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景别及其拍摄技巧

景别及其拍摄技巧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情况下,景别大,拍摄范围大,被摄主体小;景别小,拍摄范围小,被摄主体大。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细分出大远景、大全景、中近景、大特写等景别。不同景别的画面在人的视觉和情感中会产生不同的感受。中景是叙事功能最强的一种景别。在包含对话、动作和情绪交流的场景中,利用中景画面可以最好地兼顾人物之间、人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景别及其拍摄技巧

(一)景别的概念与划分

1.景别的概念

对于镜头画面的设计来说,景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景别就是摄影机在距被摄对象的不同距离或用变焦镜头摄成的不同范围的画面,也就是被摄主体的画面形象在屏幕上所呈现的大小和范围。一般情况下,景别大,拍摄范围大,被摄主体小;景别小,拍摄范围小,被摄主体大。景别的表现还与画框的大小有关,标准的4∶3高宽比的画框更适合做特写,但宽屏幕的16∶9高宽比却能让取景范围更宽,它不仅会显示,而且可以强调水平面的远景特点,同时,使得拍摄两个人谈话的特写镜头更加容易。我们现在所讨论的当然都是16∶9的高宽比,甚至有的会更大。

视频画面为什么需要运用不同大小的景别呢?这是为了适应人们在观察某种事物或现象时心理上、视觉上的需要。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用眼睛观察事物,或趋身近看,或翘首远望,或浏览整个场面,或凝视事物某个局部。人们可以通过自身的运动或眼睛的调节取舍想要观看的景物,不过,在足球赛的观众席上,观众是无法看到某位球员的面部表情或者精彩的细节的,也不可能从俯视的角度观看整个赛场,那么,各种摄像设备的镜头正好满足了观众的需求,因为只要改变摄像机与被摄物体之间的距离和所用镜头焦距的长短,就可以获得不同大小的景别。

2.景别的划分

摄入画面景框内的主体形象,无论是人物、动物或景物,都可统称为“景”。但是景别的划分,一般以人为参照物,主要可分为5种,由近至远分别为:特写,指人体肩部以上;近景,指人体胸部以上;中景,指人体膝部以上;全景,指人体的全部和周围背景;远景,指被摄体所处环境,如图2-30所示。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细分出大远景、大全景、中近景、大特写等景别。在影视制作中,导演和摄影师利用复杂多变的场面调度和镜头调度,交替使用各种不同的景别,可以使影片剧情的叙述、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人物关系的处理更具有表现力,从而增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

图2-30 景别划分

在镜头画面中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那就是镜头越接近被摄主体,场景越窄,而越远离被摄主体,场景越宽。取景的距离直接影响视频画面的容量。不同景别的画面在人的视觉和情感中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摄影机和对象之间的距离越远,我们观看时,就越冷静,也就是说,我们在空间上隔得越远,在情感上参与的程度就越小,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较远的镜头本身有一种使场面客观化的作用,这是因为远景镜头可以拍下很大的范围,景物很多,但是细节又不清晰,观众只能从整体上获得印象,像是在用一种超然的态度观看这些大的场面。相反,较近的镜头一般比较远的镜头使我们在感情上更加接近人物。这是因为这种镜头可以突出环境中的一小部分,这样的镜头没有挤进来无关的东西,因此视觉的观察是比较简单的,我们对于出现在眼前的实际形象可以立即做出客观的解释,这就为我们留下了更多余地,使我们可以在情感上做出反应,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远观其势,近取其神”。

(二)不同景别的表现特点

1.远景

远景一般用来表现环境全貌,展示人物及其周围广阔的空间环境、自然景色和群众活动大场面的镜头画面,相当于从较远的距离观看景物和人物,视野宽广,能包容广大的空间,人物较小,背景占主要地位,画面给人以整体感,细节却不甚清晰。

远景通常用于介绍环境,抒发情感。图2-31中是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之“白昼流星”的开场画面,衣衫褴褛的两兄弟走在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新修公路上,两边是荒无人烟的戈壁沙漠,这个画面一开始就向观众展现了故事发生的环境,为“扶贫”的主题奠定了基调。

图2-31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远景画面

宽广的原野与海洋、雄伟的峡谷与群山、荒野的丛林与沙漠,还有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厂房密布的工业区、拥挤破败的贫民区,通过远景来描绘,气势恢宏,场面浩大,视觉冲击力更大。随着宽银幕的出现,加上航拍、无人机拍摄的逐渐流行,远景越来越成为影视作品营造视觉奇观的手段,一些气势恢宏的大场面出现在很多影片中。

