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Z3040B型摇臂钻床控制电路分析

Z3040B型摇臂钻床控制电路分析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M1起动后,指示灯HL3亮,表示主轴电动机在运行。该电气电路能自动完成整个动作过程。双重互锁的电动机正反转点动控制电路由摇臂上升按钮SB3、下降按钮SB4及接触器KM2、KM3所组成。由于摇臂的升降控制须与夹紧机构液压系统密切配合,所以由液压泵电动机控制实现。当摇臂上升到预定位置时,松开按钮SB3,此时KM2、KT线圈断开,电动机M2以惯性旋转至停止,摇臂停止上升。立柱、主轴箱松夹电路控制流程如下:4.冷却泵电动机M4的控制。

Z3040B型摇臂钻床控制电路分析

1.主轴电动机控制。由按钮SB1、SB2与接触器KM1构成主轴电动机起动—停止控制电路。M1起动后,指示灯HL3亮,表示主轴电动机在运行。

主轴电动机控制流程如下:

2.摇臂升降、夹紧、放松控制。摇臂钻床工作时摇臂夹紧在外立柱上,当发出摇臂移动信号后,须先松开夹紧装置,当摇臂移动到指定位置后,再将摇臂夹紧。该电气电路能自动完成整个动作过程。

双重互锁的电动机正反转点动控制电路由摇臂上升按钮SB3、下降按钮SB4及接触器KM2、KM3所组成。由于摇臂的升降控制须与夹紧机构液压系统密切配合,所以由液压泵电动机控制实现。液压泵电动机的正反转由接触器KM4、KM5控制,拖动双向液压泵,送出压力油,经二位六通阀送至摇臂夹紧机构实现夹紧与放松。下面以摇臂的上升为例来分析摇臂升降、夹紧、放松控制。

按下摇臂上升按钮SB2,时间继电器KT通电吸合,常开触点KT (13-14)、KT(1-17)闭合,常开触点KT (13-14)使KM4线圈通电吸合,常开触点 KT (1-17)使电磁阀YV线圈通电,此时液压泵电动机M3正转起动,拖动液压泵送出压力油,经二位六通阀进入摇臂松开油腔,推动活塞和菱形块,使摇臂松开。同时活塞杆通过弹簧片压动行程开关SQ2,其常闭触点SQ2 (6-13)断开,接触器KM4断电释放,液压泵电动机停止旋转,摇臂维持在松开状态;同时,SQ2常开触点SQ2 (6-7)闭合,KM2线圈通电吸合,摇臂升降电动机M2起动旋转并拖动摇臂上升。

当摇臂上升到预定位置时,松开按钮SB3,此时KM2、KT线圈断开,电动机M2以惯性旋转至停止,摇臂停止上升。经延时一段时间后,KT (17-18)闭合,KM5线圈通电,液压泵电动机M3反转,触点KT (1-17)断开,电磁阀YV断电。送出的液压油经另一条油路流入二位六通阀,再进入摇臂夹紧油腔,反向推动活塞与菱形块,使摇臂夹紧。需要注意的是,在KT断电延时的1-3s时间内,KM5线圈仍处于断电状态,而YV却处于通电状态,这段延时就确保了摇臂升降电动机在断开电源时,依靠惯性旋转,经1-3s后完全停止旋转后才开始摇臂的夹紧动作。

当摇臂夹紧后,活塞杆通过弹簧片压动行程开关SQ3,使SQ3 (1-17)断开,KM5线圈断电,M3停止旋转,摇臂夹紧完成。摇臂夹紧的行程开关SQ3调整到摇臂夹紧后能够动作,若调整不当,摇臂夹紧后不能动作,会使液压泵电动机M3长期工作而过载。为防止由于长期过载而损坏液压泵电动机,电动机M3即便短时间运行,也仍使用热继电器作过载保护。(www.xing528.com)

摇臂升降的极限保护由行程开关SQ1来实现。SQ1有两对常闭触点,当摇臂上升或下降到极限位置时相应得常闭触点断开,切断对应的上升或下降接触器KM2与KM3线圈电路,使M2停止,摇臂停止移动,实现极限位置保护。此时可按下反方向移动起动按钮,使M2反向旋转,拖动摇臂反向移动。

摇臂升降电路控制流程如下:

3.主轴箱与立柱的夹紧、放松控制。立柱与主轴箱均采用液压操纵夹紧与放松,两者是同时进行的,工作时二位六通阀不通电。松开与夹紧分别由松开按钮SB5和夹紧按钮SB6控制。指示灯HL1、HL2指示出相应的动作。

按下按钮SB5时,KM4线圈通电吸合,M3电机正转,拖动液压泵送出液压油,此时电磁阀线圈YV不通电,其提供的高压油经二位六通电磁阀到另一油路,进入立柱与主轴箱松开油腔,推动活塞和菱形块使立柱和主轴箱同时松开。当立柱与主轴箱松开后,行程开关SQ4不受压而复位,触点SQ4 (101-102)闭合,指示灯HL1亮,表明立柱与主轴箱已松开。手动操作主轴箱在摇臂的水平导轨上移动。当移动到相应的位置后,按下夹紧按钮SB6,KM5线圈通电吸合,电动机M3反转,拖动液压泵送出液压油至夹紧油腔,使立柱与主轴箱同时夹紧。确定立柱与主轴箱已夹紧后,压下SQ4,触点(101-102)断开,HL1灯灭,触点SQ4(101~103)闭合,HL2灯亮,指示立柱与主轴箱均已夹紧,可以进行钻削加工。

立柱、主轴箱松夹电路控制流程如下:

4.冷却泵电动机M4的控制。电动机M4由开关SAl手动控制,单向旋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