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评价技术要求与基础条件对比分析

评价技术要求与基础条件对比分析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80年评价”的平原区计算面积与“2002年评价”相差不大。此次评价历时5年,收集了大量资料,做了大量的试验工作。“96年评价”是在“80年评价”、“88年评价”的基础上,以收集、整理、分析现有资料为主,按照《西北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工作技术大纲》要求,提出的此次评价成果。

评价技术要求与基础条件对比分析

(一)评价所反映的下垫面条件不同

“80年评价”反映的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下垫面条件,“88年评价”反映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下垫面条件,“96 年评价”反映的20 世纪90 年代中期的下垫面条件,“2002年评价”反映的是1980~2000年期间的“近期下垫面条件”。下垫面条件不同,地下水的补给、储存、运移、排泄等条件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二)评价所遵循的技术要求不同

1.矿化度(M)分区不同

“80年评价”、“88年评价”、“96年评价”都是重点评价矿化度M≤2g/L地区的地下水资源,但是划分得不细,不同矿化度分区的资源量不明确。“2002年评价”的评价重点也是矿化度M≤2g/L 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同时还分别计算了平原区矿化度M ≤1g/L、1g/L<M≤2g/L、2g/L<M≤3g/L、3g/L<M≤5g/L和M>5g/L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量。

2.计算分区不同

“80年评价”划分了33个流域分区、16 个地级行政分区,没有用地级行政分区套流域分区,另外还对分县地下水资源量做了评价。“88 年评价”划分了36 个流域分区,没有地级行政区评价成果。“96年评价”划分了26个流域分区、15 个地级行政分区,并用流域分区套地级行政分区。“2002 年评价”划分了26 个流域分区、15个地级行政分区,并用地级行政分区套水资源三级区 (流域分区),另外还对分县地下水资源量做了评价。不同时期的评价成果,同一流域分区或行政分区的界线也有所不同。

3.计算面积不同

“88年评价”山丘区计算面积已经超过了“2002年评价”划定的山丘区总面积,明显偏大。其余几次评价山丘区的计算面积相差不大,见表4-29。

表4-29 历次地下水资源评价计算面积对比表 单位:万km2

“88年评价”平原区计算面积与“2002年评价”相比多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区和罗布湖区,显然“88年评价”的平原区计算面积较大。“97年评价”的平原区计算面积中,不参与计算的荒漠区的面积较大 (“96年评价”荒漠区面积66.90万km2,“2002年评价”荒漠区面积43.02万km2),所以平原区计算面积较小。“80年评价”的平原区计算面积与“2002年评价”相差不大。平原区计算面积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平原区与荒漠区界线划定的不同造成的,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主要形成于灌区以及山前倾斜平原,平原区下部及荒漠区形成的地下水资源量很小,所以平原区计算面积大小与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关系不大。

4.提交的评价成果不同

“80年评价”、“88年评价”、“96年评价”提交的是当时近期多年平均成果。“2002年评价”不仅计算了近期(1980~2000年)多年平均值,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山丘区河川基流量、平原区降水入渗补给量、平原区降水入渗补给量形成的河道排泄量还计算了1956~2000年系列,平原区山前侧向补给量、地表水体补给量、地下水开采量以及各排泄量计算了1980、1985、1990、1995、2000年5个代表年的年值。

(三)投入的工作量和技术条件不同(www.xing528.com)

1.工作方法和投入的工作量不同

“80年评价”,由新疆水利厅组织,成立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组,各地州和各兵团师局水电局共同参与此项工作。此次评价历时5年,收集了大量资料,做了大量的试验工作。各地先后完成了1/10万或1/20万的水文地质测绘,在进行县级地下水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基础上,逐级汇总,最后形成新疆地下水资源调查与评价成果。

“88年评价”,是以1980年新疆水利厅与地矿局各自独立完成的新疆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为基础,补充部分流域和县市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对“80年评价”成果给予修正,提出的此次评价成果。

“96年评价”是在“80年评价”、“88年评价”的基础上,以收集、整理、分析现有资料为主,按照《西北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工作技术大纲》要求,提出的此次评价成果。

“2002年评价”,是按照水利部统一部署,依据水利部制定的技术细则,在充分汲取前人数十年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投入大量的野外调查和试验工作,历时2年,完成的全面系统的地下水资源评价。此次评价在新疆平原区开展了1∶1000000比例尺的水文地质调查(并且用各县市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进行校核),实测机井(民井)水位1069眼,施工探井424个,采集水样914组,渠道渗漏损失试验37处,田间渗水试验22处。

2.可以参考的资料不同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试验资料以及各种研究、评价成果不断积累,地下水资源评价可以参考的资料日益丰富。

3.对地下水资源的认识、研究程度不同

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一个反复实践、逐步深入、循序渐进的过程。干旱区地下水是一门十分复杂的系统学科,存在着诸多理论上、实践上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深化认识的问题。只有经过长期不懈地研究和实践,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不断加深对地下水资源的认识,提高评价精度。

4.采用的技术手段不同

“2002年评价”,采用卫星遥感 (RS)、地理信息系统 (GIS)、卫星定位系统等先进技术手段,引入土壤学、生态学农学、水资源系统等相邻学科的概念和方法,提高了评价精度。

图4-7 叶尔羌河流域以往评价山前侧向补给量计算断面位置示意图

图4-8 哈密盆地以往评价山前侧向补给量计算断面位置示意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