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手机摄影拍摄技巧

手机摄影拍摄技巧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过,由于手机摄影的出现,可以使我们重新思考这个问题,因为摄影中,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带来对摄影最根本问题的思考。由于手机的简捷方便,人们几乎随时携带,因此可以拍摄任何我们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对摄影师来说,拍摄人物是一种挑战。图10-12是2015年索尼世界摄影大赛手机类作品亚军获奖作品,这幅作品就不只是在拍影像而是在拍印象,车站旅客的背影给人的孤独之感。

手机摄影拍摄技巧

在了解了手机摄影的属性/功能以及APP应用后,我们就可以拿着手机拍了,可是到底怎么拍呢?这个问题很大,其实这也是所有摄影无论是手机还是数码抑或是胶片相机都面临的问题,尽管使用的器械不一样,但目的都是一样,那就是拍照,因此这就涉及摄影的最根本问题。其实,尽管我们在拍摄时,要考虑的问题很多,技术层面、艺术层面、文化甚至道德层面,但归根结底,摄影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个是拍什么,另一个还是怎么拍。这两个问题解决了,摄影实际中最重要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可是这两个问题是一个摄影师一辈子都在追寻的。不过,由于手机摄影的出现,可以使我们重新思考这个问题,因为摄影中,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带来对摄影最根本问题的思考。

1.拍什么

从微观层面讲,“拍什么”就是拍摄对象的选择。由于手机的简捷方便,人们几乎随时携带,因此可以拍摄任何我们感兴趣的东西。这和真正的相机完全不同,胶片时代的相机,由于考虑到拍摄成本(主要是胶片以及后期的冲洗费用),人们不可能见到什么拍什么。总是选择那些可能拍出好照片的事物和场景,以追求出片率(一次拍照行为中最后选择的好照片与所拍所有照片的比率。),这就导致了拍照行为的目的性很强,其实很多好的照片都是在不经意中拍出来的。即便到了数码相机出现后,拍摄成本不是首要考虑的问题,人们也不可能天天拿着相机,而手机相机则可以避免这些问题,让拍摄行为变得更纯粹。

从中观层面讲,拍什么就是主题的选择。其实,我们可以把手机相册里平时所拍的照片做个归类,就可以发现,总有几类拍摄对象是我们经常拍的,这就是我们自己热衷的主题。由于每个人的审美、文化、个人经历、社会背景、情感等因素都不同,导致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热衷的主题,我们可以发现它,并发展它,形成一个系列,就会产生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当然,主题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个人经历和情感的变化,自己所热衷的主题也会发生变化,一个摄影师要了解这种变化,跟随它,并把握它,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有了风格,摄影便成了艺术,而不仅仅是偶尔“撞”上了一张好照片。在人人都是摄影师的时代,每个人都会偶尔拍到一两张好的照片,但是要拍出一系列好照片,就要看自己的实力而非运气了。

宏观层面讲,“拍什么”最终涉及的其实是摄影师视野的问题。摄影的最终问题不是如何得到一张好照片,而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因此学摄影其实就是培养“摄影眼”的过程。“摄影眼”其实就是拥有“看见他人所不能见”的观察能力。这种能力在面对相同的场景时最能受到检验。同一个场景中,摄影师经过内心思考和过滤后,会不同于旁人的视角,摄影师将这些内心看到的景拍出来,便是其作品的独到之处。

总之,关于“拍什么”这个问题,涉及的因素很多,以上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做了简单的阐述,以下提出几条建议,并结合iPhone摄影大赛和索尼世界摄影大赛的获奖作品略作分析,以供参考。

(1)拍有意思的而非美的事物

这一条建议可能很多人不同意。我这里所说的“美”指的是一种世俗的美。因为,从美学和艺术的角度来讲,有意思的东西也必然是美的。不过,由于大多数摄影爱好者并没有受到有关美学和艺术方面的正规训练,比较容易将“美”界定在诸如“美女”“美食”“美景”等狭隘的层面,这也是“朋友圈摄影大赛”中最常见的主题。因此,我建议大家可以将主题选择在有意思的事物上。图10-10是2015年索尼世界摄影大赛手机类作品的入围作品,这张作品就很有意思,摄影师选取的是普普通通的街边一景,拄着拐杖的神父和墙上海报中的美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幅照片中的美女是用来和神父做对比,效果意味深长。其实,说到“拍有意思的而非美的事物”,还有一点是因为“美”并非摄影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美”是“绘画”要解决的问题,每一种艺术门类都应该有自己的独特性才能够和其他艺术门类做出区别,否则它就失去了自己的“核心价值”,也就没有存在意义。摄影的发展史上,摄影曾经吃过这样的亏,19世纪中后期流行的“画意风格”的摄影流派就是因为摄影要刻意强调自己艺术性而选择了追随绘画,结果证明这条路是行不通的。因此,摄影要想得到真正的尊重,必须保持自己的独特性。我认为“关注日常生活中那些有意思的事物”便是它的独特性之一。

