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京理工大学人才培养的历程与转变

北京理工大学人才培养的历程与转变

时间:2023-06-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严圣武于1979年开始讲授“质量控制”,后成为全校选修课。1986年,《质量控制》教材由北京工业学院出版,全国发行,被评为学校优秀教材。随着时间的进展,随着改革的深入,学生数量有所增加,必修课程课时逐渐减少,选修课的数量逐渐增加,专业教学目标逐渐从培养专业人才向培养通用人才转变。1978级有杨广勇、孙正胜2人,1979级有何岚、李世恒、徐宗瑞、张之敬4人,1980级有周兰英、贾春德2人,1981级以后的人数逐渐增多。

北京理工大学人才培养的历程与转变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机械制造专业招收本科生两个班,共60人。1979年制订的教学计划规定,本科生学制为4年,以在校学习为主,在校期间要完成课堂学习和实验、设计等环节。

按新的教学计划规定,学生需要学习公共课、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公共课主要是指政治体育英语,总计608学时;基础课主要是数学物理力学课程,总计676学时,这些课程主要是为学习专业课做理论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是技术基础课,总计1 388学时,主要为专用设备设计、零件加工工艺及工艺装备设计建立技术基础;同时自动控制理论、电气控制液压传动等方面知识是机械加工和设备自动化控制技术及稳定性的技术基础。专业课包括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原理和刀具、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机床电控系统,总计272学时。这些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独立从事机械制造工艺及有关装备设计、测试、研究的 能力。

除了课堂学习以外,学生还需要进行实习和设计等实践环节。实习分为金工实习、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金工实习是结合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在学校的实习工厂进行,使学生获得机械加工、铸造、锻压及焊接方面生产、使用及实际操作技能;认识实习是在基础课教学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在本市专业生产工厂进行参观实习,使学生扩大眼界,初步了解本专业生产知识,为学习专业课建立感性认识;生产实习是学生在学完专业课以后,到专业工厂进行生产实习,初步运用所学的基础及专业知识,分析、研究生产中工艺、设备等有关问题,巩固和扩大专业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四年的时间里,学生要完成机器零件设计、机床设计和工艺设计课程的学习。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八学期,一般是结合本专业科研课题及实验装置选择,培养学生从事专业工作、科学研究及实验能力。(www.xing528.com)

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材主要由专业老师亲自编写。严圣武于1979年开始讲授“质量控制”(QC),后成为全校选修课。1986年,《质量控制》教材由北京工业学院出版,全国发行,被评为学校优秀教材。可以看出,1979年制订的教学计划不仅课时多,任务重,而且实践环节也丰富多彩,这些为渴求获取知识的学生、为重新站上讲台传道授业的老师提供了舞台,同时也为培养机械工艺方面的专用人才奠定了基础。随着时间的进展,随着改革的深入,学生数量有所增加,必修课程课时逐渐减少,选修课的数量逐渐增加,专业教学目标逐渐从培养专业人才向培养通用人才转变。伴随着计算机在机械领域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方面的课程也进入教学计划,比如微机原理和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等。1977—1988年,毕业的学生质量和水平都非常高,他们进入高校、企业、科研院所,逐渐成为其中的佼佼者,很多人走上了领导岗位。总之,这十年是本科生教学恢复、发展和进步的阶段,为专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科研工作的开展,研究生人数也逐年增多。1978级有杨广勇、孙正胜2人,1979级有何岚、李世恒、徐宗瑞、张之敬4人,1980级有周兰英、贾春德2人,1981级以后的人数逐渐增多。研究生的学制是三年,第一年学习专业课程知识,剩下的时间进入课题组,跟着导师进行科研工作,完成毕业答辩。研究生不仅是老师们科研上的得力助手,同时也是推动专业研究向前发展的主力军,他们中大部分人选择留校任教,为后来专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了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