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的冷却原理解析与优化方案

水的冷却原理解析与优化方案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冷却塔进出口水温差为冷却塔的冷却范围。因此,冷却塔的冷却范围由热负荷及水流量决定,而不是由冷却塔的尺寸或热容量而定。冷却塔出口水温twB与入口空气湿球温度ts之差,表示与湿球温度的接近程度,或简称冷幅。图10-1 水与空气的温度关系在冷却塔中主要考虑蒸发散热和接触散热。当水温降到湿球温度15.7℃时,水的蒸发散热量等于空气向水中所输入的接触传热量,总散热量变为零,水温不再下降。

水的冷却原理解析与优化方案

冷却塔冷却水的过程属热质传递过程。被冷却的水用喷嘴、布水器或配水盘分配至冷却塔内部填料处,大大增加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空气由风机、强制气流、自然风或喷射的诱导效应而循环。部分水在等压条件下吸热而汽化,从而使周围的液态水温度下降。

图10-1的空气焓湿图中反映逆流式冷却塔中水与空气的温度关系。水温从A点降到B点,空气状态从C点升到D点,Δh则为空气焓值的增加。冷却塔进出口水温差(twA-twB)为冷却塔的冷却范围。在稳态系统中,如冷却塔与换热器的水量相等,此值亦为换热器中水的温度升高值。因此,冷却塔的冷却范围由热负荷及水流量决定,而不是由冷却塔的尺寸或热容量而定。

冷却塔出口水温twB与入口空气湿球温度ts之差(twB-tsC),表示与湿球温度的接近程度,或简称冷幅。此值为冷却塔容量的函数,水、空气流量、入口空气状态、热负荷一定时,大的冷却塔该值就小(出口水温低)。

978-7-111-31953-5-Part02-301.jpg

图10-1 水与空气的温度关系

在冷却塔中主要考虑蒸发散热和接触散热。设水温为tw,空气的干球温度tg,湿球温度为ts,单位面积、单位时间的接触散热量为qa,蒸发散热量为qb。可分为图10-2所示的四种传热情况:

1)twtg,即水温大于气温。两种热量都由水面散向空气,q=qa+qb,水温降低,水量产生蒸发损失。

2)tw=tg,即水温和气温相等。接触散热停止,蒸发散热照常进行,q=qb,水温降低,水量产生蒸发损失。

3)tsttg。由于水温低于空气干球温度,从空气向水中产生接触传热;水面蒸发散热照常进行,q=qb-qa>0,水温降低。(www.xing528.com)

4)tw=tstg。同3)的传热情况,但qa=qb,所以q=0,即水温不再降低,但蒸发仍在发生。如果水温继续下降,将产生qaqb,水温又会升高,所以tw=ts是水冷却的极限。

978-7-111-31953-5-Part02-302.jpg

图10-2 水面散热过程

a)tθ b)t=θ c)τtθ d)t=Iθ

上述情况可用图10-3表示。图中横坐标为水温,纵坐标为单位冷却面积上的散热量。空气参数:干球温度tg1=26.6°C;湿球温度ts1=15.7℃,大气压力pa=99.3kPa;相对湿度φ=0.27,表面传热系数a=0.1419kW/(m2·K)。由图可见,随着水温的升高,总散热量也在增大,且蒸发散热量大于接触散热量。由于散热而使水温降低,当水温降到空气的干球温度26.6℃时,接触散热变为零,只剩下蒸发散热。当水温再降低,接触散热变为负值,即由空气向水传热,总散热量越来越小。当水温降到湿球温度15.7℃时,水的蒸发散热量等于空气向水中所输入的接触传热量,总散热量变为零,水温不再下降。当水温接近湿球温度时,焓差将很小,散热很慢,塔体积必须非常大。从经济出发,冷却后的水温总要比空气的湿球温度高几度,即twB-tsC>0。(twB-tsC)称冷却幅高,在冷却塔设计中冷却幅高取3~5℃。

978-7-111-31953-5-Part02-303.jpg

图10-3 接触散热与蒸发散热的关系

1—总散热 2—蒸发散热 3—接触散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