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常见的从动件运动规律

常见的从动件运动规律

时间:2023-06-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以上分析可知,从动件的位移线图取决于凸轮轮廓曲线的形状,也就是说,从动件的运动规律不同,要求凸轮具有的轮廓曲线不同。因此,等速运动规律不宜单独使用,在运动开始和终止段常用其他运动规律加以修正。因从动件的加速度按正弦规律变化,称之为正弦加速度运动。如图4.7所示,采用了等速运动和正弦加速度两种运动规律的组合,既保持了从动件大部分行程等速运动,又消除了开始和终止时的冲击。

常见的从动件运动规律

如图4.6(a)所示为一尖顶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以凸轮轮廓曲线的最小向径r0为半径所作的圆称为基圆。图示位置为从动件开始上升的位置,简称初始位置。此时尖顶与凸轮轮廓上的点A(基圆与轮廓曲线AB的连接点)接触,当凸轮以等角速度ω顺时针回转角度Φ时,向径渐增的轮廓AB将从动件尖顶以一定的运动规律推到离凸轮回转中心最远的点B′,这个过程称为推程。此过程中从动件的位移h(即为最大位移)称为升程,凸轮对应转过的角度Φ称为推程运动角。当凸轮继续回转Φs时,以点O为中心的圆弧BC与尖顶相接触,从动件在最远位置停止不动,其对应的凸轮转角Φs称为远休止角。凸轮再继续回转Φ′时,向径渐减的轮廓CD与尖顶接触,从动件从最远处以一定运动规律返回到初始位置,这个过程称为回程,其对应的凸轮转角Φ′称为回程运动角。同理,当凸轮继续回转Φ′s时,以点O为中心的圆弧DA与尖顶接触,从动件在最近位置停止不动,对应的凸轮转角Φ′s称为近休止角。

当凸轮继续回转时,从动件重复上述过程。

图4.6 凸轮轮廓与从动件位移线图

如果以直角坐标系的纵坐标代表从动件的位移s,横坐标代表凸轮转角φ(因通常凸轮以等角速转动,横坐标也代表时间t),则可画出从动件的位移s与凸轮转角φ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从动件位移线图,如图4.6(b)所示。

由以上分析可知,从动件的位移线图取决于凸轮轮廓曲线的形状,也就是说,从动件的运动规律不同,要求凸轮具有的轮廓曲线不同。

下面以从动件运动循环为“推—停—回—停”的凸轮机构为例,介绍几种从动件运动规律。

(1)等速运动

如表4.1所示,从动件推程做等速运动时,其位移线图为一斜直线,速度线图为一水平直线,从动件运动开始时,速度由零突变为v0,故此时a=+∞。从动件运动终止时,速度由v0突变为零,故a=-∞(由于材料有弹性变形,实际上不可能达到无穷大),由此产生的巨大惯性力将引起强烈冲击,这种冲击称为刚性冲击,会造成严重危害。因此,等速运动规律不宜单独使用,在运动开始和终止段常用其他运动规律加以修正。

(2)简谐运动

点在圆周上做匀速运动时,它在该圆直径上的投影所构成的运动称为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规律位移线图的作图方法如表4.1所示。将从动件的行程h作为直径,在s轴上做半圆,将此半圆分成若干等份(表中运动线图为六等份),得点1″,2″,3″,4″,5″,6″,再把凸轮运动角Φ也分为相应等份,并做垂线11′,22′,33′,44′,55′,66′,将半圆上的等分点投影到相应的垂线上得1′,2′,3′,4′,5′,6′,用光滑曲线连接这些点,即可得到从动件的位移线图。其方程为

当θ=π时,φ=Φ,故θ=πφ/Φ,代入上式可得从动件推程做简谐运动的位移方程。由此可导出从动件的速度和加速度方程。(www.xing528.com)

因从动件的加速度按余弦规律变化,又称余弦加速度运动。由加速度线图可见,这种运动规律的从动件在行程的始点和终点加速度数值有突变,导致惯性力突然变化而产生冲击,因此处加速度的变化量和冲击都是有限的,所以将这种冲击称为柔性冲击,高速运转时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简谐运动只宜用于中、低速凸轮机构。当远近休止角均为零,且推程、回程均为简谐运动时,加速度线图无突变(虚线所示),因而也无冲击,故可用于高速凸轮。

(3)正弦加速度运动

当滚圆沿纵轴等速滚动时,圆周上一点的轨迹为一条摆线,此时该点在纵轴上的投影所构成的运动称为摆线运动,其运动方程和运动线图见表4.1。因从动件的加速度按正弦规律变化,称之为正弦加速度运动。

由运动线图可见,这种运动规律既无速度突变,也无加速度突变,没有任何冲击,故可以用于高速凸轮。但缺点是加速度最大值amax较大,惯性力较大。

(4)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

所谓“等加速等减速运动”,是指一个行程中,前半程做等加速运动,后半程做等减速运动,且加速度与减速度的绝对值相等。因此,做等加速和等减速运动时所经历的时间相等,各为T/2;从动件的等加速和等减速运动中所完成的位移也必然相等,各为h/2,凸轮以ω均匀转动的转角也各为Φ/2。其位移方程为

由位移方程可推导出速度和加速度方程。如表4.1所示,速度曲线是连续的,不会产生刚性冲击。但在O、A、B三处加速度有突变,由此会产生柔性冲击。因此这种运动规律可用于中速、轻载的场合。

为了克服单一运动规律的某些缺点,进一步提高传动性能,还可以采用多项式运动规律或上述几种运动规律的组合。组合时,两条曲线在衔接处必须保持连续。如图4.7所示,采用了等速运动和正弦加速度两种运动规律的组合,既保持了从动件大部分行程等速运动,又消除了开始和终止时的冲击。如图4.8所示,采用了余弦加速度和正弦加速度两种运动规律的组合,既消除了从动件的柔性冲击,又减小了余弦加速度的最大值。

图4.7 组合运动规律1

图4.8 组合运动规律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