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山汉主要分布在主要分布于滇黔桂三省

高山汉主要分布在主要分布于滇黔桂三省

时间:2023-06-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迁入之际尚属封建社会,迁入之后,由于隆林特殊的山地环境,以及少数民族聚居的人文环境导致了他们信息的闭塞,同时也一直延续了当时的传统。图2-6高山汉生活的地理位置隆林县地处偏远,近两年才通了高速公路,目前从南宁抵达隆林大约需6个小时的汽车车程,而在几年前则要十几个小时。图2-7广西隆林的山体和地头水柜图2-8(上)隆林县隆或乡的自然环境(笔者摄)图2-9广西隆林高山汉女性的劳动环境

高山汉主要分布在主要分布于滇黔桂三省

高山汉主要分布在主要分布于滇黔桂三省的交界处的桂西北地区的乐业、凌云、凤山、田林、隆林,以及东兰、巴马、南丹等民族地区(如图2-6)。因为,汉族人迁居的时间较晚,平坝地区和条件较好的土山地区已经被壮族瑶族等原住民所居住,于是他们选择了偏僻的大山深处[20],在条件很差的石山地区或土山的顶部定居。

为了调查高山汉女装的传承状况,笔者先后两次赴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各族自治县,该县位于广西西北部百色市境内,地处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处,属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如图2-6),总面积3543平方千米。该地的汉族人主要散居在新州、隆或、岩茶、介廷、蛇场、克长、者保、祥播、金钟山等乡(镇)。其中汉族人口最多的便是隆或乡,也是两次调研的主要阵地。迁入之际尚属封建社会,迁入之后,由于隆林特殊的山地环境,以及少数民族聚居的人文环境导致了他们信息的闭塞,同时也一直延续了当时的传统。

图2-6 高山汉生活的地理位置

隆林县地处偏远,近两年才通了高速公路,目前从南宁抵达隆林大约需6个小时的汽车车程,而在几年前则要十几个小时。隆或乡是隆林县汉族人口的主要聚居区,在过去距离百色市和隆林县城都需四五个小时的车程,近几年才缩短至两三个小时。从隆林各族自治县县城到隆或乡一路上高山耸立,壮族人口多居住在平坝地区,高山汉多居住在山坳之间。当地的山皆为石山,风景壮丽但是耕作条件非常艰苦,过去基本只能在石缝中种植玉米等极易存活的农作物。近年来,隆或乡开了采石场并开始大面积种植烟草,生活环境才有所改善。

隆林各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端,地理位置在东经104°47′13″-105°4′49″,北纬24°22′20″-24°59′56″之间(与惠安基本处于同一纬度上,都在北纬24°左右,而经度却相差近15°,一东一西,直线距离相距1360千米)。属亚热带高山气候,四季较为明显,温润多雨。

隆林地处云贵高原边缘,地势高耸,重峦叠嶂,素有“广西屋脊”之称,全境分为土山和石山两大类,土山面积约24.53万公顷(368万余亩),石山面积约10.87万公顷(163万余亩)。土山区山体高大,山岭连绵,山坡陡峭,巍峨雄伟,沟壑纵横,坡谷棋布;石山区峰林密布,层峦叠嶂,有“七分石头,三分土”之称。地势南高北低,自东南向东北倾斜。金钟山山脉自西向东横贯县境南部,长70余千米,宽15千米。金钟山主峰海拔1819米,最高峰斗烘坡海拔1950米,其次是马蚁高坡,海拔1826米。最低是沙梨河与南盘江汇合处,海拔380米,最高处与最低处垂直相差1570米。还有大哄豹山沿南盘江横贯县境北部,一般海拔在1200米以上。总概而言,由于地形起伏不平,地貌复杂,形成山区多、水面少、陡坡多、平地少的特点,故有“地无三里平”[21]之说(图2-7~图2-9)。

隆林各族自治县处于低纬度高海拔的山区,四面环山,形成了天然的屏障,虽然四季较为明显,但是由于大山阻挡了冷空气太阳的直射,所以夏无酷热,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为16.5℃。因此,高山汉人所穿着的服装款式变化不大,几乎一件衣服一年四季皆可穿着。当地汉族男女春夏秋三季长袖单衣、单裤,只有在冬天里面穿上一层薄棉衣或毛衣,而外面的罩衫则跟其他三季相同。

(www.xing528.com)

图2-7 广西隆林的山体和地头水柜

(梁汉昌摄)

图2-8(上) 隆林县隆或乡的自然环境

(笔者摄)

图2-9 广西隆林高山汉女性的劳动环境

(梁汉昌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