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属腐蚀机理及其优化方法

金属腐蚀机理及其优化方法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部分金属的腐蚀属于电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实际是电池作用。电极电位低的金属为阳极,电极电位高的金属为阴极,阳极的金属将不断被溶解,而阴极金属就不被腐蚀。2)加入合金元素提高金属基体的电极电位,例如在钢中加入大于13%的Cr,则铁素体的电极电位由-0.56V提高到0.2V,从而使金属的耐蚀性提高。3)加入合金元素,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又称钝化膜,把金属与介质分隔开,从而防止进一步的腐蚀。

金属腐蚀机理及其优化方法

金属腐蚀通常可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两种类型。前者是金属在干燥气体或非电解质溶液中的腐蚀,腐蚀过程不产生电流,钢在高温下的氧化属于典型的化学腐蚀;后者是金属与电解质溶液接触时所发生的腐蚀,腐蚀过程中有电流产生,钢在室温下的锈蚀主要属于电化学腐蚀。

大部分金属的腐蚀属于电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实际是电池作用。当两种互相接触的金属放入电解质溶液时,由于两种金属的电极电位不同,彼此之间就形成一个微电池,并有电流产生。电极电位低的金属为阳极,电极电位高的金属为阴极,阳极的金属将不断被溶解,而阴极金属就不被腐蚀。对于同一种合金,由于组成合金的相或组织不同,也会形成微电池,造成电化学腐蚀。例如:钢组织中的珠光体,是由铁素体(F)和渗碳体(Fe3C)两相组成的,在电解质溶液中就会形成微电池,由于铁素体的电极电位低,为阳极,就被腐蚀。而滲碳体的电极电位高,为阴极而不被腐蚀,珠光体腐蚀示意图如图14-1所示。

978-7-111-30737-2-Chapter14-1.jpg

图14-1 珠光体腐蚀示意图

在观察碳钢的显微组织时,要把抛光的试样磨面放在硝酸酒精溶液中浸蚀,使铁素体腐蚀后,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珠光体组织,就是利用电化学腐蚀原理实现的。(www.xing528.com)

电化学作用是金属被腐蚀的主要原因,为此,要提高金属的抗电化学腐蚀能力,通常采取以下措施:

1)尽量使金属在获得均匀的单相组织条件下使用,这样金属在电解质溶液中只有一个极,使微电池难以形成。如在钢中加入大于24%(质量分数)的Ni,会使钢在常温下获得单相奥氏体组织。

2)加入合金元素提高金属基体的电极电位,例如在钢中加入大于13%(质量分数)的Cr,则铁素体的电极电位由-0.56V提高到0.2V,从而使金属的耐蚀性提高。

3)加入合金元素,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又称钝化膜,把金属与介质分隔开,从而防止进一步的腐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