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品质抗菌整理的选择和注意事项

高品质抗菌整理的选择和注意事项

时间:2023-06-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抗菌整理也称为卫生整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高质量、耐久性的抗菌整理。选用抗菌、防霉、防蛀整理剂进行处理。由于有些抗菌整理剂在具有杀菌功能的同时对人体有毒副作用,现在已经被禁用,因此要特别注意。由于多数抗菌整理剂与纤维无亲和力,有的要借助于染色,更多的是借助于黏合剂与纤维结合。

高品质抗菌整理的选择和注意事项

抗菌整理(antibiotic finish)也称为卫生整理。由于自然界到处都有微生物(micro⁃organ⁃ism)存在,有些微生物对人体有益,但有许多微生物对人体或人类的生存环境有害,也有许多微生物对我们最常用的纺织品有害,因此要进行纺织品的抗菌整理。

(一)微生物对纺织品的侵蚀和危害

(1)微生物分泌出酵素(酶;enzyme)将纤维素降解或水解成可消化的葡萄糖类物质,再以葡萄糖为培养基,进一步继续繁衍,因而使纤维产生霉变。这些能使纤维霉变的酶是一种真菌(fungus),使纤维产生霉变的真菌在湿热条件下最容易繁殖,因此黄梅季节纺织品最容易发霉。霉蚀能引起织物的强力下降甚至产生破洞。

(2)微生物也能使纤维降解发生腐烂,棉织物的腐烂是由细菌(bacteria)引起的。带有细菌的纺织品也可能使人体受到感染而引起疾病。

(3)蛋白质纤维织物,尤其是毛织物上的油渍容易成为蛀虫的食料,蛀虫进一步吞食纤维使织物引起破洞。

(4)微生物以纺织品为滋生地,繁殖和传播病菌,其中,真菌如各种癣菌,以鞋袜类传播最多;细菌如大肠杆菌、绿脓菌、桔草干菌和厌氧菌等能引起人体疾病。

(二)抗菌整理及其发展历史

1.抗菌整理的定义 纺织品的抗菌整理是指在基本不影响纺织品原有的服用性能的前提下,为提高其抵抗微生物的能力(如抗菌、防霉、防蛀)所进行的特殊加工。

2.抗菌整理的发展历史 人类很早就知道把一些驱虫剂喷洒在织物上就能避免虫子对织物的侵害,但早期发展的防虫等卫生整理大多是不耐久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高质量、耐久性的抗菌整理。抗菌整理在美国、日本等国发展较早、较快,首先在内衣、袜子上应用,尔后发展到医院、宾馆的巾被和医生的工作服等领域。国内从20 世纪80年代起开始发展,1986年后发展较快,如东华大学的AB 抗菌内裤曾获得日内瓦展览会金奖。此后,抗菌鞋袜、鞋垫、防蚊蚊帐等有了较大发展。

(三)抗菌整理的加工途径(www.xing528.com)

(1)对纤维进行改性,使其不能成为微生物的食料,如对棉纤维素进行乙酰化:

此反应中,只要有一定的置换度,织物就具有防腐作用;如对棉进行氰乙基化,能有耐久性抗微生物的作用。

氰乙基化整理的棉织物具有防霉作用。

(2)在织物上建立障碍物把细菌隔开(但不能阻止真菌),如酸性胶态树脂整理。

(3)选用抗菌、防霉、防蛀整理剂进行处理。

(四)抗菌整理剂及其应用工艺

能用于抗菌整理的整理剂有无机金属化合物(如硫酸铜碳酸铜、磷酸铜、氧化铜及氢氧化亚铜等铜化合物和银化合物等)、有机金属化合物(如有机铜、有机汞和有机锡等)、苯酰胺化合物、烷基化合物、三芳甲烷类化合物、有机硅季铵盐等。

在众多的抗菌整理剂中,选用的基本原则是:抗菌能力强,用量极少而效果持久;无色、无臭、无毒、无皮炎反应;对纺织品的色光、色牢度和物理机械性能无不良影响;有一定的热稳定性,使用方便成本较低;对环境无不良影响,如与其他助剂同浴时相容性好。由于有些抗菌整理剂在具有杀菌功能的同时对人体有毒副作用,现在已经被禁用(如五氯苯酚等),因此要特别注意。

由于多数抗菌整理剂与纤维无亲和力,有的要借助于染色(如金属化合物与某些染料形成络合物),更多的是借助于黏合剂与纤维结合。借助于黏合剂进行抗菌卫生整理的,其加工方式主要取决于黏合剂的性能和织物的服用要求,服用类织物的加工工艺同涂料染色;家用装饰类及产业用纺织品的加工工艺可借助于涂层整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