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铰削余量的选择与影响因素分析

铰削余量的选择与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3-06-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铰削余量不宜过大,因为会使刀齿切削负荷和变形增大,切削热增加,使铰刀的直径胀大,加工孔径扩大,被加工表面呈撕裂状态,致使尺寸精度降低,表面粗糙度增大,同时加剧铰刀磨损。选择铰削余量时,应考虑到加工孔径的大小、材料软硬、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要求及铰刀类型等综合因素的影响。铰削精度较高的孔,必须经过扩孔或粗铰,才能保证最后的铰孔质量。所以在确定铰削余量时,还要考虑铰孔的工艺过程。

铰削余量的选择与影响因素分析

铰削用量包括铰削余量、切削速度进给量

1.铰削余量

铰削余量是指上道工序(钻孔或扩孔)完成后留下的直径方向的加工余量。铰削余量不宜过大,因为会使刀齿切削负荷和变形增大,切削热增加,使铰刀的直径胀大,加工孔径扩大,被加工表面呈撕裂状态,致使尺寸精度降低,表面粗糙度增大,同时加剧铰刀磨损。

铰削余量也不宜太小,否则上道工序的残留变形难以纠正,原有刀痕不能去除,铰削质量达不到要求。

选择铰削余量时,应考虑到加工孔径的大小、材料软硬、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要求及铰刀类型等综合因素的影响。用普通标准高速钢铰刀铰孔时,铰削余量可参考表5-8选取。

表5-8 铰削余量 mm

此外,铰削余量的确定与上道工序的加工质量有直接关系,对铰削前道加工孔出现的弯曲、椭圆和不光洁等缺陷应有一定限制。铰削精度较高的孔,必须经过扩孔或粗铰,才能保证最后的铰孔质量。所以在确定铰削余量时,还要考虑铰孔的工艺过程。如用标准铰刀铰削D<40mm、IT8级精度、表面粗糙度Ra1.25μm的孔,其工艺过程为:钻孔、扩孔、粗铰、精铰。精铰时的铰削余量一般为0.1~0.2mm。再如,用标准铰刀铰削IT9级精度(H9)、表面粗糙度Ra2.5μm的孔,其工艺过程为:钻孔、扩孔、铰孔。(www.xing528.com)

2.切削速度(υ)

为了得到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必须避免铰削时产生积屑瘤,减少切削热及变形,减少铰刀的磨损,因此选用较小的切削速度。用高速钢铰刀铰削钢件时,υ≤8m/min;铰削铸铁件时,υ≤10m/min;铰削铜件时,8≤υ≤12m/min。

3.进给量(f)

进给量大小要适当,过大则铰刀容易磨损,也影响工件的加工质量;过小则很难切下金属材料,形成挤压,使工件产生塑性变形和表面硬化,这种被推挤而形成的凸峰,当以后的刀刃切入时就会撕去大片切屑,使表面粗糙度增加,同时加快铰刀磨损。

机铰钢件及铸铁件时,f=0.5~1mm/r;机铰铜和铝件时,f=1~1.2mm/r。

使用硬质合金铰刀时,进给量要小一些,以免刀片碎裂,且两切削刃要磨得对称。遇到工件表面不平整或铸件有砂眼时,要用手动进给,以免铰刀损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