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正文排版中的行间与行距

正文排版中的行间与行距

时间:2023-06-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上一行文字的基线到下一行文字字身顶线之间的空白处称“行间”,它的距离称为“行距”,所以行高=字高+行距。一般正文排版中行距应大于字距。为了便于计算,一概以正文主体文字的版心宽和版心高作为计算各个版心版面字数的基准单位,并且忽略除了行距和字空之外的其他各种间空。一般页码与正文间为一个行距,计算机排版中也可自行调节。

正文排版中的行间与行距

正文排版的格式,种类很多。如疏排或密排,通栏或分栏,单面装或双面装等。正文内除文字、符号外,还有图、表、注等。

1.字距与行距 计算机字库中的字模由字心(面)与边框组成,称为“字身”,字模的宽度就是字身的宽(数字的字宽为汉文字的1/2)。相邻两字之间的空白处称“字间”,它的距离称“字距”。计算机排版中默认的字距为0,但字距可以字宽(整数、分数皆可)为单位[1],也可以毫米、磅、线为单位作调整。在排标题、表格、工具书等内容时,字距可适当缩小、放大或按规定字数撑满。

字身的底线称为字模的“基线”。在计算机排版中,排在同一行的汉字字模除了数学公式及有移动基线的特殊要求外,无论字号大小,基线总是对齐的。

相邻两行字基线间的距离称为“行高”。从上一行文字的基线到下一行文字字身顶线之间的空白处称“行间”,它的距离称为“行距”,所以行高=字高+行距。行间空距的目的是为了调整版面的疏密,便于阅读。一般正文排版中行距应大于字距。计算机排版中行距可在排版参数中给定,在确定行距时,一般以本书正文字号的字高为标准计算,但有些特殊版式也选用其他字号为标准计算。

由于出版物的性质不同,对行距也有不同的要求。一般分为宽行、标准行和密行三种。宽行行距为字高的2/3~7/8,多用于经典著作、公务文件;标准行距为字高的1/2,多用于普通读物;密行行距小于或等于字高的1/3,多用于报纸和工具书。

版面中在图与文、表与文及公式之间的距离,有时也可以任意字号的字高(整数、分数皆可)作调整。

为保证图书版心大小全书一致,版心宽、版心高与行距应该完全相同。各种字号、各自段落之内的行距,也都应根据规定,排得均匀一致,不得有多有少。使用批处理的书版排版软件时,只要给定排版参数中的版心尺寸,即可保证全书版心大小一致。排版软件中,版心的宽度和高度可用字数、行数来表示,也可用磅(p)或线(x)来表示。表2-2、表2-3、表2-4、表2-5为五种不同幅面纸张常用版面的版心尺寸(版心宽×版心高),供参考。

表2-2 常用版面的版心尺寸与行距的规格(787mm×1 092mm)

表2-3 常用版面的版心尺寸与行距的规格(787mm×960mm)

表2-4 常用版面的版心尺寸与行距的规格(850mm×1 168mm)

表2-5 常用版面的版心尺寸与行距的规格(A系列、B系列)

2.版面字数的计算 版面字数是指一个版心内可以容纳的印刷字数量,书眉文字和页码不包括在内。所谓“可以容纳的印刷字数量”,并不等于版心中实际容纳的印刷字数量。在每一个版心中,由于文字排式、标题占行、图表占位、段末空白等种种因素影响,实际字数总是少于版面字数。利用计算机“字数统计”功能所计算出的字数,也只是实际字数,各种间空都不包括在内。所以,将计算机统计的字数折合成版面字数时,一般需要增加15%~20%。

计算版面字数时,须先根据版心的高与宽的尺寸以及所选定的字号和行距(有时还有字空)大小,计算确定版心宽(每行应排字数)和版心高(每面应排行数);然后再将每行字数乘上每面行数,得出每面的字数。

现在常用的计算机排版软件都是以磅数作为印刷字大小的计量单位,1磅(p)为0.35mm(详见第一章第二节),每字的宽度为0.35×文字磅数。所以计算版心宽的公式为:

例如:本书正文选用五号(10.5磅)字,版心宽度为143.325mm,那么其版心宽为:

反过来,在已知版心宽时计算版心宽度尺寸,只要将版心宽乘以每字宽度,其公式为:

版心宽度尺寸=0.35×文字磅数×版心宽

再以本书数据为例,算式是:

版心宽度尺寸=0.35×10.5×39=143.325(mm)

在版心高度尺寸已经确定的前提下,计算版心高时,除了考虑每个字的高度,还必须考虑行距高度,且行距的数量必然比文字行数少1,所以计算比较复杂。其公式为:

例如:本书版心高度为221.235mm,用五号字排正文,行距为3/5个五号字,则:

在已经确定文字磅数、行距磅数和版心高的情况下,要计算版心高度尺寸就比较简单,其公式为:

版心高度=0.35×文字磅数×行数+0.35×行距磅数×(行数-1)

再以上述数据为例,算式是:

版心高度=0.35×10.5×38+0.35×10.5×3/5×(38-1)=221.235(mm)

然而,同一本书刊各个版心中不同性质的文字(如正文主体文字、标题、辅文等)所用字号是有所不同的,这便导致各个版心的每面行数和每行字数完全有可能各不相同。为了便于计算,一概以正文主体文字的版心宽和版心高作为计算各个版心版面字数的基准单位,并且忽略除了行距和字空之外的其他各种间空。

每面字数=版心宽×版心高

将一个版心的版面字数乘上本书刊的总面数,就可得出该书刊的总字数。

如本书版心宽为39个字,版心高为38行,正文加上辅文,书心共208面,则:

每面字数=39×38=1 482(字)

本书总字数=1 482×208=308 256≈308.3(千字)

国家标准《中小学教科书幅面尺寸及版面通用标准》(GB/T 18358—2001)规定各种幅面尺寸和类别以文字(不含少数民族文字和外文)为主的中小学教科书,每面行数和每行字数须符合表2-6的要求,该标准适用于普通中小学使用的各种教科书,中小学生使用的教学辅助用书可参照采用该标准。中小学教科书使用的非标准系列开本及版面规格可参见表2-7。

表2-6 中小学教科书幅面尺寸及版面基本参数

表2-7 非标准系列中小学教科书开本及版面基本参数

3.版心的位置 版心在版面中应左右居中。因此,印刷和装订时除去裁切部分,胶订、锁线订、骑马订图书的翻口和订口尺寸应相等。

翻口尺寸=订口尺寸=(成品宽尺寸-版心宽尺寸)/2

如果用铁丝订或缝纫订的图书,则订口尺寸与翻口尺寸不同。

翻口尺寸=(成品宽尺寸-订缝尺寸-版心宽尺寸)/2

订口尺寸=翻口尺寸+订缝尺寸

其中订缝尺寸即订脚与书脊间的距离,纸张厚度不同、页数不同,订缝尺寸也不同,一般为3~7mm。

一般页码与正文间为一个行距,计算机排版中也可自行调节。

页码的占行=页码与正文的距离+页码字高

一般书眉高为一个行高。

书眉高=书眉线与正文距离+书眉字与书眉线距离+书眉字高

成品高尺寸=天头尺寸(包括书眉)+地脚尺寸(包括页码)+版心高尺寸

其中一般天头与地脚的尺寸比为1.4∶1,这样的版面布局比较匀称。但有些专业图书为了便于批注,天头留得大一些;也有的画册上版口的图超版心或出血,天头则小于地脚。

4.通栏与分栏 正文主体文字每行字数与版心宽相等,称“通栏”或“长栏”。每行字数如按版心宽度分成相等的若干栏,称“分栏”。分栏后的其中一栏称“单栏”。每栏字数称“栏宽”。两栏之间的空隙称“栏间”,栏间字数称“栏距”。分栏排时,图或表如果在一栏之内排不下,需要将图表伸展到另一栏里去,称“跨栏”。分栏排时,若总行数不是栏数的倍数,则最后一栏行数应少于前栏行数。

通栏排是图书版面常用的排版方法。工具书、期刊及开本较大的图书,往往采用分栏排,分栏有二栏(双栏)、三栏及多栏。有些图书正文用通栏,而参考文献等则用双栏排。(www.xing528.com)

分栏排的目的是为了便于阅读和调整版面,也可以减少段末行的空间。从视觉效果上来看,行排过长容易视觉疲劳。因此,开本较大的书,大多采用多栏排的方法。

字典、词典之类的工具书,虽然版面不大,也多采用分栏排,这是因为这类图书条目较多,每个条目的文字都不多,用分栏排可以大大减少条目末行的空间,从而在同一版面上可以容纳更多的内容,也有利于检索和版面的美观。

