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代爱情礼物——蔽膝的传承与意义

古代爱情礼物——蔽膝的传承与意义

时间:2023-06-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三十九洛阳西周墓玉人佩蔽膝、斧形女子蔽膝,配礼衣时有固定的尺寸、装饰。蔽膝、巨巾、也能传达爱意;如《乐府诗集》载民歌《华山畿》的故事,一少女赠给男子一件蔽膝以解相思苦。如苏州张士诚母墓出土有蔽膝,原报告称为残丝织品,呈梯形,有镶边,上有颈和肩。

古代爱情礼物——蔽膝的传承与意义

蔽膝,是最早的服装形式之一,就是加在下身上、蔽前而不蔽后的一块皮子或布,后仍沿用。河南安阳西北岗商墓的商代贵族石雕残像就穿交领衣、腰束带,前身自腰间下垂蔽膝。古写作市,因用韦(皮)制,也写作韨,它在礼服中使用是表示不忘古制。先秦时一般是长条状,下端为斧形,含斧能决断之意。一件西周玉人的蔽膝就是这样(图三十九)。蔽膝上有三条短带,中间的叫颈,两边的叫做肩,以联革带。《礼记·玉藻》载蔽膝“下广二尺,上广一尺,长三尺。其颈五寸,肩革带,博二寸。”郑玄注:“颈中央、肩两角,皆上接革带,肩与革带广同。”西周金文常写到周王把赤、朱色的市赏赐臣子。

图三十九 洛阳西周墓玉人佩蔽膝、斧形

女子蔽膝,配礼衣时有固定的尺寸、装饰。日常用的蔽膝犹如围裙,就形制多样、更富于装饰美了。《释名·释衣服》:“韨,鞸也。鞸,蔽膝也,所以蔽膝前也。妇人蔽膝亦如之。齐人谓之巨巾。田家妇女出至田野,覆其头,故因以为名也。又曰跪襜,跪时襜襜然张也。”《诗经》中《出其东门》有句:“缟衣綦巾,聊乐我员。”巾就是巨巾之类衣物。又有《采绿》诗:“终朝采绿,不盈一襜。”这里的襜也是蔽膝,女郎采集了植物,可用蔽膝兜起来。尹湾2号汉墓(墓主人为女子)木牍:“青巨巾一。练巨巾二。缕巨巾一。”可见巨巾汉代也仍沿用。蔽膝、巨巾、也能传达爱意;如《乐府诗集》载民歌《华山畿》的故事,一少女赠给男子一件蔽膝以解相思苦。

汉晋代至唐、五代的古画、女俑上,妇女常见有蔽膝。当然闺中仕女使用它主要是做装饰,和劳动妇女作实用的完全是两回事。其形状,有较宽大、下边呈弧度的,也有呈细条、呈梯形的,或连上羽状饰或袿、襳带。如北魏司马金龙墓漆画屏风、唐代盛装的舞女陶俑、敦煌壁画、五代《阆苑女仙图》中女子的蔽膝,都有襳带或羽状装饰飞扬,四周或加镶边。敦煌172窟“未生怨”中的韦提希夫人,袿带飘垂的蔽膝成为美饰。

蔽膝有各种色彩、绘绣等。唐代《簪花仕女图》里手持拂尘的那位女郎,穿着双裙,里边的裙和外边的裙之间露出白色蔽膝,上有花纹,或是用铅粉描绘,正符合孙光宪形容女子衣物的“绣罗纹地粉新描”之句;边沿裁成花朵形,很是美观。陕西五代冯晖墓壁画的一位侍女,穿长背子,长宽裤,也系一条类似的白花蔽膝。河北宣化辽墓壁画中也有舞姬穿衫、宽裤(裤管似系束起来),系蔽膝,外加八字形敞开的百褶裙,加系腰带(图四十)。(www.xing528.com)

图四十 宣化辽墓壁画舞姬

诗词中,也有香蔽膝、花蔽膝等词,如韩偓《闻雨》:“香侵蔽膝夜寒轻,闻雨伤春梦不成。”蔽膝是熏香过的。毛文锡《甘州遍》词之一也有“花蔽膝,玉衔头”之句。

元代后虽也有诗文提及蔽膝,永乐宫壁画等也还有它的形象,但似主要是在贵族妇女的礼衣上用。如苏州张士诚母墓出土有蔽膝,原报告称为残丝织品,呈梯形,有镶边,上有颈和肩。彩画三排翟鸟,共6对。北京定陵出土的2件蔽膝,都是万历皇帝用的,也是梯形,红罗面,以纱为里,接缝处钉彩色绦,有龙、火焰纹,明代皇后所用当与之相似。

明末清初的史惟圆作有《菩萨蛮》:“锦襜茸帽婆焦顶,堆金织翠攒花领。蔽膝绣鸳鸯,双环腰带长。”这里写一位清初的乐女还保存古风,蔽膝尤其触目,也许是围裙之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