图10-10

(2)拍人物而非景物

图10-11

尽管每一次拍摄任务都并非易事,但在所有的拍摄对象中,人物是最难拍的。一是因为人物是活动的,不同于风景建筑静物,永远在那里,你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来调整参数、选择构图,当然,你也可以让人物待着别动,但是,这样的照片,无论是摄影师还是拍摄对象,都不会满意的。活泼好动的孩子是最难拍的,图10-11是2014年iPhone摄影大赛获奖作品,摄影师选择浴缸中的儿童来拍摄,简洁的画面,统一的色调,反映了儿童恬静安详的一面,使得这张照片与众不同。其次,人物是有思想、感情和灵魂的,这些都是抽象的,而照片是具象的,是可视的,如何将抽象的思想感情变得可见,对每个摄影师来说都是考验。最后,为了拍好人物,必须要和他沟通,有时候,人物拍不好,并不是因为参数没有设置好,动态没有抓好,构图没有调整好,而是因为没有和拍摄对象沟通好。因此,对摄影师来说,拍摄人物是一种挑战。我们应该选择具有挑战性的拍摄主题和任务,才能提高自己的摄影水平。

(3)拍印象而非影像

当摄影师看到一个场景或一个拍摄对象,想用相机把它拍下来时,一定有一种东西感动了他,并促使他去按快门。因此,在按快门之前,一定要找到这个东西并通过摄影语言把它强化。很多失败的照片原因就在于它只是把这个场景或拍摄对象记录下来了,而没有用光线、色彩、影调和构图等视觉语言来强化它,最终使得照片很平庸,观众感受不到照片所要表达的意义,也不明白摄影师为什么要拍这张照片,这样的照片只是影像,而不是印象。印象是我们对物体的感觉,而影像仅仅是一个技术术语。虽然说摄影首先是技术然后才是艺术,但最终评判一幅摄影作品好坏的是艺术水准。图10-12是2015年索尼世界摄影大赛手机类作品亚军获奖作品,这幅作品就不只是在拍影像而是在拍印象,车站旅客的背影给人的孤独之感。

图10-12 (见书后彩页)

(4)拍光而非事物

摄影是光的艺术,摄影离不开光,这不仅指摄影在曝光过程离不开光,其实在照片的画面元素中也同样离不开光。光不仅可以作为布光元素从光型、光比、光位等角度来塑造物体,而且可以从构图角度以点、线、面元素来造型。在第四章“构图艺术”中,曾提到过光的这一作用,在此不再赘述。总之,有时候你会发现,如果照片中有一束光,照片给人的感觉立刻就不一样了。其影响的层面不只在造型上,有时甚至是心理和感情层面。图10-13是2014年iPhone摄影大赛二等奖作品,画面中的两束光赋予照片一种神秘的色彩。

(5)从身边的事物拍起

很多初学摄影的人买了相机之后就准备出去旅游拍大片了。不可否认,摄影和旅行是一对最好的搭档。在摄影史上,小型相机出现后,摄影(特别是家庭摄影)曾经出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也要归功于中产阶级的崛起以及他们对旅行的热衷。更不用说专业的摄影师了,罗伯特·弗兰克那本震惊摄影史的摄影集《美国人》,就是他自驾环绕美国一圈所拍摄的。不过,在此还是建议初学摄影的人先从身边的事物拍起,一则比较容易把握,二则上面提到的“摄影眼”,最难得的“摄影眼”就是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不平凡之处的“摄影眼”,这也是“摄影眼”锻炼的最高境界。如果连身边的事物都拍不好,即便出去旅行,所拍的也不过是千篇一律的“明信片式”的景点照片。其实,很多摄影师全世界各地拍了一圈后,发现最难拍的其实还是身边的事物。正因为我们太熟悉它们了,结果熟视无睹。图10-14是2014年iPhone摄影大赛食品类二等奖作品,每个家庭厨房中都有的普普通通的红辣椒,在摄影师的俯视镜头下呈现了完全也不一样面貌,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拍摄平常事物的方法:发现新的角度。

