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程序文件编写的注意事项

程序文件编写的注意事项

时间:2023-06-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程序文件应是质量活动实践中的经验的结晶,编制程序的过程也是总结经验教训进行质量管理优化的过程。程序文件一般不应涉及纯技术性的细节,需要可再引用。QP05焊接与热处理控制程序1 目的为了保证锅炉的焊接与热处理质量,防止发生安全事故,必须对焊接与热处理质量实施控制。

程序文件编写的注意事项

(1)应特别注意协调性、可行性和可检查性。必须符合质量手册的各项规定。

(2)程序文件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以便于基层人员的理解、执行和检查。

(3)程序文件应是质量活动实践中的经验的结晶,编制程序的过程也是总结经验教训进行质量管理优化的过程。

(4)程序文件一般不应涉及纯技术性的细节,需要可再引用。

经营多年的企业,都已制定了大量有关质量管理的文件,如规章、制度、规定等,但未经质量体系的总体设计,原有的规章制度不够系统,程序文件应在原有文件基础上修改、补充所成。

下面介绍某锅炉安装公司的《焊接与热处理控制程序》供读者参考。

QP05焊接与热处理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了保证锅炉的焊接与热处理质量,防止发生安全事故,必须对焊接与热处理质量实施控制。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负责的锅炉安装工程施工中的焊接与热处理的质量控制。

3 职责

焊接与热处理质量控制实行焊接与热处理责任工程师负责制,并接受质量管理工程师的监督检查。

4 焊工管理

4.1 焊接受压元件或承重钢结构的焊工,应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工考试与管理规则》进行考试,并取得合格证,方可担任相应的受压元件的焊接工作。

4.2 取得合格证的焊工应妥善保管好个人钢印,如有丢失,由本人申请,焊接检验人员核实后补发与原钢印不同的钢印号,原钢印号5年内本公司不再使用。旧钢印磨损经焊接检验人员确认后可更换与原钢印号相同的钢印。焊工调离本岗位或本公司将其钢印收回,该钢印5年内不得使用。

4.3 焊工档案由焊接工程处负责建立,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4.3.1 焊工焊绩;

4.3.2 焊缝质量检验结果;

4.3.3 焊接质量事故登记表。

4.4 合格焊工每三年需重新考试,持证焊工中断受压元件的焊接工作6个月以上,又重新担任受压元件焊接工作时,必须重新进行考试取证。

4.5 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焊接,焊接与热处理责任工程师认为需要时,在焊工上岗前进行焊工技能考核评定。

5 焊接工艺评定

5.1 工程开工前,焊接工程处把焊接工程数据报焊接与热处理责任师,焊接与热处理责任师确定项目,并下达 《焊接工艺评定任务》。在焊接工程中首次采用的材料,以及改变焊接材料类型,焊接方法、焊接工艺时应进行焊接工艺评定。

5.2 焊接工程处专责工程师根据 《焊接工艺评定任务书》编制 《焊接工艺评定方案》,该方案中所涉及的焊接工艺指导书按照 《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附录Ⅰ执行,电站锅炉可以参照DL/T868—2004 《焊接工艺评定规程》执行,但应满足 《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要求。

5.3 焊接工程处根据 《焊接工艺评定方案》准备试件,并记录所采用的工艺参数,进行焊缝外观及断口检验。

5.4 焊接工艺评定试件的无损检测、全相分析、力学性能试验由焊接工程处委托,检测按 《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进行。

5.5 焊接试件的综合评定工作由焊接工程处专责工程师负责,并组织编制 《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经焊接与热处理责任师审核,总工批准,报告的内容应参照 《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执行。

5.6 焊接工程处技术员,专责工程师依据 《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结合工程的具体特点编制作业指导书 (该作业指导书中应当明确所依据的 《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的编号)作为指导焊接施工的技术准则

5.7 焊接工艺评定试件及技术资料应由焊接工程处长期保存。

6 焊材管理

6.1 焊接工程处根据焊接的实际情况编写焊材计划,经焊接与热处理责任人审核后,由材料采购人员采购。

6.2 焊材进库前,材料检验员负责验收,其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有关专业标准。焊条、焊丝应有制造厂的质量合格证,经验收合格,方可入库,并由材料检验员填写 《焊材验收入库通知单》。凡对质量有怀疑时,应按批号进行复验。

6.3 焊接工程处根据施焊任务,填写领料单,经焊接工程处专责工程师或焊接与热处理责任人审核后,二级库管理员负责从一级库领取焊材,并索取焊材合格证和建立入库台账。受压元件的焊材更改须由焊接与热处理责任人审核,项目质量管理师批准。

6.4 二级库内的焊条应分类放在离地面大于300mm,离墙壁距离大于300mm的架子上,挂牌标识,标识内容完整,字迹清晰。库内相对湿度小于60%。由焊材管理员填写《焊材保管环境条件记录表》。(www.xing528.com)