2.全景

全景用来表现场景的全貌与人物的全身动作,在影视作品中常用于表现人物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全景画面主要表现人物全身,活动范围较大,体型、衣着打扮、身份交代得比较清楚,环境、道具看得也比较明白。

远景、全景镜头又称“交代镜头”,常常用在一场戏或者一部影片的开头,用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也展现人物活动的场景。而对比远景画面,全景画面比远景画面更能够全面阐释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可以通过特定环境来表现特定人物,这在各类影视片中被广泛地应用。同时,全景更能够展示人物的行为动作、表情相貌,也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全景画面中包含整个人物形貌,既不像远景那样由于细节过小而不能很好地进行观察,又不会像中近景画面那样不能展示人物全身的形态动作,在叙事、抒情和阐述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上,起到了独特的作用。图2-32中这一全景画面展现了天上、地上的环境,也展现了骑马奔驰的兄弟俩的形体动作,激动兴奋的心情展露无遗。

图2-32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全景画面

3.中景

画框下边卡在人物膝盖上下部位或场景局部的画面,称为中景画面。不过,这里要提醒一下,中景画面一般不正好卡在膝盖部位,因为卡在人物关节部位,比如脖子、腰关节、腿关节、脚关节等,是摄像构图中所忌讳的。中景和全景相比,包容景物的范围有所缩小,环境处于次要地位,重点在于表现人物的上身动作。(www.xing528.com)

中景是叙事功能最强的一种景别。在包含对话、动作和情绪交流的场景中,利用中景画面可以最好地兼顾人物之间、人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中景的特点决定了它可以更好地表现人物的身份、动作以及动作的目的。表现多人时,可以清晰地表现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图2-33中是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之“白昼流星”的演员合影,从画面中可以看出,中景画面在展现人物和环境方面的兼顾性,人物的造型、神态、动作在画面中都可以看到,同时也可以看到背景墙上挂满的锦旗。“白昼流星”的宣传海报也采用了李叔的中景画面,他牵着马正向前行,表情慈祥又凝重,眼神坚定又忧虑,背后是无边的沙漠和辽阔的天空,正呼应了人物的动作与情态。

图2-33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之“白昼流星”演员合影及海报

4.近景

拍到人物胸部以上的景别,称为近景。近景的屏幕形象是近距离观察人物的体现,所以近景能清楚地看清人物的细微动作和面部表情,是人物之间进行感情交流的主要景别,电影、电视剧中重要的人物对话镜头多用近景。近景能使观众产生较强的接近感,利于观察持续细致,同时,由于近景中人物面部展现十分清楚,人物面部缺陷在近景中也会得到突出表现,因此在造型上要求更加细致,无论是化装、服装、道具都要追求逼真和生活化,不能露出破绽。

近景中一般只有一人做画面主体,其他人物或景物往往作为陪体或背景处理。而且,由于近景中环境退于次要地位,画面构图应尽量简练,避免杂乱的背景干扰视线,因此常用长焦镜头拍摄,虚化背景。

在实际的创作中,我们认为从中景到近景的跨度还是比较大,于是寻求一种介于中景和近景之间的景别,这就是表现人物常用的“中近景”,这种景别表现的主要是人物腰部以上的上半身的画面,所以我们也把它称为“半身镜头”。这种景别不是常规意义上的中景和近景,一般情况下,处理这种景别的时候,是以中景作为依据,还要充分考虑对人物神态的表现。正是由于它能够兼顾中景的叙事功能和近景的表现功能,所以在影视剧和电视节目制作中,中近景景别运用得越来越多。

我们发现,现在大银幕电影越来越普及,电视屏幕也越来越大,因此,大景别运用越来越多,影视画面中的大远景、远景画面配合大屏幕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它们表现出来的深远辽阔、气势宏大的场面,给人极大的震撼。但是,现在通过手机观看影视剧、视频节目也日益成为日常观看影像的主流趋势,大银幕上的大景别效果在小屏幕画面中就不能充分表现出来了,所以,利用网络传播的视频节目中还是小景别,比如近景、中景等使用比较多,这样有利于观众看清画面并进行细致观察。所以,一般来说,大屏幕适合用大景别,小屏幕适合用小景别。如果一部网络剧中耗费巨大财力和人力拍摄大量航拍镜头,那就有点多此一举,因为当人们通过手机观看网络剧时,无法充分领会航拍镜头的深远辽阔,甚至连画面内容也无法看清楚,只能枉费制作者的一番心思。

