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原理简介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原理简介

时间:2023-06-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X射线荧光产生的机理与特征X射线完全相同,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激发源不同。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于原子序数小于11的元素,激发态原子在弛豫过程中主要是发射Auger电子,而重元素主要发射荧光X射线。Auger电子产生的概率除与元素的原子序数有关外,还随对应能级差的缩小而增加。一般对于较重的元素,最内层(K层)空穴的填充,以发射X射线荧光为主,Auger效应不显著。因此,X射线荧光分析法多采用K系和L系荧光,其他系则较少采用。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原理简介

1.X射线荧光的产生 以初级X射线为激发源来照射样品物质,使原子内层电子激发所产生的次级X射线称作荧光X射线或称作X射线荧光。X射线荧光产生的机理与特征X射线完全相同,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激发源不同。前者是用初级X射线作为激发源,后者是用高速电子作为激发源。因此,荧光X射线也属于特征X射线,而没有连续谱线。在实际分析中,既可以用初级X射线中的连续X射线作为激发源,也可采用初级X射线中的特征X射线作为激发光源,且后者的效率更高。例如,可以采用金靶的L系谱线激发氯、硫元素,用铬靶的Kα线激发钛元素。

图7-5是X射线激发电子弛豫过程的示意图。当入射X射线使K层电子激发生成光电子后,L层电子跃入K层空穴,以辐射形式释放能量ΔE=EK-EL,产生Kα射线,即X射线荧光。只有当初级X射线的能量稍大于分析物质原子内层电子的能量时,才能激发出相应的电子。因此,X射线荧光波长总比相应的初级X射线的波长要长一些。

(www.xing528.com)

图7-5 X射线激发电子弛豫过程示意图

2.Auger效应和荧光产额 图7-5中,原子内层(如K层)的一个电子被电离后出现一个空穴,L层电子向K层跃迁时所释放的能量,也可能被原子吸收后激发出较外层的另一电子,这种现象称为Auger效应,逐出的较外层电子称为次级光子或Auger电子。各元素的Auger电子能量都有固定值,在此基础上建立了Auger电子能谱法。

原子在X射线激发时,发生的Auger效应和荧光辐射是两种相互竞争的过程。对一个原子来说,激发态原子在弛豫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只能用于一种发射,或是发射X射线荧光,或是发射Auger电子。因此,两个过程存在一个概率问题,即荧光产额。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于原子序数小于11的元素,激发态原子在弛豫过程中主要是发射Auger电子,而重元素主要发射荧光X射线。Auger电子产生的概率除与元素的原子序数有关外,还随对应能级差的缩小而增加。一般对于较重的元素,最内层(K层)空穴的填充,以发射X射线荧光为主,Auger效应不显著。当空穴外移时,Auger效应越来越占优势。因此,X射线荧光分析法多采用K系和L系荧光,其他系则较少采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