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业节水发展的关键方向

农业节水发展的关键方向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为手段,强化用水许可制度,建立各级政府用水总量控制目标责任制,逐步建立水权交易市场,使节水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重视培育水市场,使投入主体与收益主体相统一,理顺节水效益转移关系。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农业节水投资机制,制定投入政策,建立稳定的投入渠道。充分发挥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巨大优势,鼓励农民以各种形式投入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图11-1农业节水发展总体思路框图

农业节水发展的关键方向

1.节水技术层面

(1)通过建设山区调蓄水库、骨干引水和输水工程、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运用等工程手段,实现水资源在区域和流域内的合理配置,高效利用,为农业节水的整体推进提供有利条件。

(2)坚持不懈地继续抓以渠道防渗为主的输水环节节水建设,加强灌区工程配套,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管道输水技术。

(3)进一步加大田间节水力度,以土地平整为基础措施,不断改进常规地面灌溉节水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各种先进的田间高效节水技术。

(4)对工程节水(渗漏蒸发)、农艺节水(棵间蒸发)、生理节水(奢侈蒸腾)灌溉技术进行优化集成,大幅度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充分发挥节水农业技术的综合效益。

2.节水管理层面(www.xing528.com)

(1)把生态水权纳入水资源统一管理的议事日程,在明晰水权的前提条件下,建立并实施强制性节水机制。以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为手段,强化用水许可制度,建立各级政府用水总量控制目标责任制,逐步建立水权交易市场,使节水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2)以政策为导向,建立节水利益补偿、效益驱动的效益性节水机制。重视培育水市场,使投入主体与收益主体相统一,理顺节水效益转移关系。政府通过政策引导、资金补助、技术指导、监督管理等多种形式,调动灌区和用水户的节水积极性。

(3)加快灌溉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灌区自我发展的新机制。要积极探索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模式,借鉴国外“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经验,建设“经济自立灌区”,改变节水工程“重建设、轻管理”的现状,研究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灌区管理体系,让农民广泛参与农业节水的建设与管理,使灌区和农民从节水中取得经济效益。

(4)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农业节水投资机制,制定投入政策,建立稳定的投入渠道。充分发挥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巨大优势,鼓励农民以各种形式投入农业节水工程建设。

图11-1 农业节水发展总体思路框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