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相对动弹性模量正交分析

相对动弹性模量正交分析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再生混凝土200次冻融循环试验相对动弹性模量进行极差分析,如表6.7所示。根据表6.7做5种因素4水平对再生混凝土相对动弹性模量的影响趋势图,如图6.9所示。因素B (粉煤灰)对28d混凝土抗冻性影响上升趋势且出现峰值,粉煤灰掺量20%时,相对动弹性模量超过90%,混凝土抗冻性表现优秀,最佳掺量为20%。相对动弹性模量随引气剂掺量增加而呈线性增加。图6.9相对动弹性模量点图分析

相对动弹性模量正交分析

对再生混凝土200次冻融循环试验相对动弹性模量进行极差分析,如表6.7所示。

表6.7 冻融循环200次时相对动弹性模量极差计算表%

由表6.7可知影响再生混凝土相对动弹性模量因素主次顺序为:C>B>D>E>A,即引气剂>粉煤灰聚丙烯纤维>再生骨料>矿粉。

根据表6.7做5种因素4水平对再生混凝土相对动弹性模量的影响趋势图,如图6.9所示。

因素A (矿渣粉)对动弹性模量影响趋势变化为先减小后增大,由图中可见28d龄期的试件掺矿渣粉后抗冻性能与不掺矿渣粉相比动弹性模量有所下降,均能满足混凝土抗冻要求。

因素B (粉煤灰)对28d混凝土抗冻性影响上升趋势且出现峰值,粉煤灰掺量20%时,相对动弹性模量超过90%,混凝土抗冻性表现优秀,最佳掺量为20%。(www.xing528.com)

因素C (引气剂)是对再生混凝土抗冻性影响最大的因素。相对动弹性模量随引气剂掺量增加而呈线性增加。混凝土中掺入引气剂可产生众多微小且不连续的气泡,独立封闭气泡的存在可缓解混凝土内部冰冻压力渗透压力。

因素D (聚丙烯纤维)掺量变化对相对动弹性模量影响较小且规律性不明显,呈缓慢增加趋势。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抗冻融性能的作用机理和引气剂相比存在差异。在混凝土中乱向分布的细小纤维可阻碍混凝土内部空气的逃离和溢出,继而可增大混凝土含气量。

因素E (再生骨料)对相对动弹模量的影响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再生骨料掺量为40%和70%时抗冻性能高于普通混凝土,但掺量为100%的再生混凝土抗冻性能低于普通混凝土。

综上所述,引气剂、粉煤灰和聚丙烯纤维三种因素为影响混凝土抗冻性的有利因素。矿渣粉和粉煤灰的掺入会改善再生混凝土的孔隙结构,但矿物掺合料的早期活化性能较低,仅能对再生混凝土早期抗冻性起到物理方面的积极作用,早期化学方面的改善作用较弱。再生混凝土内部的孔隙结构和界面性能远比普通混凝土复杂,孔隙率也比普通混凝土高的多。矿物掺合料的掺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孔隙率,相应提高密实度。但随着矿物掺合料掺量的增加,水泥掺量相应减少,再生混凝土初期水化反应生成的Ca(OH)2和C—S—H数量比较少,即不能产生足够多的致密性化学生成物。不能有效堵塞再生混凝土的孔隙和内部微裂缝。根据美国鲍尔斯 (T.C.Powers)的冻胀压和渗透压理论,内部孔隙率和微裂缝的大量存在导致其早期抗冻性能不佳。矿渣粉的掺入会降低混凝土早期抗冻性,但随掺量增加,抗冻性有所提高。可见结合极差分析和点图分析可以得出再生混凝土28d冻融循环最佳组合为A3B2C4D3E2

图6.9 相对动弹性模量点图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