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发展史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发展史

时间:2023-06-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利用GPS定位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称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GPS由空间部分、地面控制系统和用户设备部分三部分组成。GPS的优势有:1.全球全天候定位GPS卫星的数目较多,且分布均匀,保证了地球上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至少可以同时观测到4颗GPS卫星,确保实现全球全天候连续的导航定位服务。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发展史

利用GPS定位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称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1957年,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人们从此开始了卫星大地测量和卫星定位测量。GPS起始于1958年美国军方的一个项目;1973年,美国国防部批准建立全球定位系统(GPS);1974年,美国开始研制GPS;1978年2月22日,第一颗GPS卫星上天,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并用于情报收集、核爆监测和应急通信等一些军事目的;1991年,全球第一台采用快速静态测量技术的GPS产品-System 200诞生;1993年12月8日,美国国防部正式宣布GPS已达到“初始运作能力”,GPS的单点定位精度为±25 m(P码)或±100 m,相对定位精度±(5 mm+1×10-6·D);到1994年,全球覆盖率高达98%的24颗GPS卫星星座已布设完成,按《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GPS测量精度共划分为AA、A、B、C、D、E级。

GPS由空间部分、地面控制系统和用户设备部分三部分组成。

GPS的空间部分由24颗卫星(21颗工作卫星、3颗备用卫星)组成,位于距地表20 200 km的上空,运行周期为12 h。卫星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面上(每个轨道面4颗),轨道倾角为55°。卫星的分布使得在全球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观测到4颗以上的卫星,并能在卫星中预存导航信息。GPS的卫星因为大气摩擦等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导航精度会逐渐降低。

地面控制系统由监测站(Monitor Station)、主控制站(Master Monitor Station)、地面天线(Ground Antenna)所组成,主控制站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春田市(Colorado.Springfield)。地面控制站负责收集由卫星传回的讯息,并计算卫星星历、相对距离、大气校正等数据。

用户设备部分即GPS信号接收机。其主要功能是能够捕获到按一定卫星截止角所选择的待测卫星,并跟踪这些卫星的运行。当接收机捕获到跟踪的卫星信号后,就可测量出接收天线至卫星的伪距离和距离的变化率,解调出卫星轨道参数等数据。根据这些数据,接收机中的微处理计算机就可按定位解算方法进行定位计算,计算出用户所在地理位置的经纬度、高度、速度、时间等信息。接收机硬件和机内软件以及GPS数据的后处理软件包构成完整的GPS用户设备。GPS接收机的结构分为天线单元和接收单元两部分。接收机一般采用机内和机外两种直流电源,设置机内电源的目的在于更换外电源时不中断连续观测。在用机外电源时机内电池自动充电,关机后机内电池为RAM存储器供电,以防止数据丢失。各种类型的接收机体积越来越小,质量越来越轻,便于野外观测使用。GPS卫星接收机种类很多,根据型号分为测地型、全站型、定时型、手持型、集成型;根据用途分为车载式、船载式、机载式、星载式、弹载式;根据接收机按载波频率分类有单频与双频两种,但由于价格因素,一般使用者所购买的多为单频接收器。

单频接收机只能接收L1载波信号,测定载波相位观测值进行定位,由于不能有效消除电离层延迟影响,单频接收机只适用于短基线(<15 km)的精密定位。

双频接收机可以同时接收L1、L2载波信号,利用双频对电离层延迟的不一样,可以消除电离层对电磁波信号延迟的影响,因此双频接收机可用于长达几千千米的精密定位。

GPS的优势有:

1.全球全天候定位

GPS卫星的数目较多,且分布均匀,保证了地球上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至少可以同时观测到4颗GPS卫星,确保实现全球全天候连续的导航定位服务(除打雷闪电不宜观测外)。

2.定位精度高

应用实践已经证明,GPS相对定位精度在50 km以内可达10-6,100~500 km可达10-7,1 000 km可达10-9。在300~1 500 m工程精密定位中,1 h以上观测时解其平面位置误差小于1 mm,与ME-5000电磁波测距仪测定的边长比较,其边长较差最大为0.5 mm,较差中误差为0.3 mm。

实时单点定位(用于导航):P码1~2 m;C/A码5~10 m。(www.xing528.com)

静态相对定位:50 km之内误差为几毫米+(1~2)×10-6·D;50 km以上可达(0.1~0.01)×10-6·D。

实时伪距差分(RTD):精度达分米级。

实时相位差分(RTK):精度达1~2 cm。

3.观测时间短

随着GPS系统的不断完善、软件的不断更新,20 km以内相对静态定位,利用GPS仅需15~20 min;快速静态相对定位测量时,当每个流动站与基准站相距在15 km以内时,流动站观测时间只需1~2 min;采取实时动态定位模式时,每站观测仅需几秒钟,因而使用GPS技术建立控制网,可以大大提高作业效率

4.测站间无须通视

GPS测量只要求测站上空开阔,不要求测站之间互相通视,因而不再需要建造觇标。这一优点既可大大减少测量工作的经费和时间(一般造标费用约占总经费的30%~50%),同时也使选点工作变得非常灵活,可省去经典测量中的传算点、过渡点的测量工作。

5.仪器操作简便

随着GPS接收机的不断改进,GPS测量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有的已趋于“傻瓜化”。在观测中测量员只需安置仪器,连接电缆线,量取天线高,监视仪器的工作状态,而其他观测工作,如卫星的捕获、跟踪观测和记录等均由仪器自动完成,结束测量时,仅需关闭电源,收好接收机,便完成了野外数据采集任务。

如果在一个测站上需作长时间的连续观测,还可以通过数据通信方式,将所采集的数据传送到数据处理中心,实现全自动化的数据采集与处理。另外,接收机体积也越来越小,相应的质量也越来越轻,极大地减轻了测量工作者的劳动强度。

6.可提供全球统一的三维地心坐标

GPS测量可同时精确测定测站平面位置和大地高程。GPS水准可满足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另外,GPS定位是在全球统一的WGS-84坐标系统中计算的,因此全球不同地点的测量成果是相互关联的。

瑞士阿尔卑斯山的哥特哈德特长双线铁路隧道长达57 km,为该工程的修建,瑞士特别重新作了国家大地测量(LV95),采用GPS技术施测的控制网,以厘米级的精度确定出了整个地区的大地水准面。该隧道于2006年全线贯通,整个工程的测量工作集中反映了工程测量的最新技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