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向四面八方追求受益

向四面八方追求受益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制造2025》的强国目标,不仅仅是让工业变得更加智能化和高效性,而且还要求在产品、生产、服务、质量等方面长期创新,让人们充分享受到数字变革所带来的优势和成果。所以,只有制造业在数字驱动的转型中实现了软件和硬件的智能化,并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可能在“中国制造2025”里面扮演重要的角色。

向四面八方追求受益

1.长期和短期利益共存。制造型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在转型过程中抉择本就困难,考虑的主要是在短期内能够尽快获得利益,能够从数字驱动创新转型中得到实惠,但同时也要考虑长期的发展与利益。《中国制造2025》的强国目标,不仅仅是让工业变得更加智能化和高效性,而且还要求在产品、生产、服务、质量等方面长期创新,让人们充分享受到数字变革所带来的优势和成果。所以,应把智能制造的创新,视为推动和整合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长效机制

2.软件和硬件结合。制造业在智能化过程中,要求技术不断融合,企业的核心要素软硬结合。在工业3.0中,新技术如产品设计工业设计、工程管理、产品验收等,很多的企业都还没有做到软硬结合。制造业的智能化也包括人工智能化,如果制造业在创新发展中,只有硬件的智能化而没有人工的智能化,显然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所以,只有制造业在数字驱动的转型中实现了软件和硬件的智能化,并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可能在“中国制造2025”里面扮演重要的角色。

3.收益是科技与管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伴随着智能制造以及整个产业转型创新的大态势,特别需要将科技和管理并举。过去我国的一些制造业企业,重基础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比较突出,在今天,数字转型给制造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即使有的企业还处于工业制造1.0、2.0、3.0等不同时代,或者是混合的时代,也要把科技和管理放在突出的位置,使企业的管理与科技相辅相成,共同提高。(www.xing528.com)

4.人才文化的共融。学识是一个人的知识力量,也是一种资本。经历和经验的累积才能形成见识,而见识就是一种胸襟、一种眼界,是建立在学识基础上的知识力量。制造业中有大量的中小型企业(包括汽车制造等),应探究如何在制造业中,把过去形成的分散游离的知识点,整合成统一的知识并与技术结合,培养出当今这个时代所要求的“三实三加”的制造业人才。人才与文化的共融,也是制造业企业在数字转型中追求的一个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