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综合防毒措施:从技术、保健到研究的必备策略

综合防毒措施:从技术、保健到研究的必备策略

时间:2023-06-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防毒技术措施防毒技术措施包括预防措施和净化回收措施两部分。自动化控制也是预防中毒的有效措施。通风排毒应首选局部排风。全面通风换气可作为局部排风的辅助措施。按照国家规定供给从事有毒作业人员保健食品,以增加营养,增强体质。保健食品的发放范围应当是有显著职业性毒害并对营养有特殊需要的工种。弄清致毒物质、毒害程度、毒害机理等情况,研究防毒对策,以便采取有关的防毒措施。

综合防毒措施:从技术、保健到研究的必备策略

(一)防毒技术措施

防毒技术措施包括预防措施和净化回收措施两部分。

1.预防措施

(1)改变生产工艺,使生产中少产生乃至不产生有毒物质,这是生产防毒的努力目标。另外,生产中的原料和辅助材料尽量采用无毒和低毒物质,以低毒、无毒的物料代替高毒、有毒的物料,是解决工业毒物对人造成危害的最好措施。

(2)生产过程的密闭化,防止有毒物质从生产过程散发、外逸。主要应保证装置密封,投料、出料实现机械投料,真空投料,高位槽和管道密封和密封出料。对填料密封、机械密封、磁密封等保证达到要求。设备加强维护,避免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

生产过程机械化,用机械化代替笨重的手工劳动,不仅可以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可以减少工人与毒物的接触,从而减少了毒物对人体的危害。

(3)隔离操作,把工人操作的地点与生产设备隔离开来。可以把化工设备布置在室外,利用室外较高的风速稀释有毒气体浓度,也可以把生产设备放在隔离室内,并使隔离室保持负压状态;把工人的操作地点放在隔离室内,采用向隔离室内输送新鲜空气的方法使隔离室内处于正压状态也是一种防毒措施。

(4)自动化控制也是预防中毒的有效措施。自动化控制就是对工厂设备采用仪表或微机控制,使监视、操作地点离开生产设备,从而确保操作人员安全。

【案例4-4】 太仓市某人造革生产企业是一家民营企业,主要生产服装用人造革,该厂生产车间涂台岗位使用二甲基甲酰胺作为溶剂。二甲基甲酰胺是一种工业生产使用的有机溶剂,属于亲肝性毒物。2009—2010年,该车间陆续发生多起二甲基甲酰胺中毒事故,经调查发现是车间涂台岗位没有有效通风排毒设施所致。2010年10月,该厂改造生产车间通风排毒系统。经整改前后空气样本检测,有害物浓度合格率由整改前的52.8%提高到整改后的100%。

2.净化回收措施

生产中采用一系列防毒技术预防措施后,仍然会有有毒物质散逸,因此必须对作业环境进行治理,以达到国家卫生标准。治理措施就是将作业环境中的有毒物质收集起来,然后采取净化回收的措施。

(1)通风排毒

通风排毒是使空气中的毒物浓度不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一种重要防毒措施。通风排毒可分为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换气两种。

局部排风是把有毒物质从发生源直接抽出去,然后净化回收。局部排风效率高,动力消耗低,比较经济合理。通风排毒应首选局部排风。

全面通风又叫稀释通风,是对整个房间进行通风换气。其基本原理是用清洁空气稀释(冲淡)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浓度,同时不断地把污染空气排至室外,保证室内空气环境达到卫生标准。全面通风一般只适合用于污染源不固定和局部排风不能将污染物排出的场合。全面通风换气可作为局部排风的辅助措施。

对于可能突然释放高浓度有毒物质或燃烧爆炸物质的场所,应设置事故通风装置,以满足临时性大风量送风的要求。(www.xing528.com)

(2)净化回收

排出的有毒气体加以净化或回收利用。气体净化的基本方法有洗涤吸收法、吸附法、催化氧化法、热力燃烧法和冷凝法等。

(三)防毒管理措施

1.组织管理

企业及其主管部门在组织生产的同时要高度重视防毒工作的领导和管理,要有人分管该项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工作方针,做到对新建、改建和扩建的项目,防毒技术措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三同时原则)。执行生产工作和安全工作同时计划、同时布置、同时检查、同时总结、同时评比(五同时工作)。加强防毒知识的宣传,建立健全有关防毒的管理规章制度。

2.作业管理

在化工生产中,劳动者个人的操作方法不当、技术不熟练、身体过负荷等,都是构成毒物散逸甚至造成急性中毒的原因,对有毒作业进行管理的方法是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和安全意识的培养,使劳动者学会正确的作业方法。在操作中必须按生产要求严格控制工艺参数的数值,改变不适当的操作姿势和动作,同时学会正确地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3.健康管理

这是从医学卫生方面直接保护从事有害作业人员的健康。

(1)个人卫生。注意饭前洗脸洗手,车间内禁止吃饭、饮水和吸烟,班后沐浴,工作衣帽与便服隔开存放和定期清洗等。

(2)保健食品。按照国家规定供给从事有毒作业人员保健食品,以增加营养,增强体质。保健食品的发放范围应当是有显著职业性毒害并对营养有特殊需要的工种。

(3)定期健康检查。由卫生部门对从事有毒作业人员进行定期健康检查,以便对职业中毒能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同时,实行就业前健康检查,发现患有禁忌证的,不要分配相应的有毒作业,在定期检查中发现患有禁忌证时,也应及时调离相应的有毒作业。

例如,苯主要损害血液系统,中毒病人容易出血或出血不止,严重者还可以罹患白血病,因此,血象检查结果低于接苯标准参考值的人就不宜从事有苯系物作业。患有活动性肺结核、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接触粉尘时,容易导致原有肺部疾病加重,吸入的粉尘也难以排出,容易罹患尘肺病,所以患有这些疾病的人不宜从事粉尘作业。

(4)中毒急救及急救培训。对于有可能发生急性中毒的企业,其企业医务人员应定期培训,掌握中毒急救的知识,工厂医务室要随时准备有关急救的医药器材,准备必要时抢救中毒人员。

(5)其他。对一些新的有毒作业和新的化学物质,应当请职业病防治单位或卫生、科研部门协助进行卫生调查,做动物试验。弄清致毒物质、毒害程度、毒害机理等情况,研究防毒对策,以便采取有关的防毒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