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机械产品的制造过程优化

机械产品的制造过程优化

时间:2023-06-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1-2产品设计框图编制设计任务书设计任务书是产品设计的指导性文件,其主要内容包括:确定新产品的用途、适用范围、使用条件和使用要求,设计和试制该产品的依据,确定产品的基本性能、结构和主要参数,概括性地做出总体布置、机械传动系统图、电气系统图、产品型号、尺寸标准系列、计算技术经济指标等。

机械产品的制造过程优化

制造系统覆盖产品的全部生产过程如图1-1所示,即市场需求调研、产品设计、产品制造、产品质量管理产品销售等的全过程。在这个全过程中,由物质流(主要指由毛坯到产品的有形物质的流动)、信息流(主要指生产活动的设计及市场需求调研、规划、调度与控制)及资金流(包括了成本管理、利润规划及费用流动等)等构成了整个制造系统。

图1-1 产品制造过程

1.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是企业产品开发的核心,产品设计必须保证技术上的先进性与经济上的合理性等,设计的一般步骤如图1-2所示。

产品设计一般有三种形式,即:创新设计、改进设计和变形设计。创新设计(开发性设计)是按用户的使用要求进行的全新设计;改进设计(适应性设计)是根据用户的使用要求,对企业原有产品进行改进或改型的设计,即只对部分结构或零件进行重新设计;变形设计(参数设计)仅改进产品的部分结构尺寸,以形成系列产品的设计。产品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编制设计任务书方案设计、技术设计和图样设计等。

图1-2 产品设计框图

(1)编制设计任务书

设计任务书是产品设计的指导性文件,其主要内容包括:确定新产品的用途、适用范围、使用条件和使用要求,设计和试制该产品的依据,确定产品的基本性能、结构和主要参数,概括性地做出总体布置、机械传动系统图、电气系统图、产品型号、尺寸标准系列、计算技术经济指标等。

(2)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是确定产品的基本功能、性能、结构和参数。方案设计是产品设计的造型阶段,一般包括:产品的功能和使用范围、产品的总体方案设计和外观造型设计、产品的原理结构图及产品型号、尺寸、性能参数、标准等,并对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以及经济效果分析。

(3)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是产品设计的定型阶段,对于机电产品一般包括:试验、计算和分析确定重要零部件的结构、尺寸与配合;绘制出总图、重要零部件图、液压(气动)系统图、冷却系统图和电气系统图;编写设计说明书等。

(4)图样设计

图样设计是指绘制出全套工作图样和编写必要的技术文件,为产品制造和装配提供依据。其主要内容包括:设计并绘制全部零件的工作图,详细注明尺寸、公差配合、材料和技术条件,绘制产品总图、部件图、安装图,编写零件明细表,设计制定产品使用说明书和维护保养规程等。

2.工艺设计

工艺设计的基本任务是保证生产的产品能符合设计的要求,制定优质、高产、低耗的产品制造工艺规程,制定出产品的试制和正式生产所需要的全部工艺文件。包括:对产品图纸的工艺分析和审核、拟定加工方案、编制工艺规程以及工艺装备的设计和制造等,表1-1列举了部分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与说明。

表1-1 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与说明

(1)产品图纸的工艺分析和审查(www.xing528.com)

主要内容包括:产品的结构是否与产品类型相适应,零部件标准化、通用化程度,图纸设计是否充分利用现有的工艺标准,零件的形状尺寸、配合与精度是否合理,选用的材料是否合适等。

(2)拟定工艺方案

拟定工艺方案包括:确定试制新产品、改造老产品过程中的关键零部件的加工方法,确定工艺路线、工艺装备及装配要求。

(3)编制工艺规程卡

工艺规程是指规定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一般包括下列内容:零件加工的工艺路线、各工序的具体内容及所用的设备和工艺装备、零件的检验项目及检验方法、切削用量、工时定额等。工艺规程的形式和内容与生产类型有关,一般编制机械加工工艺卡片。

(4)工艺装备的设计和制造

工艺装备(简称工装)通常是对工具、夹具、量具、相关模具和工位器具等的总称。工装分为通用和专用两类,通用工装可用来加工不同的产品,专用工装只能用于特定产品的加工。通用的、重要复杂的工艺装备一般由工艺工程师设计,简易工装可由生产车间(或分厂)自行设计。

凡制造完成并经检验合格的专用工装设备,在投入产品零件生产前应在现场进行试验,其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来检验工艺规程和工艺装备的实用性、正确性,并帮助操作者正确掌握生产技术要求,以达到规定的加工质量和生产率

3.零件加工

零件的加工过程是坯料的生产以及对坯料进行各种机械加工、特种加工和热处理等,使其成为合格零件的过程。极少数零件加工采用精密铸造或精密锻造等无屑加工方法。通常毛坯的生产工艺有:铸造、锻造、焊接等;常用的机械加工方法有:钳工加工、车削加工、钻削加工、刨削加工、铣削加工、镗削加工、磨削加工、数控机床加工、拉削加工、研磨加工、珩磨加工等;常用的热处理方法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调质、时效等;特种加工有:电火花成型加工、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电解加工、激光加工、超声波加工等。只有根据零件的材料、结构、形状、尺寸、使用性能等,选用适当的加工方法,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生产出合格零件。

4.检验

检验是采用测量器具对毛坯、零件、成品、原材料等进行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的检测,以及通过目视检验、无损探伤、机械性能试验及金相检验等方法对产品质量进行的鉴定。

测量器具包括量具和量仪。常用的量具有钢直尺、卷尺、游标卡尺、卡规、塞规、千分尺、角度尺、百分表等,用以检测零件的长度、厚度、角度、外圆直径、孔径等。另外螺纹的测量可采用螺纹千分尺、三针量法、螺纹样板、螺纹环规、螺纹塞规等。

常用量仪有浮标式气动量仪、电子式量仪、电动式量仪、光学量仪、三坐标测量仪等,除可用以检测零件的长度、厚度、外圆直径、孔径等尺寸外,还可对零件的形状误差和位置误差等进行测量。

特殊检验主要是指检测零件内部及外表的缺陷。其中无损探伤是在不损害被检对象的前提下,检测零件内部及外表缺陷的现代检验技术。无损检验方法有直接肉眼检验、射线探伤、超声波探伤、磁力探伤等,使用时应根据无损检测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检测规范。

5.装配

任何机械产品都是由若干个零件、组件和部件组成的。根据规定的技术要求,将零件和部件进行必要的配合及连接,使之成为半成品或成品的工艺过程称为装配。将零件、组件装配成部件的过程称为部件装配;将零件、组件和部件装配成最终产品的过程称为总装配。装配是机械制造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生产阶段,其中还包括调整、检验、试验、油漆和包装等工作。

机器的质量、工作性能、使用效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除与产品的设计和材料选择有关外,还取决于零件的制造质量和机器的装配质量。通过装配,可以发现设计上的不足和零件加工工艺中存在的问题。装配工作对机器质量的影响很大,若装配不当,即使所有零件都合格,也不一定能装配出合格的、高质量的机械产品。反之,若零件制造精度不高,而在装配中采用适当的装配工艺方法进行选配、刮研、调整等,也能使产品达到规定的要求。

6.入库

企业生产的成品、半成品及各种物料为防止遗失或损坏,放入仓库进行保管,称为入库。

入库时应进行入库检验,填好检验记录及有关原始记录;对量具、仪器及各种工具做好保养、保管工作;对有关技术标准、图纸、档案等资料要妥善保管;保持工作地点及室内外整洁,注意防火、防湿,做好安全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