(www.xing528.com)

图10-13

图10-14

以上的五条建议不仅适合手机摄影,也适合其他摄影,特别是初学摄影的人,虽然这些建议难免有失偏颇,但作为“摄影基础”,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怎么拍

知道了拍什么之后,下面面临的问题便是怎么拍,其实,整本教材都在讲这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手机摄影和其他摄影一样,无非是关于取景,关于构图,关于用光,关于色彩,这些造型元素的使用。如果前面几章已经按部就班地学习了,到这里已经水到渠成。不过,由于手机摄影自身的特性以及丰富多彩的附件,在此还是提出几条建议,大家可以尝试一下。

(1)主题胜过一切

这一条是上面讲的“拍什么”的延续。永远要记住,选择一个好的主题,如果主题好,拍摄技巧和拍摄手法略有生疏,照片也错不到哪里,反之,照片的问题就很大。

(2)使用对比

对视觉艺术比较了解的人都知道,视觉艺术对“对比”这种手法尤其热衷。大概是因为“对比”最符合视觉感官的规律。同样,在摄影艺术中,“对比”可以使照片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至少,使用得当的话,可以让画面的主体在视觉上很突出。摄影中对比的手法也很多,明暗对比、色彩对比、繁简对比、多少对比、大小对比、疏密对比……图10-15同样是来自2015年索尼世界摄影大赛手机类入围作品,这幅照片采用的就是疏密对比的方法,使画面很有韵律感,视觉效果干净利落。

图10-15

(3)尝试黑白照片

之前的胶片相机,基本上一台相机一次只能用一种类型的照片,要么黑白、要么彩色,数码相机出来后,尽管摄影师可以自由地切换黑白和彩色模式,但由于大多数数码相机的黑白模式都隐藏在菜单里,选择起来还是比较麻烦。手机摄影菜单设置比较简单,相对来说,比较容易选择黑白照片,其实大多数摄影师还是喜欢通过APP后期处理来完成黑白照片,而且风格多样。黑白照片不仅有一种复古的感觉,还可以让摄影师对摄影有一种特殊的体验,如前图10-5。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照片都适合处理成黑白照片,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4)靠近,再靠近一些

不同于数码相机,大多数的手机相机镜头不能实现光学变焦(虽然有数码变焦,但不建议使用,因为会降低画质)。这就意味着,你要拍一个物体的特写镜头必须靠近拍,否则拍出的照片几乎千篇一律地会是全景或中景。靠近物体拍摄也是摄影师使用一般的数码相机时通常不会采用的拍摄方式,因为会打扰被拍摄者,他们一般会采用长焦镜头拉近物体,因此,可以通过手机摄影来练习靠近被拍摄者进行拍摄,看看得到的画面是否和用长焦镜头拉近物体一样?这在拍摄对象为人物时,差别会更大。

(5)简单,再简单一些

在这里我不想用“简洁”这个词语,如人们惯常所说的“简洁而不简单”,辨析“简洁”和“简单”之间的区别会把事情弄得很复杂,所以,简单就好。尽管好的照片看起来各不相同,但“简单”似乎是所有好照片都具备的特征,因为,简单可以让照片的主题和主体都突出,在这纷繁复杂的视觉文化的环境里,能一下抓住观者的视线。图10-16是来自2014年iPhone摄影大赛树木类二等奖的作品,画面简单利落,主题一目了然。

图10-16

(6)换个角度看看

正如图10-14中的那堆普普通通的红辣椒一样,换个角度来看,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现在,很多摄影师在创作过程中,都想寻找一个从没有人拍过的主题,一百年之前,这种题材可能还有,但在目前这种人人都是摄影师的时代,估计已经没有什么东西没有被人拍过,因此,目前摄影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将那些已经被人拍过的主题,重新唤醒,获得人们的关注,我觉得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换个角度看看。

总之,摄影需要解决的无非是“拍什么”和“怎么拍”,每一次拍摄行为都要考虑这两个问题。手机摄影迅速快捷,每次拍摄时可能不会像用真正的相机拍照那样反复思量,考虑光线、平衡构图等。不过,手机摄影虽然简单,并不意味着考虑的问题也应该简单,同样,看上去简单的画面,背后的创作过程并不一定简单,每一幅优秀的照片都是所有摄影元素的恰到好处的组合。因此,手机摄影也需要通过长期训练,使“拍什么”和“怎么拍”这两个问题会内化到摄影师心里,成为“摄影眼”的一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