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氏体沿晶裂纹和断口的观察研究

马氏体沿晶裂纹和断口的观察研究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由冲击试验获得的断口的马氏体组织、断口形貌和裂纹走向。在PHJ-600型Auger谱仪上测定杂质元素沿奥氏体晶界和晶内断面上的分布规律。各种淬火钢的沿晶断口在扫描电镜下的观察表明,随着淬火温度升高,沿晶断裂的倾向变大,穿晶准解理的比例逐渐变小。为了考查沿晶断裂的成因,在扫描电镜下从数十倍到数万倍连续观察断口的棱面状态,发现断口平滑,未发现任何夹杂物作为断裂源。

马氏体沿晶裂纹和断口的观察研究

为了研究马氏体的沿晶断裂机制,采用T8、CrWMn、GCr15、40Cr等工业用钢,并用中频感应电炉冶炼Fe-1.0%C合金,其化学成分为:wC=1.0,wSi=0.08,wMn=0.49,wS=0.004,wP=0.015。加工成15mm×15mm×40mm试样,在试样上加工出V形槽,以促使淬裂。

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由冲击试验获得的断口的马氏体组织、断口形貌和裂纹走向。在PHJ-600型Auger谱仪上测定杂质元素沿奥氏体晶界和晶内断面上的分布规律。

测定钢在900~1300℃各温度下的奥氏体实际晶粒度,结果表明,奥氏体晶粒随淬火加热温度的升高而不断粗化。Fe-1.0%C合金的晶粒度测定值见表14-4。

表14-4 晶粒度测定值

978-7-111-41953-2-Part02-285.jpg

图14-14a所示为CrWMn钢经1100℃加热淬火,显微裂纹在奥氏体三角晶界(界棱处)上形成;图14-14b所示为40Cr钢于1200℃加热后水中淬火,由于奥氏体晶粒粗大而造成的马氏体裂纹沿着奥氏体晶界扩展,形成沿晶断裂。

各种淬火钢的沿晶断口在扫描电镜下的观察表明,随着淬火温度升高,沿晶断裂的倾向变大,穿晶准解理的比例逐渐变小。图14-15表明了CrWMn钢断口形貌随淬火温度升高而变化的规律。800℃加热时奥氏体晶粒度为9级,宏观断口为瓷状,微观上以准解理为主,还有少量沿晶断口;温度升高到900℃时,晶粒度为6级,基本上属于沿晶断裂;当淬火温度升高到1200~1300℃时,沿晶断口呈粗大冰糖状。在其他试验钢中均观察到同样的断裂倾向。(www.xing528.com)

978-7-111-41953-2-Part02-286.jpg

图14-14 淬火马氏体的沿晶断裂(OM)

978-7-111-41953-2-Part02-287.jpg

图14-15 不同温度淬火的CrWMn钢的断口形貌(SEM)

a)800℃ b)900℃ c)1000℃ d)1100℃ e)1200℃ f)1300℃

以往认为,沿晶断裂是由于奥氏体晶界上富集杂质和夹杂物所致。为了考查沿晶断裂的成因,在扫描电镜下从数十倍到数万倍连续观察断口的棱面状态,发现断口平滑,未发现任何夹杂物作为断裂源。看来沿晶断裂并非杂质偏聚所致,而与马氏体相变产生的第二类内应力有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