无论采用铅直孔灌浆,还是以下建议的倾斜孔灌浆,在发育有层间剪切软弱夹层的地层内进行灌浆时,都不宜采用孔口封闭方法的高压灌浆。如若掌握了软弱层的确切位置,可采用本书介绍的灌浆方法进行适当的灌浆。

(2)采用倾向防渗帷幕轴线一端的斜孔灌浆方法。

1)大坝及厂房基岩构造裂隙分布特点。在大坝及厂房的基础开挖区内,对267条较大的裂隙中的49条产状齐全的裂隙,著者进行了统计(表12-5)和极点图分析。从统计表和极点图上都可以看出,该区的构造裂隙分为4组,几乎全为陡于80°倾角的陡倾角裂隙,他们的倾向集中而且分于4 个区,约90%的裂隙倾角陡于80°。正如本书基本理论所阐述的那样,即构造裂隙倾角愈陡,铅直灌浆孔与裂隙相交的几率就愈低,当然其灌浆效果就愈差。

表12-5 灌浆孔遇到裂隙情况的统计表

注 √— 遇到裂隙;△— 遇不到裂隙。

为了说明采用倾斜孔灌浆的必要性,我们在坝址区选取了18m长、宽约6m的地质编录图(图12-3),并沿防渗帷幕灌浆轴线切取了如图12-4所示的剖面图。从图上可以看出,在10m深度的铅直灌浆孔内,G01、G02两个孔内,任何裂隙都未有遇到,其余4 个孔,总共与各组裂隙的交割点有5 个(表12-5)。如果按每5m一个试段来计算,将有58.4%的试段,任何裂隙也遇不到,特别是贯通大坝上下游的第Ⅲ组与第Ⅳ组裂隙,几乎所有铅直灌浆孔都遇不到它们。

图12-3 裂隙分布及灌浆孔布置平面示意图

①— 裂隙及其编号;∠85°— 裂隙产状;— ·— · — 防渗帷幕轴线;
○—铅直灌浆孔;—斜孔灌浆孔倾向;G03—灌浆孔编号;
--- — 10.6m 斜孔斜深度所涉及的范围(www.xing528.com)

图12-4 铅直与倾斜灌浆孔穿越裂隙情况防渗帷幕轴线部分剖面图

●—裂隙;Ⅱ-③—第Ⅱ组第③条裂陈;
▲—铅直孔与裂隙交割点;G01—铅直灌浆孔编号;
C02—倾斜灌浆孔编号

2)采用向铅直防渗帷幕轴线一端倾斜的灌浆孔。利用表12-5所列的裂隙统计资料,采用著者创制的软件包,对斜钻倾角70°和60°的各倾斜方位,进行了一系列计算,并得出了如表12-6、表12-7、图12-5 和图12-6 所示的成果。

表12-6 大坝及厂房基岩构造裂隙统计

表12-7 斜钻孔倾角70°时各倾斜方位的效益系数表

表12-8 斜钻孔倾角60°时各倾斜方位的效益系数表

本工程的防渗帷幕轴线的方向,为NE86°~SW266°方向。但令人遗憾的是,工程采用铅直灌浆孔进行了灌浆,由于这种方法无法对贯通上下游的第Ⅲ组、第Ⅳ组裂隙进行封堵,对高倾角的第Ⅰ组、第Ⅱ组裂隙,封堵也甚少,因而从取岩样检查的灌浆效果来看,防渗收效微乎其微。著者以为,如以后遇到类似工程,仍可采用铅直的防渗帷幕,不过这类帷幕可用向防渗帷幕一端倾斜的灌浆孔进行灌浆。也就是说,灌浆孔的倾向,由倾向266°或倾向86°两个方案来选定。

从表12-6和图12-5所示计算成果来看,倾向86°的斜孔,采用倾角70°时,其效益系数为2.35;若采用倾向266°的斜孔,其效益系数仅有1.34。从两种不同的效益系数来看,以选用倾向86°、倾角70°的灌浆斜孔为好。

同时,根据上述计算成果,我们又编制了如图12-4 所示的剖面图。从剖面图上的铅直孔、倾斜孔与各组裂隙交割情况来看,铅直灌浆孔的12 个试段内有可能遇到5 次裂隙,还有58.33%的试段根本是在岩块中灌浆,而且更重要的是漏掉了与轴线近于直交的所有裂隙。如果采用本书介绍的斜孔,它不仅可以使在岩块中灌浆的试段减少16.67% ,而且可以使与轴线近于直交的裂隙,都有可能得到浆液的封堵。

3)采用向上游或向下游倾斜的防渗斜帷幕。采用向铅直防渗帷幕一端倾斜的灌浆钻孔,这种方法只能在两种方向中选择一个方向,其自由度(可供选择方向)仅有两个,因而所得效益系数,在一般情况下是比较低的,若采用向上游或向下游倾斜的防渗斜帷幕,其倾斜灌浆孔可在180°或在360°方向内选择,其自由度比前者要大得多。

根据表12-6和图12-7所示的计算成果,若采用倾向NE10°、倾角70°的斜孔灌浆,效益系数竟达6.52;若采用倾向190°的斜孔,其斜孔灌浆的效益系数比铅直孔灌浆效益系数,可提高4.27 倍。

同时,我们编制了图12-7所示的倾斜孔剖面图,可从图上明显地发现,铅直灌浆遇到5次裂隙,只占倾斜灌浆孔遇到15 次裂隙的1/3,可见铅直灌浆孔的效益系数比倾斜灌浆孔的效益系数相差甚远,也就是后者要比前者优越得多!

由本节所述资料看出,铅直灌浆孔的防渗效果是差的,这主要是防渗帷幕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这里的灌浆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在含有软弱夹层的地层内发育有4组高倾角的透水裂隙)造成的,采用向铅直帷幕一端倾斜的灌浆孔,可使每条裂隙都有与灌浆孔相交的高几率。在防渗帷幕不深(50m以内)的情况下,采用倾斜防渗帷幕,其防渗质量之高,效益之大,是任何其他防渗方法所无法比拟的。

图12-5 斜钻孔倾角70°时各倾斜方位的效益系数图

图12-6 斜钻孔倾角60°时各倾斜方位的效益系数图

图12-7 铅直与倾斜灌浆孔穿越裂隙情况倾斜孔剖面图

Ⅱ-④—裂隙分组及编号;▲—铅直孔穿越裂隙点;●—倾斜孔穿越裂隙点

表12-8 和图12-7 所示的研究资料还表明,固结灌浆时,采取倾向NE10°、倾角60°的斜孔灌浆,其效益系数竟高达9.19倍,这是该区特殊的灌浆条件所决定的。也就是说,如果固结灌浆前,采用本书的研究成果,既可以提高灌浆质量,又可节省大量的固结灌浆投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