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实现染料的可逆平衡状态?

如何实现染料的可逆平衡状态?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染色过程就是上染过程时,这种可逆的上染平衡容易建立。一旦发生化学反应,平衡即被打破,染料将进一步上染,因此,较难进行真正的可逆平衡。当然要充分搅拌染浴,并严格控制恒温状态,防止染液的蒸发。上染结束后,测定染料在纤维上及染液中的浓度,当染料在纤维上及染液中的浓度不随时间发生变化,则上染达到平衡。通常情况下,为了减少工作量,可以测定染料在一相中的浓度,往往是在上染过程中,浓度变化较大的一相。

如何实现染料的可逆平衡状态?

上染过程是可逆的,热力学的研究是建立在可逆平衡(reversible equilibrium)体系的基础上。当染色过程就是上染过程时,这种可逆的上染平衡容易建立。如直接染料上染纤维素纤维,分散染料上染疏水性纤维,酸性染料上染蛋白质纤维及聚酰胺纤维,阳离子染料上染腈纶纤维等。但是,活性染料上染纤维素纤维后,还要发生固色反应,还原染料隐色体(leu-co vat)上染纤维素纤维后还会发生氧化反应,酸性媒介染料上染蛋白质纤维后,还会发生络合反应等。一旦发生化学反应,平衡即被打破,染料将进一步上染,因此,较难进行真正的可逆平衡。

从上染速率曲线(图2-4)可知,当未染色的纤维放入染浴中,初期染料上染较快,随时间延长,曲线斜率越来越小,即上染速率越来越小,最后上染率不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上染达到平衡。从染料分子层面分析,上染初期,纤维上染料的浓度较低,吸附速率大于解吸速率,随着纤维上染料浓度的增加,解吸速率不断增大,而随着染液浓度的降低,吸附速率不断减小,最后达到平衡时,吸附速率等于解吸速率,纤维和染液中染料浓度不变,上染速率为零。因此,这种平衡不是静止的平衡,实质上是纤维上染料浓度与染液中染料浓度的动态平衡,也是染料在纤维和染液之间的分配平衡。

欲建立真正的可逆平衡,必须测定染浴的组成。染浴中的其他组分如电解质会对上染产生影响,商品染料中含有添加剂及合成产生的副产品,纤维上也含有一些杂质,都会对上染产生影响。克服这些影响的最佳方法是对染料进行提纯,并充分洗净纤维。

为了克服染浴中其他组分的影响,理论研究时往往采用100:1的大浴比。这样,杂质离子的浓度足够小,在大浴比无限染浴中,离子浓度的微量变化不影响染料浓度。

建立真正的可逆平衡,需要足够长的时间。因此,选择纺织物的形式也需注意,尽可能不选用紧密的织物,以确保单位质量的纤维有足够的表面积与染液接触。当然要充分搅拌染浴,并严格控制恒温状态,防止染液的蒸发。

建立平衡可采用吸附法(adsorption)和解吸法(desorption)。

1.吸附法(直接法)将未染色的纤维放入染浴中(浴比≥100:1),在恒定的温度下保温至所需的时间,保持充分的搅拌并避免染液的蒸发。

上染结束后,测定染料在纤维上及染液中的浓度,当染料在纤维上及染液中的浓度不随时间发生变化,则上染达到平衡。

通常情况下,为了减少工作量,可以测定染料在一相中的浓度,往往是在上染过程中,浓度变化较大的一相。然后根据浴比、染料总量可推算出染料在另一相中的浓度。例如:测定染液中的染料浓度Cs,则纤维上染料浓度:

Cf=(C0-Cs)×L(www.xing528.com)

式中:C0为染液中的初始染料浓度;L为浴比。

如果浴比≥100:1,染液中的染料浓度变化比较小,测定误差比较大。因此,必须测定染料在纤维上的浓度。

测定染料在纤维上的浓度相对较复杂。从染浴中取出已上染的纤维,尽可能地挤除染色物上的染液,然后称重。称重后将染色物烘干,并在一定条件下恒重。根据两者的重量差计算染色物的带液量。染液浓度已知,根据带液量可计算织物上的染料量。然后,将该染色物在合适的溶剂中反复萃取染料,将得到的染液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浓度,从而计算得到染料在纤维上的总重量。然后,再减去染色物带液中的染料量,从而得到上染到纤维上的染料量及染料在纤维上的浓度。

2.解吸法 因为上染平衡是一个吸附—解析的可逆过程。因此,可以用解析法测定纤维上的染料量。首先将纤维染色到所需的染料浓度,充分淋洗并烘干,然后按以下两种方法测定纤维上的染料量。

(1)将染色纤维在所需的恒定温度下放入空白染浴中,充分搅拌,直到染料从纤维上解吸到染液中达到平衡,测定染料在纤维上及染液中的浓度。

(2)将染色纤维和未染色的同质纤维同时放入空白染浴中,在所需的恒定温度下充分搅拌,直到两个纤维上的染料浓度相等。

这种方法不仅建立了上染平衡,而且充分说明了上染平衡的可逆性(reversible)。

尼尔(Neale)曾采用直接天蓝FF对纤维素纤维进行染色,通过吸附和解吸两种方法测得了相同的平衡浓度(表3-1),可见上染平衡是可逆的。

表3-1 直接天蓝FF对纤维素纤维的上染平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