在多数情况下,分栏时都不加栏线,栏距为1~2个字。部分工具书习惯在栏间加上栏线,栏线一般用细线。

分栏排时,栏宽必须相等。大开本书双栏排时,栏距为2个字,版心宽应为偶数;小开本书栏距为1个字,版心宽应为奇数。否则分栏后,两栏的字数就不相等。在分栏较多时需要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版心宽=栏宽×栏数+栏距×(栏数-1)

反之,如果已知版心宽、栏数及栏距,要倒过来计算栏宽,计算公式如下:

栏宽=[版心宽-栏距×(栏数-1)]÷栏数

一般在双栏排时,大标题通常都用通栏排,小标题则排在一栏内;在三栏排时,用两栏做标题,遇到短文时,第一篇正文应先全部占满第一栏,其余部分则排在第二和第三栏中,再以第二和第三栏余下的空位排双栏标题,并接排第二篇文章。如图2-4所示。

遇到图或表时,应该排在一栏内;如果图或表的尺寸较大,超过栏宽时,可以排成中插图(跨两栏或三栏,左右不串文)或跨栏图表(右边串文)。

图2-4 分栏排标题

5.单面装与双面装 无论竖排或横排,文字与标点排在同一行,标点排在字句之后的称“行中标点”,这种排版形式称为“普通装”。竖排书,标点排在字行右侧的称“行外标点”,当一行文字的右侧排标点,左侧排专名线或书名线时,这种排版形式就称为“双面装”;当标点排在行内,只在行的左侧排专名线或书名线时,称为“单面装”。有时标点排在行内,一侧排着重点者也属于单面装。

横排图书中的标点符号都是排在字行之内的,文中用专名线或着重点时,这些符号都排在字行之下,这种排法也称为单面装。

6.段落的排法 除工具书、诗词和剧本外,一般图书正文每一段落开始,都要空出2个字,这就叫“另起段”。用计算机批处理排版系统排版时,在段末用换段符“↙”,下一段开始会自动缩进两格。另起行顶版口排时,称“顶格”。用计算机批处理排版软件排版时,在行末用换行符“img”,下一行开始会自动顶格排。

有时为了区分正文内容(如引文)或版面需要,转行不顶格排的称“缩格”,应注明缩几个字。第一行缩进几个字,转行时与第一行同样缩进几个字,上下行对齐排时,称“齐肩”。

竖排书除古典书籍外,现在段落排法一般与横排相同。竖排古典书籍在换段时,也有顶格排的,当遇到一个段落结束恰好排足一行时,在行末加一个“」”符号,以示截止,避免与下一个段落相混。也有一段的第一行排顶格而第二行及以后各行都低一格接排,要到下一个段落开始时,才又重复开始顶格起排的。

在特种图书中,也还有其他的特殊排法。例如在辞典中,每一个字或词的释义是自成段落的。但是,为了节约版面,一段的开始就接排在该字或词后;在最末一行,如只有少数几个字,而上下行有空白位置时,可以转行移到那里靠行末排,不必另占整行。当将余下的少数字向上行移时,在字的左边加“img”符号;向下行移时,在字的左边加“img”符号。上移和下移的符号不同。如下例:

7.行页的伸缩 通过对某段落中文字、标点等的调整而使该段落占行数减少一行或者数行,称“缩行”。进行缩行处理时,首先是调整标点符号,即把全角标点改为半角标点,以减少标点符号所占的空间。如果这样处理后还无法缩行,就要设法删节该段中一些不太重要的词语。通过缩行或者缩小图、表的上下空位,或在图、表旁串文等方法将图文挤到前一个页面中,从而减少一面,称“缩面”。在缩行时往往要动几个版面。

对于书刊的排版,出版业内历来有“单字不成行,单行不成面”的规范。这主要是为了防止版面不美观,同时也可以节约纸张。一般16开版面低于5行,32开版面低于3行应缩面。只有在实在没有办法做到缩字、缩面时,才可以伸字、伸行。要调整行长以便伸出一字时,一般采用的方式是把相应段落中的半角标点符号改成全角的,或在符号、外文、数字的前后加大空距的办法。伸行时可以加大图、表上下的空位,或将串文图改为通栏图。应当注意的是,不应为了伸行而影响版面的美观。