5.特写

拍摄人物肩部以上的画面,称为特写景别,特写镜头表现的就是人物的头像。从画面特征来看,特写镜头视角最小,视距最近,画面细节最突出,这是不同于生活现实的一种特殊视觉感受,相当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贴近人物进行观看。因此,从表现上来看,特写画面是以细微地表现人物的外貌特征、面部表情为首要任务,因为这样才能更深入地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关系。这就对演员的表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要通过面部形象将内心活动、人物性格等深层次内容传递给观众,并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特写镜头除了表现功能之外,对于影视作品的叙事和节奏的安排也起到一定作用。因为画面内容少,因此可以制造悬念;因为可以突出细节,因此可以提示信息;因为视距拉近,因此可以加快节奏。

特写镜头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转场。由于特写画面视角小、景深小、景物成像尺寸大、细节突出,所以观众的视觉已经完全被画面的主体占据,这时候环境完全处于次要地位,可以忽略。同时,特写画面对观众的情感带入也比较强烈,这也使得他们不易观察画面中对象所处的环境,因而我们可以利用这样的画面来转换场景和时空,避免不同场景直接连接在一起时产生的突兀感。比如,我们在观看图2-34中《我和我的祖国》的特写画面时,就不会注意人物背后虚化的背景,也不会用心去思考那个模糊的形象是什么。

图2-34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特写画面

还有一种比较极致的景别是大特写,景框中包含人物面部的局部,或突出某一拍摄对象的局部。比如让演员的眼睛充满银幕的镜头就称为大特写镜头。大特写的作用和特写镜头是相同的,是用一种较为夸张的手法来放大某种细节,使画面在艺术效果上更加强烈,对人物心理的刻画更加清晰。

(三)镜头段落中的景别

镜头段落就是表现一段完整情节的若干镜头组成的画面段落,如果说一个镜头是一个句子,那么一个镜头段落就是文章的一个自然段。一个镜头段落往往是在一个场景里拍摄的一段戏,但是由于镜头组接的结构关系,镜头段落也可能是多个场景镜头的组合。

1.镜头段落中景别的作用

不同的景别往往表现不同的视野、空间范围、叙事特征、视觉韵律和节奏。综合来看,可以概括为:“远观其势,近取其神。”根据不同景别在镜头段落中的表现作用不同,我们将镜头分为三类:①定位镜头,往往是全景镜头,用来定位或定向,交代环境、人物关系等;②切入镜头,主体局部的特写镜头,用来刻画细节,反映主体内在特征,加快节奏;③切出镜头,也称为“旁跳镜头”,表现环境的多种景别镜头,用来烘托主体、减缓节奏。比如,图2-35中贾樟柯的微电影《一个桶》中,主人公千辛万苦将临行时母亲准备的一个重重的桶搬回了家,疲惫不堪地坐在沙发上,全景镜头中他望着眼前这个桶,充满疑虑,又夹杂着埋怨。接下来,就是他打开桶,拿出沙子下面埋藏的鸡蛋,特写镜头表现鸡蛋上面不同的标签,还有主人公逐渐解除疑虑,消除埋怨,升起感动的面部特写,这就是切入镜头的刻画作用和节奏效果。

图2-35 微电影《一个桶》中的定位镜头和切入镜头

2.镜头段落中景别的顺序

我们可以看到,在镜头段落中,镜头景别往往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组接,不会给人很大的视觉跳跃,这样可以使镜头连接顺畅,景别过渡自然,形成了三种蒙太奇句型:第一种是前进式句型,指景别由远景、全景向近景、特写过渡,用来表现由低沉到高昂向上的情绪和剧情的发展;第二种是后退式句型,指景别由特写、近景到全景、远景过渡,由近到远,表示由高昂到低沉、压抑的情绪,在影片中表现由细节扩展到全部;第三种是环型句型,把前进式和后退式的句型结合在一起使用,由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到特写,再由特写到近景、中景、全景、远景,表现情绪由低沉到高昂,再由高昂到低沉。这类句型一般在影视故事片中较为常用。这种蒙太奇句型的运用规律为我们在后期剪辑中对景别的安排提供参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