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黏着磨损失效磨损面形貌特征优化方案

黏着磨损失效磨损面形貌特征优化方案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黏着磨损是在高比压下,材料将发生塑性变形产生冷焊现象。其中黏着磨损最显著的特点是对磨件之间材料发生明显的转移。表4-3粉末冶金材料组成(wt%)在同样条件下进行磨损试验,对磨损样品表面采用SEM 观察形貌,结果见图4-9。因此判断改进后磨损过程中,仍发生粉末冶金材料黏着到铸铁表面现象,但是黏着情况减轻,测定磨损量大幅度减少,表明改进的材料提高了磨损性能。

黏着磨损失效磨损面形貌特征优化方案

黏着磨损是在高比压下,材料将发生塑性变形产生冷焊现象。如果黏着点结合强度比构成摩擦副的材料强度均低,分离就从接触面分开,这时基体内部变形较小,摩擦面较平滑。发生黏着磨损的很多情况是,黏着点结合强度比组成摩擦副中某一基体强度高,则从部件的表面上撕下金属,并把它转移到另一个部件的表面上。可见这时软金属黏着在相对较硬的金属上。磨损面就会形成下面情况:

较软的金属磨损面会形成凹坑或凹槽,较硬的金属磨损面上就会有黏着的软金属的材料,形成一些长条形、不均匀分布的条痕。

在对摩擦副材料进行分析后,很容易判断出摩擦副中的软金属部件与较硬金属部件。在扫描电镜下进行观察,并利用能谱进行分析,就可以判断出是否发生黏着磨损。

发生黏着磨损的外部条件是:局部应力很高(可以进行计算)已经超过材料的强度发生塑性变形。

从材料角度分析,脆性材料抗黏着能力高,不易发生黏着磨损。互溶性大的材料(相同金属或晶格类型相同、电化学性质相近等)所组成的摩擦副黏着磨损倾向大。反之互溶性小的材料(异种金属或晶格类型不同)所组成的摩擦副黏着磨损倾向小。

在分析磨损面形貌后,经配合这些综合分析后容易判断是否发生黏着磨损。其中黏着磨损最显著的特点是对磨件之间材料发生明显的转移。实际工程中往往根据这个特征,在SEM下利用能谱分析,判断是否为黏着磨损机制。举例说明如下:

【例4-1】 为模拟汽车刹车片磨损情况,采用HT20-40 铸铁材料与粉末冶金材料进行摩擦磨损试验。粉末冶金材料组成见表4-2。

表4-2 粉末冶金材料组成(wt%)

试验在MM-1000 型磨损试验机上进行,试验按照JB 3063—82 标准进行。样品经过一段磨损试验后,判断磨损机理。对磨损样品表面采用SEM 观察形貌,结果见图4-8。(www.xing528.com)

图4-8 HT20-40 铸铁材料表面磨痕的SEM 照片[6]

由图4-8 可见,铸铁样品表面形成“犁沟”与“剥落坑”。同时看到有明显的白块状异物黏结在样品表面,能谱分析表明这些白块成分与粉末冶金材料的成分基本相同。因此判断磨损过程中发生粉末冶金材料黏着到铸铁表面,发生黏着磨损。黏着物硬度高于铸铁材料,成为切削物,使样品表面发生微切削导致出现“犁沟”,而“犁沟”两侧可见白色的条痕,表明在进行微切削时,铸铁表面发生塑性变形,在犁沟两侧由于变形导致凸起。

【例4-2】 在上例中为改善磨损情况,对粉末冶金材料的组成进行改进,采用HT20-40铸铁材料与粉末冶金材料进行摩擦磨损试验。粉末冶金材料组成见表4-3。

表4-3 粉末冶金材料组成(wt%)

在同样条件下进行磨损试验,对磨损样品表面采用SEM 观察形貌,结果见图4-9。

图4-9 HT20-40 铸铁材料表面磨痕的SEM 照片[6]

由图4-9 可见,铸铁样品表面仍形成“犁沟”及有明显的白块状异物黏结在样品表面。但是白块尺寸减小,能谱分析表明这些小白块成分仍与粉末冶金材料的成分基本相同。因此判断改进后磨损过程中,仍发生粉末冶金材料黏着到铸铁表面现象,但是黏着情况减轻,测定磨损量大幅度减少,表明改进的材料提高了磨损性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