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体特征参数设置中的多截面优化

实体特征参数设置中的多截面优化

时间:2023-06-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多截面实体”特征的参数较多,下面逐一解释一下其意义。图3-105 使用引导线的“多截面实体”效果图3-106 不使用引导线的“多截面实体”效果3.“脊线”选项卡和“重新限定”选项卡“脊线”用于控制“多截面实体”操作扫描截面的方向,如果为“多截面实体”特征设置了“脊线”,那么所有中间截面的草图基准面都与“脊线”垂直,如图3-107所示。

实体特征参数设置中的多截面优化

“多截面实体”特征的参数(主要在图3-102所示的“多截面实体定义”对话框中进行设置)较多,下面逐一解释一下其意义。

1.“截面”列表框、“连续”下拉列表框和“光顺参数”选项组

“截面”列表框用于列表显示所选择的截面,并可为截面设置支持面(支持面通常可设置为界面草图所在的面)。设置支持面后“连续”下拉列表框可用,此下拉列表框用于设置耦合线在经过支持面位置处,耦合线的连续方式分别为“切线”连续和“曲率”连续(可参考上面978-7-111-53493-8-Chapter03-248.jpg的操作)。

“光顺参数”选项组用于在脊线或引导曲线,存在轻微不连续时,自动调整移动平面的位置,以生成质量更好的多截面实体。

2.“引导线”选项卡

此选项卡用于选择“引导线”。引导线在“多截面实体”生成过程中用于控制截面草图的变化,从而达到控制“多截面实体”实体模型的目的,如图3-105和图3-106所示(使用引导线和不使用引导线的区别)。

提示

采用“引导线”创建“多截面实体”时,引导线必须穿过轮廓线,即引导线节点应与轮廓线在引导线面的投影点间建立“相合”几何关系,否则无法创建“引导线”引导的多截面实体。

978-7-111-53493-8-Chapter03-249.jpg

图3-105 使用引导线的“多截面实体”效果

978-7-111-53493-8-Chapter03-250.jpg

图3-106 不使用引导线的“多截面实体”效果

3.“脊线”选项卡和“重新限定”选项卡

“脊线”用于控制“多截面实体”操作扫描截面的方向,如果为“多截面实体”特征设置了“脊线”,那么所有中间截面的草图基准面都与“脊线”垂直,如图3-107所示。

978-7-111-53493-8-Chapter03-251.jpg

图3-107 “脊线”的作用(www.xing528.com)

在“脊线”选项卡中勾选“计算所得脊线”复选框,系统将使用自动计算的脊线,而取消选中的脊线(实际上,无论是否在“脊线”选项卡中进行设置,系统都将计算出一个“脊线”作为“多截面实体”截面扫描的参照,而且这条“脊线”通常垂直于“多截面实体”的起始面,终止于结束面)。

“重新限定”选项卡用于设置是否重新限定起始或结束面的位置。因为“脊线”无须与截面对齐(既可以超过截至面或起始面,也可以在截至面和起始面之间),所以当勾选“起始截面重新限定”复选框时,“多截面实体”将在起始面位置处重新限定截面的位置(否则“多截面实体”与“脊线”的开始点位置处对齐);当勾选“最终截面重新限定”复选框时,“多截面实体”将在截至面位置处重新限定截面的位置(否则“多截面实体”与“脊线”的结束点位置处对齐)。不重新限定截面的结果如图3-108所示。

978-7-111-53493-8-Chapter03-252.jpg

图3-108 不重新限定截面的效果

4.“截面耦合”下拉列表框和“截面耦合”列表框

“耦合”选项卡的“截面耦合”下拉列表框用于设置自动生成“耦合点”的方式,共有4个列表项,各列表项的作用如下。

978-7-111-53493-8-Chapter03-253.jpg“比率”耦合方式:等比例划分截面线,生成“耦合点”,然后连接对应的耦合点,生成耦合线(进而生成多截面实体)。

978-7-111-53493-8-Chapter03-254.jpg“相切”耦合方式:以截面线上斜率不连续(即不相切位置处)的点为“耦合点”,要求各截面轮廓曲线上的曲率不连续耦合顶点数相同,然后连接对应耦合点生成耦合线,最终生成多截面实体(见图3-109)。

978-7-111-53493-8-Chapter03-255.jpg

图3-109 “相切”截面耦合方式生成多截面实体操作

978-7-111-53493-8-Chapter03-256.jpg“相切然后曲率”耦合方式:以截面线上相切连续但是曲率不连续的点为“耦合点”,要求各截面轮廓曲线上的相切连续但是曲率不连续耦合顶点数相同,然后连接对应耦合点生成耦合线,最终生成多截面实体。

978-7-111-53493-8-Chapter03-257.jpg“顶点”耦合方式:以截面线上的顶点(即不相切连续也不曲率连续)为“耦合点”,然后连接对应耦合点生成耦合线,最终生成多截面实体。

“截面耦合”列表框用于手动添加耦合线。假设开始截面线有8个点,结束截面线有16个点,系统自动选用了4个耦合点,如果耦合线不能完全定义“多截面实体”,那么可以单击此处的“添加”按钮,然后先单击起始截面上的点作为起始耦合点,再单击结束截面上的点作为结束耦合点,从而手动定义一条耦合线。

5.“区域法则”选项卡

该选项卡用于指定用于控制截面区域的长度法则;该法则在内部将被转为区域法则,其中长度作为圆盘的半径(此处涉及“区域法则”的添加,属于方程式添加部分的内容,详见本书后续版本中的讲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