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真美教育:向美而生,向真而行,追求教育之美的叠加效应和集群效应

真美教育:向美而生,向真而行,追求教育之美的叠加效应和集群效应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到一学校,该学校做的是“真美教育”,其核心表达是“向美而生,向真而行”,关键词汇则在于“美”和“真”。同时,教育要追求“美美与共”新境界。美的千姿百态,美的无处不在,美的高度一致与美的有机融合,让教育之美串珠成链,连线成片,最终达成“美美与共”,形成教育之美的叠加效应和集群效应。做人、做事在于“真”,做教育,关乎人的培养与成长,更应讲究“真”。

真美教育:向美而生,向真而行,追求教育之美的叠加效应和集群效应

到一学校,该学校做的是“真美教育”,其核心表达是“向美而生,向真而行”,关键词汇则在于“美”和“真”。

这两个词对于教育来说,到底包含了一些什么教育思想和教育哲理,到底寄寓了办学者的一些什么教育追求和教育理想,到底蕴藏了教育人对教育未来的一些什么憧憬和期许,教育到底怎样在“美”与“真”的路上自信而从容地前行呢?

我想谈谈我的一点理解和看法。

先来说“美”。人都具有“向美性”,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为追逐美好生活的奋斗史。

教育是美好的事业,作为教育人的理想抱负和实践行动,就更应该逐光而往,向美而生。

首先,教师要成为美的化身和使者。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样本,要想学生朝着美的方向成长,教师自己先要成为美的典范和美的榜样。

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美好了,学生自然而然地就美好了。因为教师和学生朝夕相处,耳濡目染,教师的言谈举止、形象气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郑英老师把“形象上的悦目”“气质上的赏心”“灵魂上的高贵”作为美好教师的三重境界,加以修炼与践行,她的美好造就了她的学生的美好。

教师就应该像郑英老师那样,坚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践行师德,涵养美好,树立教师的美好形象,让自己成为一个美好的人,在教书育人中,率先垂范,传播美好,用美好塑造学生的美好,用美好成就学生的美好。

其次,校园要成为美的天地和家园。校园里的一楼一道,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应该作为文化载体,富有文化的气息;都应该烙上美的印记,赋予美的力量;都必须彰显美的风景,散发高雅的美的气质;都力求充满着美的底蕴,荡漾着美的情趣

让一批又一批的师生,行走其中,身临其境,浸润熏陶,影响感化,以美修身、以美怡情、以美养德。

再者,学校要开启美育大格局。要重视美育,重视美育课程教学,要善于挖掘学科教学里的美育因子,要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的美育元素,让家庭和社区成为美的摇篮。诚如德国美学家席勒之主张,将美育这种关乎人的感性和理性整体发展的全人教育建设为“有健康的教育、有审视力的教育、有道德的教育、有趣味和美的教育”,从而提升美育质量。

同时,教育要追求“美美与共”新境界。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老先生曾经意味深长地说过16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独美美不如众美美”。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盆景”难成势,只有形成“风景”,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教育要引导师生发现自身之美,然后发现他人之美,包容他人之美,欣赏他人之美,再到共同创造美。

美的千姿百态,美的无处不在,美的高度一致与美的有机融合,让教育之美串珠成链,连线成片,最终达成“美美与共”,形成教育之美的叠加效应和集群效应。

对于“真”,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个“真”字道出了教育的根本和做人的真谛。

这个世界上的一切,唯真才善,唯真才诚,唯真才坚,唯真才美,唯真才能扣人心弦。我们所倡导的做真人、真事,动真心、真情,守真言、真行,求真知、真理,应该是一种新风尚,一种做人、做事,乃至做教育的价值取向。(www.xing528.com)

做人、做事在于“真”,做教育,关乎人的培养与成长,更应讲究“真”。教育的“真”,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做真教育”,另一方面要“真做教育”。

“做真教育”,一是要立足规律做教育。这个规律包括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孩子们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遵循规律,假教育便没有了市场,那些反教育的行为也就不可能大行其道,教育才具有温度,才能彰显教育应有的人文与人性,教育也才可能真实而有效地发生。

二是要立足生活做教育。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要求我们依据生活进行教育,面向生活进行教育,为生活的变化而变化进行教育,为未来幸福生活做准备而进行教育,为学生的向前向上向善向美而进行教育。

生活给人以真实、平淡、简约、美好,教育走入生活、融入生活,回归生活,让教育充满生活的味道,富有生活的气息,体现生活的价值和意义,这样的教育,最接近教育的本真,也能够最大限度地让教育实现返璞归真。

三是要立足“解放”孩子做教育。教育即解放,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之能思;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孩子的嘴巴,使之能讲;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之能飞;解放孩子的时间,使之能闲。

解放孩子,让每个孩子天性得到释放,个性得到张扬,都拥有自己的闲暇,都有属于自己的天地,都有适合他们自主多元发展的环境,这样的教育才能体现“真”,也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潜能,为他们终身的发展服务。

四是要立足“知行合一”做教育。让孩子在知中有行,在行中有知,以知为行,以知决定行,知行合一,教学做合一。

也就是把教授知识与社会实践、服务社会、活学活用结合起来,让孩子既要学会动脑,又要学会动手,不让孩子成为只会装知识的容器,成为一个个巨婴和书呆子。

“真做教育”,一是对教育要带着责任。责任,就是与生俱来的使命。一个教育人如果缺乏一种责任,没有一种责任心和使命感,那是一种假把式,是不可能“真做教育”的。

二是对教育要带着情怀。教育人什么都可以没有,唯一不能没有的是情怀。没有情怀的人,他只会把神圣的教育事业,仅仅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一种养家糊口的途径,他绝对做不到全身心地投入。

这种情怀,除了教育人对教育这种挥之不去的情结外,还包括对孩子的爱,对孩子的情感。教育人有了情怀和情感,就会全力以赴地做教育,心无旁骛地做真教育和把教育做真。

三是对教育要带着良知。天下最大的事情就是孩子的事情,庄稼误了,只是一季,孩子误了,却是一辈子的事。如果因为我们的工作疏忽与懈怠,影响了孩子的成长,那就是我们最大的失职。

作为一个教育人,随时随地考问自己的良知,听听自己内心时时刻刻发出的声音,我们就会知道究竟该怎么样做教育,以什么态度做教育,是真做教育,还是假做教育,甚至是去做一些反教育。

四是对教育要带着一种坚守。对教育要笃定,务实,不惧逆流,不盲目,不盲从,不跟风,不见异思迁,不这山望着那山高,要有“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淡定,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孜孜以求,真正为每个生命的成长提供“真教育”的依靠和支撑。

五是对教育要带着一种智慧。真做教育,除了要有务实的作风,虔诚的态度之外,还要富有教育智慧。要想方设法把好的理念贯彻到课程的设置、有效课堂的生成之中,植根于学校文化建设、落实在师生良好关系的建立之上。

我以为,有了这样的一些认知和行动,教育就能够真正做到向美而生,向真而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