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扫描电子显微镜成像衬度原理及应用分析

扫描电子显微镜成像衬度原理及应用分析

时间:2023-06-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扫描电子显微镜成像中主要利用的是二次电子和背散射电子。二次电子衬度是典型的形貌衬度。图3-33是利用二次电子衬度成像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图3-34二次电子和背散射电子的成像操作有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在试样室中围绕样品的不同位置装入5块半导体检测器,通过各检测器的信号组合,可得到多种信息图像。

扫描电子显微镜成像衬度原理及应用分析

扫描电子显微镜成像中主要利用的是二次电子和背散射电子。

1.二次电子衬度原理及其应用

(1)二次电子衬度原理。二次电子的能量约为50eV,主要来自样品表面5~10nm范围。它与原子序数没有对应关系,而对微区表面相对于入射电子束的位向十分敏感。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二次电子成像观察时,试样不动,电子束在试样上扫描,试样表面的凸凹起伏使各点处的θ角不同,导致二次电子的产额不同。因此,各点在对应的图像上形成不同的亮度,这就是二次电子衬度。在样品的尖角和棱边处,二次电子产额高,在图像上形成亮区;在凹槽处,虽然二次电子同样被激发出来,但不能逃逸出试样,检测器接收不到,在图像上形成暗区,如图3-32所示。二次电子衬度是典型的形貌衬度。

图3-32 试样凸凹与二次电子发射体积的关系

(2)二次电子衬度的应用。二次电子图像主要用于断口、摩擦磨损表面以及各种纳米材料微观表面形貌特征的观察。图3-33是利用二次电子衬度成像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

图3-33 二次电子成像

2.背散射电子衬度原理 背散射电子衬度是由其产额差异形成的,产额与试样的原子序数有关。背散射电子能量较高,离开样品表面后沿直线轨迹运动。通常把检测器吸引电压改为排斥电压,由+200V改为-50V,把二次电子排除到检测器之外,而背散射电子沿原来确定轨迹进入检测器,得到背散射电子像,如图3-34所示。这样检测到的背散射电子强度远低于二次电子,因而粗糙表面的原子序数衬度往往被形貌衬度所掩盖。为此,近年来发展了r能量过滤器,得到了较好的原子序衬度。

图3-34 二次电子和背散射电子的成像操作

有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在试样室中围绕样品的不同位置装入5块半导体检测器,通过各检测器的信号组合,可得到多种信息图像。图3-35是电子器件上加杂物的二次电子像、形貌像、成分像和3D像。

图3-35 五分割背散射电子检测的图像(www.xing528.com)

3.吸收电子像和它的衬度 扫描电子显微镜中各种电流的关系为:

式中:II——入射电子电流强度;

IS——二次电子电流强度;

IB——背散射电子的电流强度;

IA——吸收电流强度;

IT——透射电子强度。

假设样品为块状试样,试样较厚,则透射电子的电流强度可忽略不计,IT=0。当入射电子的电流强度II一定时,

由此可见,吸收电子像是与二次电子像和背散射电子像的衬度互补的。背散射电子像上的亮区在吸收电子像上必定是暗区。

图3-36为Ag—Cu合金的背散射电子像和吸收电子像,可明显地看出它们的衬度是互补的。因为吸收电子像与二次电子像和背散射电子像互补,因而也能用来显示试样表面元素的分布和表面形貌,但它的分辨率较差,只有0.1~1μm。

图3-36 Ag—Cu合金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背散射电子像与吸收电子像的比较(×120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