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渗碳件的常用热处理工艺及适用范围

渗碳件的常用热处理工艺及适用范围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工件淬火变形较大,合金钢渗碳件表面残留奥氏体量较多,表面硬度较低。但在渗碳后需经过两次高温加热,使工件变形和氧化脱碳增加,热处理过程较复杂。淬火变形小,不允许硬化的部位不需预先防渗。

渗碳件的常用热处理工艺及适用范围

1)直接淬火、低温回火。

组织及性能特点:不能细化钢的晶粒。工件淬火变形较大,合金钢渗碳件表面残留奥氏体量较多,表面硬度较低。

适用范围: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用来处理承受冲击载荷不大的零件,适用于气体渗碳和液体渗碳工艺。

2)预冷直接淬火、低温回火。淬火温度800~850℃。

组织及性能特点:可以减少工件淬火变形,渗层中残留奥氏体量也可稍有降低,表面硬度略有提高,但奥氏体晶粒没有变化。

适用范围:操作简单,工件氧化、脱碳及淬火变形均小,广泛应用于细晶粒钢制造的各种工具。

3)一次加热淬火、低温回火。淬火温度820~850℃或780~810℃。

组织及性能特点:对心部强度要求较高者,采用820~850℃淬火,心部为低碳马氏体,表面要求硬度高者,采用780~810℃淬火可以细化晶粒。

适用范围:适用于固体渗碳后的碳钢和低合金钢工件,气体、液体渗碳的粗晶粒钢,某些渗碳后不宜直接淬火的工件及渗碳后需机械加工的零件。

4)渗碳、高温回火、一次加热淬火、低温回火。淬火温度840~860℃。

组织及性能特点:高温回火使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分解,渗层中碳和合金元素以碳化物形式析出,便于切削加工及淬火后残留奥氏体减少。(www.xing528.com)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Cr-Ni合金渗碳工件。

5)二次淬火、低温回火。

组织及性能特点:第一次淬火(或正火),可以消除渗碳层网状碳化物及细化心部组织(850~870℃),第二次淬火主要改善渗层组织,对心部性能要求不高时可在材料的Ac1Ac3之间淬火,对心部性能要求高时要在Ac3以上淬火。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对力学性能要求很高的重要渗碳件,特别是对粗晶粒钢。但在渗碳后需经过两次高温加热,使工件变形和氧化脱碳增加,热处理过程较复杂。

6)二次淬火冷处理低温回火。

组织及性能特点:在高于Ac1Ac3(心部)的温度淬火,高合金表层残留奥氏体较多,经冷处理(-70~-80℃)使奥氏体发生转变,从而提高表面硬度和耐磨性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渗碳后不进行机械加工的高合金钢工件。

7)渗碳、感应淬火、低温回火。

组织及性能特点:可以细化渗层及靠近渗层处的组织。淬火变形小,不允许硬化的部位不需预先防渗。

适用范围:各种齿轮和轴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