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纱线丝光工艺:掌握丝光张力的调节方法

纱线丝光工艺:掌握丝光张力的调节方法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丝光后的纱线称为丝光纱。丝光张力控制在纱线丝光前后长度不变为宜。将理好的纱线用套纱棒套在丝光机辊筒上,铺平、理顺。

纱线丝光工艺:掌握丝光张力的调节方法

纱线丝光一般不能以筒子纱形式进行,而是摇成绞纱后再丝光。丝光后的纱线称为丝光纱。

棉纱线丝光的目的和效果与棉布相同,丝光工艺也基本类似。纱线丝光工艺有干纱(原纱)丝光和湿纱(煮漂后)丝光两种。干纱丝光碱液浓度为180~260g/L,温度为(20±5)℃,浸碱时间110~160s;湿纱丝光一般在煮练、漂白和均匀脱水后进行,丝光前纱线含水率一般在65%左右,碱液浓度为260~280g/L,丝光温度要低,控制在20℃左右,丝光浸碱时间一般为120~150s。丝光张力控制在纱线丝光前后长度不变为宜。丝光后加强去碱水洗,以保证纱线表面pH值为中性。干纱丝光不易浸透,湿纱丝光效果比较好,但湿纱丝光含水率难以控制,易造成丝光不匀。脱水后的待丝光纱如储放时间较久,丝光前应重新水洗、脱水。

1.丝光设备

常用的纱线丝光设备有双臂式绞纱丝光机和回转式绞纱丝光机两种,前者占地少,后者产量大。

(1)双臂式绞纱丝光机。双臂式绞纱丝光机可分为自动和半自动式两种。

自动双臂式绞纱丝光机设有两对套纱辊筒,分别安装在机身的左右两边。套纱辊筒间的距离和转向的交替更换能自由调节。每对套纱辊筒都由一只辊筒和其上面的一只硬橡胶轧辊组成,用于轧除绞纱上的碱液和帮助碱液向棉纤维内渗透。轧辊能自由升降,由油泵加压。每对套纱辊筒的下面各的盛碱盘和盛水盘组成。盛碱盘用于盛丝光碱液,能自由升降;盛水盘用于承受洗下的残碱液,能自由移动,并与残碱液储槽相通。套纱辊筒上面或中间设有两根喷水管,用于冲洗绞纱上的碱液。喷水管的启闭能自动控制。半自动双臂绞纱丝光机,仅套纱辊筒间的距离以及碱盘的升降能自动控制。双臂式绞纱丝光机结构示意图如图7-15所示。

自动双臂式绞纱丝光机进行丝光操作时,将预先准备好的绞纱套于辊筒上,开动丝光机,辊筒即撑开至设定的距离,当盛碱盘升起时,纱线即浸于预先配制并冷却至一定温度的丝光碱液中,此时辊筒不断转动,纱线也随之转动,转向交替更换。在此过程中,辊筒张力先略放松,以后恢复原来张力。轧辊则以要求的压力施压于一只辊筒上。经过顺转1min,倒转1min后,轧辊停止施压,同时盛碱盘下降。当盛水盘移动到辊筒正下方时,喷水管即开始喷洒温水,同时轧辊又恢复施压。经过一定时间的喷水冲洗后,喷水管停止喷水,轧辊停止施压,辊筒也停止转动,同时盛水盘移开,辊筒即相互靠近。将绞纱自辊筒上取下,进行酸洗和水洗。

(2)回转式绞纱丝光机。回转式绞纱丝光机的八对套纱辊筒成放射形地安装在机身中心的回转装置上,其结构示意图如图7-16所示。

套纱辊筒间的距离和转向能自由调节。八对套纱辊筒分占八个位置。除位置1的一对套纱辊外,其余每对套纱辊下分别装有盛碱盘和盛水盘。2、3、4为浸碱部分,各设有盛碱盘一只,在5中轧液部分设有轧辊,轧去多余碱液。6、7、8为水洗部分,各设有喷水管、轧辊和盛水盘。轧辊由硬橡胶制成,由油泵施压,能自由升降。套纱辊间的距离、转向的交替更换、盛碱盘的升降、轧辊的升降以及喷水管的启闭,都采用自动控制。

图7-15 双臂式绞纱丝光机结构示意图

1—理纱架2—套纱辊筒3—轧辊4—水盘5—碱盘6—皮带轮7—张力调节轮8—电动机9—铁架

图7-16 回转式绞纱丝光机结构示意图

1—套纱和卸纱2,3,4—浸碱5—轧碱6,7,8—水洗

回转式绞纱丝光机丝光操作时,先将一定温度的丝光液盛于位置2、3、4的盛碱盘中。将预先准备好的绞纱套于位置1的辊筒上。开动丝光机,待辊筒张紧到设定的距离时,回转装置开始启动。辊筒由位置1回转到位置2,位置2的盛碱盘即升起,纱线即浸于丝光液中,在辊筒上转动,转向交替更换。处理一段时间后,辊筒由位置2回转至位置3,再由位置3回转至位置4,均以同样方式进行浸碱。辊筒由位置4回转至位置5,轧辊以要求的压力施压于一只辊筒上进行轧液。经过一定时间的轧液后,轧辊停止施压,水管停止喷水。辊筒由位置5回转至位置6,将盛水盘上升,用纱线在辊筒上回转数次,然后辊筒由位置6回转至位置7,以同样方式进行温水轧洗。辊筒由位置7回转至位置8,以同样方式进行冷水轧洗。辊筒由位置8回转至位置1,辊筒停止转动,并相互靠近。将绞纱自辊筒上取下,进行酸洗和水洗。