方正书版9.01排版软件增加了消除单行字的功能,只要在小样文件开始加上[XD]注解命令,就能对单字行现象进行自动处理。

8.正文主体文字的排版格式

(1)对行 在正文主体排版时,每个版面相对应的各行文字都处于一条水平线上,这就是版面的对行。对行可以保证版面、版心的规格,为检查版面质量提供了方便。版面对行准确,可以保证各面印刷后,对应的各行文字、书眉线、页码、栏线等重合,以提高图书的印刷和装帧质量。

在排版时,标题必须按正文主体文字行高的倍数占位,是保证对行的关键。在排科技书时,由于公式、图表较多,而且公式、化学结构式等不一定是字高的整倍数,正文就不必强求每行对行,但必须保证版心大小规格一致,版首和版末几行应对齐。这时,可以对图、表、注和公式、化学结构式等行间空距进行调整,但要照顾到版面的均匀美观。有时为了伸面或缩面,有必要调整行距时,也只能在两种字号之间或图文、表文的行间空距中进行,但切不可以将它们调整到小于正文主体文字规定的行间空距。

(2)引文 凡是从其他书刊引用的文字称为“引文”。夹排在正文中间的引文,或另行起排的整段引文,可用字号、字体与正文主体文字相同的字排,也可用同体小一号字排,也可用同号异体的字排,视引文的重要性及其与本文的关系而定。

引文必须注意著作权问题。因此,可用脚注或在“参考文献”中注明出处,其中包括作者名、书名、出版者名、出版年份、版次和页码。公开出版的著作中不能引用保密文件或内部资料。翻译外国作品时,如遇有外文原著中引用中文的书或文章,须查对中文原文,以中文原文作为依据。若文中引用他人成段著作或讲话时,引用部分应另成一段,而且整段两边各缩进2个字排,并在起讫处加引号;如果引文是分成几段的,需在每段之首加前半个引号,在最末一段的段尾加后半个引号。

(3)诗歌 诗歌一般以“行”为单位,既有每行字数相等的(如:古典诗歌中的“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分别以5个字和7个字为一行),也有每行字数不等的(如:现代诗歌中的“自由诗”和“散文诗”等)。因此,诗歌的版式与其他作品的版式不同,应以每行字数多寡设计。如版心较宽而诗句每行字数较少,而且每行字数相等,可设计为版心每行排两行诗句,第一行的行头及第二行的行尾距版口4~6个字;如诗句每行字数不等,则只能版心每行排一行诗句,也可版心宽度适当缩小,或行头行尾空格适当增加。不管是版心每行排两行诗句,还是版心每行排一行诗句,诗歌的字行以在版心上居中为宜。诗歌的每行长度并不等于版式的“行长”,因此,诗歌的“行长”不等于版心的宽度(竖排时为高度)。

排诗歌时,为了表现诗中的感情,常常把加重的短语或句子往前移几个字排,称“提行”。较长的诗句分作几行排,每转一行时缩一个或几个字,即排成阶梯式,称为“压行”,也称“缩格排”。

图书中新体诗的版式可分为:全部由诗歌或文中夹诗两种形式的版面。

全部由诗歌组成的版面,有诗集或刊物中的诗歌专栏。诗歌的格式多为先题后诗,版式多为按句分行,故诗集多采用狭长开本以与内容相结合。版面为通栏居中排,转行缩格。缩格字数一般为1个字;亦可根据文章语句的分拆及版式要求,灵活掌握。刊物中的诗歌专栏,则可以每首诗为单元,组合成适当的诗歌专栏,并可用花边或图案加以装饰。

文中夹排诗歌,亦可分两种排法:缩格起排或居中排。采用缩格起排还是居中排,应视诗歌在文中地位的重要程度、版面的格式要求以及版式的美学原则而定。例如以诗为主要内容的,则可居中排,版式较美观,有气韵。版面如为双栏或多栏的,行长较短的诗,可以缩2个字起排。如果版心较宽、诗行较短,缩格起排会使版面失衡,在这种情况下,可将诗歌改成双栏排,版面反而较匀称。如不用分栏排,则可缩进4个字起排。

诗歌的字体、字号,根据需要而定。以诗为主的诗集,诗句字体多用仿宋或宋体,字号应大于辅文,标题用黑体、姚体、仿宋体均可。题下有小序的,可用字号较小或较轻的字体排出。文中夹排诗歌的,根据诗歌在文中的主、次地位,诗句字体可用楷体或仿宋,字号可大于或小于正文主体文字一级处理,诗歌分段处要空一行。