6.5 项目施焊前,技术人员通知二级库所用焊条种类、规格及烘焙要求。

6.6 焊条烘焙一般按照说明书进行,说明书无规定时,酸性焊条80~150℃烘焙1h,碱性焊条350~400℃时烘焙1~2h,并做好烘焙及保温记录;烘好的焊条必须放在100~250℃的恒温箱或桶内,以防再次受潮,并由焊材保管员填写 《焊材烘干记录》。

6.7 二级库建立焊材发放台账,焊工必须凭班长填写的 《焊材领用卡》领取焊条。明日所用焊条,今日下班前焊接班长通知二级库。焊条发放后回收焊条头和剩余焊条。

6.8 受压元件的焊接接头施焊,焊条必须放在焊条保温箱内,并正确使用。

7 焊接与热处理设备

7.1 焊接与热处理设备的仪表热电偶及附件应定期进行校验,不合格的不得继续使用。

7.2 焊机应尽可能由固定的焊工使用,并负责对其维护和保养。

8 焊接施工

8.1 施焊前焊接工程处技术员应向施焊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作好记录。

8.2 施焊过程中,遇到与作业指导书要求不符时,焊工拒绝施焊。当出现重大质量问题时,应及时报告有关人员,不得自行处理。当焊接环境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如无有效防护措施,应停止施焊。

(1)手工焊时风速大于10m/s,气体保护焊时风速大于2m/s。

(2)相对湿度大于90%。

(3)温度低于0℃,应考虑在始焊处100mm 范围内预热到手感温暖的温度(约15℃)。

8.3 受压元件的坡口形式、尺寸应按设计规定加工。设计无规定时,按DL/T869—2004 《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的规定加工。

8.4 采用钨板氩弧焊打底的根层焊缝检查后,应及时进行次层焊缝焊接。多层多道焊缝焊接时,应逐层进行检查,经自检合格后,方可焊接层次,直至完成。

8.5 受压元件的同一部位不要多次补焊,一般不能超过3次,中高合金钢不得超过两次。当钢材有再热裂纹倾向或热应变脆化倾向时,更应严格限制焊补次数。补焊时应由焊接工程处专责工程师制订具体的补焊措施并参照工艺要求进行。

8.6 除设计规定的冷拉焊口外,焊件装配时不允许强力对口。焊接和焊后热处理时,焊件应垫牢,禁止悬空和受外力作用。安装冷拉焊口使用的冷拉工具应待整焊口焊完并热处理完毕后方可拆除。

8.7 受压元件的焊接工作,应由经过培训并取得与所焊项目相对应的考试合格的焊工担任,并应当在被焊件的焊缝附近 (易查看,打写方便的地方)打上焊工钢印代号。

(1)所打 (写)钢印与焊缝平行,距焊缝边缘30~50mm范围内;

(2)如同一条焊缝的打底焊道和填充、盖面焊道分别由不同焊工完成,则用斜线将焊工钢印号隔开,斜线左上侧为打底焊道焊工钢印,右下侧为填充、盖面焊道焊工钢印。

8.8 对于工作压力大于或等于9.8MPa的受压元件,其管子或管件的对接接头、全焊透管座的角接接头,应采用氩弧焊打底电焊盖面工艺或全氩弧焊接。

9 热处理

9.1 热处理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并应取得电力锅监机构颁发的资格证书。进行热处理前,热处理技术员应向热处理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做好交底记录。

9.2 热处理工艺文件由焊接工程处专责工程师随同焊接工艺一同编制,经焊接与热处理责任人审核,项目质量保证师批准。

9.3 受压元件的热处理工艺和焊接接头的焊后热处理,严格按DL/T869—2004 《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DL/T819—2002 《火力发电厂焊接热处理技术规程》及其他有关标准执行。

9.4 受压元件焊补后的热处理宜采用整体热处理。采用局部热处理时,应整段加热,同时要控制同向和壁厚方向的温度梯度

9.5 焊接接头热处理后,应做好记录和标记,并打上热处理工的代号钢印或永久性标记。

9.6 热处理后检验不合格时,由检测人员向焊接工程处发出通知单。焊接工程处技术人员根据通知单,查对热处理记录,分析原因,在原热处理基础上提出改进措施,重新热处理。超过两次热处理不合格的焊缝由焊接工程处专责工程师制定重新热处理工艺,焊接与热处理责任人审核,项目质量管理师批准。

10 受压元件的焊接与热处理应有焊接与热处理技术记录

焊接热处理技术记录的内容应包括焊口编号、规格、材质、位置、检验方法、抽检比例及数量、检验报告编号、返修部位、返修检验报告编号、焊后热处理记录和焊接作业指导书编号等。

11 相关文件

(略)

12 记录表格

(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