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锡林和刺辊的速比与隔距优化探讨

锡林和刺辊的速比与隔距优化探讨

时间:2023-06-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刺辊对喂入的须丛进行握持分梳和除杂后,应将其所携带的纤维全部转移给锡林。图2-6纤维由刺辊向锡林转移(一) 锡林与刺辊之间的速比锡林与刺辊的线速度之比直接影响纤维转移的效果。因此,锡林和刺辊表面的线速度之比与纤维的长度有关。(二) 刺辊与锡林的隔距锡林与刺辊之间的隔距宜小不宜大。若要提高梳棉机的产量,必须提高刺辊和锡林的速度,才能保证合理的齿面工作负荷。

锡林和刺辊的速比与隔距优化探讨

刺辊对喂入的须丛进行握持分梳和除杂后,应将其所携带的纤维全部转移给锡林。若转移不彻底将容易造成刺辊返花和纤维充塞锯齿间,影响刺辊的分梳作用,同时,纤维再次进入给棉部分易被搓成棉结或产生棉网云斑,影响棉网质量。

锡林针齿的方向与刺辊锯齿的方向应交叉,而且它们之间要满足合理的工艺配置,才能保证锡林从刺辊表面顺利地将纤维剥离下来。

图2-6 纤维由刺辊向锡林转移

(一) 锡林与刺辊之间的速比

锡林与刺辊的线速度之比直接影响纤维转移的效果。如图2-6 所示,纤维的转移发生在刺辊与锡林隔距点附近的一段弧面上(S 段圆弧)。若附在刺辊锯齿上某根纤维的长度为L,当其刚进入转移弧S 时,另一端被锡林针齿钩住,当刺辊走完S 距离后,锡林的针齿必须走完S+L 的距离才能实现纤维从刺辊到锡林的转移,且纤维同时被伸直,因此,锡林与刺辊表面线速度之比为:(www.xing528.com)

式中:VC为锡林表面的线速度;VT为刺辊表面的线速度。

因此,锡林和刺辊表面的线速度之比与纤维的长度有关。纺棉纤维时,速比一般取1.4~1.7;纺长纤维棉或棉型化纤时,速比取1.8~2.0;纺中长化纤时,速比取2.1~2.4。若速比过大,无明显的工艺效果,能耗大;若速比过小(但需大于1),虽然纤维在离心力和气流的作用下也能实现转移,但纤维的伸直度较差,而且还易造成刺辊返花。

(二) 刺辊与锡林的隔距

锡林与刺辊之间的隔距宜小不宜大。隔距小,锡林针齿抓取纤维的机会就多,利于纤维的转移。隔距过大,刺辊返花会造成棉结。

若要提高梳棉机的产量,必须提高刺辊和锡林的速度,才能保证合理的齿面工作负荷。实践表明,提高刺辊和锡林表面的速度,将使纤维和杂质所受的离心力相应增大,有利于除杂,并能在完成盖板梳理后提高纤维向道夫转移的能力,因而能进一步减轻锡林与盖板的齿面负荷,降低棉结产生的可能性,提高生条的质量。刺辊和锡林高速后必然导致机器的能耗增加和振动加剧,故必须提高它们的动平衡要求,同时还要增加机架墙板刚度,以便减小振动和变形,使隔距保持稳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