旧体诗的排列,有严格的格律。如绝句为4句,律诗为8句。字数一般为5个或7个,字行较整齐,其版式也比较固定。旧体诗同样分文中夹诗和以诗为主的诗歌专集,所不同的是,旧体诗诗中诗后常附注释或说明等辅文。故其版式设计要仿照新体诗。旧体诗的标题,也是先题后诗。但应注意:有的题下由数首诗组成,总题下各诗另有分题,类似文字的章、节题。分题的字体字号应低于总题;有的总题下各诗不另给标题的,则应在其上冠以“其一”、“其二”等序次,以示其隶属总题。

“歌行”、“古风”类的长诗,为求版式匀称,可以4句为1行或用接排形式,版面比较节约。但在同一书中,格式应尽可能统一。

(4)词 词亦称“曲子词”、“长短句”,是一种合乎音乐节奏能够歌唱的一种曲子。由于词要按照词调(词牌)的格律来写,不同词调都有特定的格律形式,所以组成词的字句有多有少,参差不齐。词的分段有专门的名称,叫上、下“片”或上、下“阕”。

词的排法,一般先词调名,后题目,再次是小序(也有词调与词题合一,或无题或无序的),然后是词的正文。词调名右侧排作者名,题目一般用小于词调名字号的字附在调后,也可大于词调名另排一行。小序的字号,应小于词文用字。下例为有词调和题目的宋词

下例为有小序的宋词:

版式以一首词为一组,多为接排。上、下片之间空两个字的位置,下片也可另行起排。另行起排的版式,较合词律,使相同格律的上、下片各句能相互对应。也可仿照诗的排法,一句一行,让行末韵脚对应,两片之间空一行。

词如与其他文字夹排,词文所用字体,应与正文有差异,其版面宽度(行长)应小于正文,左右居中。

(5)剧本 剧本可分现代剧和传统剧。现代剧的剧本,如话剧电影电视剧的脚本;传统剧如传统的戏曲形式,古曲文艺作品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如元代“杂剧”亦称“元曲”。

现代剧的版式内容有:场记、人物表、分幕、对白、文中夹注或夹说明等。

对白(台词)为剧本的主体文字,其排法为:剧中人姓名顶格,对白起排时与剧中人姓名之间空1个字,对白转行缩格齐肩排(缩1~2个字),一般用五号宋体。对白以外的文中夹注,包括动作、说明文字,可用五号楷体或小五号宋体,并用圆括号与对白文字相区别。剧本版式的特点是“对白鲜明”。如下例:

场记包括场景、时间、上场人物等,所用字号应小于对白文字。如对白文字用五号宋体,场记可用五号仿宋体或小五号宋体。场记行首加六角括弧,段末不加。回行齐行首加六角括弧。版式有下列两种:

(1)行首、行尾均齐版心。各场记之间分段及在对白之间插排,相互之间均空一行。

(2)行首缩2个字或6个字,行末齐版心,排在出场前的场记文字与其他文字空一行。在对白之间插排可不空行。

人物表为先后出场人物及其身份说明。它是主体文字的一部分,字号与对白文字相等,人名可用楷体、黑体或姚体。人物的身份说明用宋体,其间用破折号相连。

戏曲的版式更为复杂。词中夹唱夹白,唱词前有曲牌名。每一折唱词开头的曲牌前,并有宫调名,都要用黑月牙括号(【 】)与唱词分隔。每个曲牌开始,都要另行顶格起排;唱词回行也要顶格;唱词为戏曲主体文字,一般用五号宋体字,也有用小四宋体的。曲子中的动作或说明等,均用六角括弧或圆括弧间隔,用次一级字号排(竖排本偏右)。如唱词中夹有说白的,则说白文字应另起行缩2个字排,原曲牌的后续唱词,另行顶格起排。

唱词以外的大段辅文,如人物的上、下场,人物的动作、对白等,均用次一级字号排。行首全部缩2个字,配角少量插话,也可夹排在唱词之间。剧中人物的“唱”和“白”字后,均应加冒号。除对白外,其他动作类似辅文,均应加六角括弧(或圆括弧),以便与说白文字相区分。两个不同曲牌之间的辅文,亦应另起行缩进2个字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