在绞纱丝光机的操作过程中,绞纱的准备和套纱操作都对丝光质量有直接的影响,不可忽视。套纱时应注意不可使纱线扭曲、重叠,或纱间留有空隙。在湿丝光中,纱线煮练后脱水应力求均匀,脱水后含水率一般掌握在60%左右。脱水后的纱线应置于槽内或缸内,且不宜久置,以防止局部风干。如果脱水的纱线放置过夜后进行丝光,丝光前应再进行一次水洗。

酸洗可以在喷射式绞纱洗纱机上进行。酸洗一般使用稀硫酸[98%(66°Βé)2~3mL],30~35℃中和10~15min。然后水洗(不循环),直至丝光线上的残酸被完全洗除为止,再取下绞纱,进行脱水。

2.丝光工艺(www.xing528.com)

纱线丝光是将纱线套在辊筒上,将辊筒拉开,给予一定的张力,然后运转一定时间,再用温水冲洗去碱,最后去除张力落纱。

丝光机每只辊筒套纱绞数一般根据纱线的支数规格而定,以纱线在辊筒上摊平、不叠纱为准。若扎绞纱线过紧,应拆除或另换较松的扎绞纱,以防浸碱时由于扎绞过紧而导致碱液渗透不均匀,造成丝光花。将理好的纱线用套纱棒套在丝光机辊筒上,铺平、理顺。扎绞纱不可重叠,或有间隙,否则容易产生丝光条花。碱液的温度一般控制在20℃左右,温度过高不利于丝光;温度过低,碱液黏度高,丝光液渗透困难。同时,要注意监测碱液浓度、温度是否前后一致,避免浸碱不匀而产生丝光条花。丝光效果除了取决于浸碱时间、张力大小和脱碱方式外,还与下机纱线带碱量有关。下机带碱量的多少与辊筒的轧挤及冲洗时间有关。丝光后的绞纱按组分别浸于洗水车内,禁止带碱风干。下机的纱线要求含碱低于2%。另外,摇纱成绞时必须测定绞纱长度是否一致,分清正反面;成绞纱线应存放于箱内,不可混乱,上机时分清正反面。丝光工艺举例如下:

(1)工艺流程。

整理绞纱→套纱→辊筒绷紧→浸碱→轧碱→热水冲洗(70~80℃,20~40s)→冷水冲洗(40~60s)→挤水→辊筒收缩→脱纱

(2)工艺处方及条件。

碱液浓度 180~260g/L

温度 20℃左右

浸碱时间 110~150s

丝光时张力依纱支优劣及支数而定,一般控制在纱线丝光前后长度不变为宜。

丝光碱的含杂量对丝光效果也有一定影响。新配制的碱液一般含杂较少,如果含杂多,或者棉纤维上的杂质溶解到碱液中,会提高碱液黏度,阻碍碱液向纤维的渗透,降低纤维的膨化程度,最终影响丝光效果。因此,应注意测定碱的实际含量,以免碱浓度过高或过低,造成丝光不匀。丝光张力的大小与光泽度成正比,而与染色性能成反比。张力增大,纱线截面收缩也随之增加。如果纱支粗、捻度低、强力低、张力大,则断头多,造成拉伸不一致,丝光不匀。因此,确定丝光张力大小,要兼顾光泽、纱支和染色性能等方面的因素。丝光冲洗的温度不能过高,否则会引起辊筒逐渐发热,而使碱液温度上升,丝光光泽降低。

3.纱线丝光常见疵病

(1)丝光花。丝光花是指有规律的丝光光泽不匀。浸碱温度不一致,过高或过低;酸洗中和不充分,每批纱含潮差异大,不同批次的纱混合在一起,是丝光花产生的主要原因。所以在丝光加工过程中要注意浸碱温度,酸洗一般控制在40℃左右,每批纱都必须检测回潮率,分清批次,不要混淆。

(2)黑条花。黑条花是指染色后有不规则的颜色特别深的横条花。如果丝光前或丝光时纱线断头多,导致丝光时无张力,染色时就会造成吸色较深。在加工时要避免各工序加工时的断头现象,控制框长一致,上机前分清绞纱的正反面,避免因内外框长短不一致导致张力不匀,造成丝光不匀。

(3)白点白条花。白点或白条花是指染色后出现有规律的小白点或横白条,严重者会形成如斑马纹的条花等。通常是因水解纤维素未彻底洗净,扎纱过紧,或死棉混纺的纱线及短绒棉纺纱线所致。在丝光后的酸洗时浓度要适当,同时检测pH值,需达7~8,纱线不要扎得太紧。

(4)染色不匀。纱线丝光时框口长短不一致,纱线条干、捻度不均匀,丝光、染色时有重叠压纱现象等都会造成丝光后纱线染色不匀。所以在生产前要检测条干、捻度是否均匀;丝光、染色时纱线放平,不得重叠、压纱,每杆纱重量要求绝对一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