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药物制剂稳定性实验:方法与结果

药物制剂稳定性实验:方法与结果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适用于原料药与药物制剂,要求用三批供试品进行。③供试品的质量标准应与各项基础研究及临床验证所使用的供试品质量标准一致。在稳定性试验中,应重视降解产物的检查。原料药与药物制剂均须进行长期试验,供试品3批,市售包装,在温度℃、相对湿度%的条件下放置12个月。

药物制剂稳定性实验:方法与结果

一、实训目的

(1)掌握使用恒温加速试验进行维生素C注射液有效期预测的方法。

(2)了解使用化学动力学方法进行注射剂稳定性预测的原理。

二、实训指导

稳定性试验的目的是考察原料药药物制剂在温度、湿度、光线的影响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药品的生产、包装、贮存、运输条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试验建立药品的有效期。

稳定性试验的基本要求:①稳定性试验包括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影响因素试验适用于原料药的考察,用一批原料药进行。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适用于原料药与药物制剂,要求用三批供试品进行。②原料药供试品应是一定规模生产的,其合成工艺路线、方法、步骤应与大生产一致;药物制剂的供试品应是一定规模生产的,如片剂(或胶囊剂)在1~2万片(或粒),其处方与生产工艺应与大生产一致。③供试品的质量标准应与各项基础研究及临床验证所使用的供试品质量标准一致。④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所用供试品的容器和包装材料及包装应与上市产品一致。⑤研究药物稳定性,要采用专属性强、准确、精密、灵敏的药物分析方法与分解产物检查方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以保证药物稳定性结果的可靠性。在稳定性试验中,应重视降解产物的检查。

(一)影响因素试验

影响因素试验(强化试验)是在比加速试验更激烈的条件下进行的。供试品可以用一批原料药进行,将供试品置于适宜的开口容器中(如称量瓶培养皿),摊成≤5mm厚的薄层,疏松原料药摊成≤10 mm厚薄层,进行以下实验。

1.高温试验 供试品开口置于适宜和洁净容器,60℃温度下放置10天,于第5、10天取样,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进行检测,同时准确称量试验后供试品的重量,以考察供试品风化失重的情况。若供试品有明显变化(如含量下降5%),则在40℃条件下同法进行试验。若60℃无明显变化,不再进行40℃试验。

2.高湿度试验 供试品开口置于恒湿密闭容器中,在25℃分别于相对湿度(75±5)%及(90±5)%条件下放置10天,于第5、10天取样,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要求检测,同时准确称量试验前后供试品的重量,以考察供试品的吸湿潮解性能。恒湿条件可在密闭容器如干燥器下部放置饱和盐溶液,根据不同相对湿度的要求,可以选择氯化钠饱和溶液[相对湿度(75±1)%、15.5~60℃],硝酸钾饱和溶液(相对湿度92.5%、25℃)。

3.强光照射试验 供试品开口放置在光橱或其他适宜的光照仪器内,于照度为(4500±500)lx的条件下放置10天,于第5、10天取样,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进行检测,特别要注意供试品的外观变化,有条件时还应采用紫外光照射(200 W·h/m)。

(二)加速试验

加速试验是在加速的条件下进行的。其目的是通过加速药物的化学或物理变化,预测药物的稳定性,为处方设计、工艺改进、质量研究、包装改进、运输、贮存提供必需的资料。原料药物与药物制剂均须进行此项试验,供试品要求3批,按市售包装,在温度(40±2)℃、相对湿度(75±5)%的条件下放置6个月。所用设备应能控制温度±2℃,相对湿度±5%,并能对真实温度与湿度进行监测。在试验期间每1个月取样一次,按稳定性重点考查项目检测,3个月资料可用于新药申报临床试验,6个月资料可用于申报生产。在上述条件下,如6个月内供试品经检测不符合制定的质量标准,则应在中间条件即在温度(30±2)℃、相对湿度(60±5)%的情况下再次进行加速试验,时间仍为6个月。

加速试验,建议采用隔水式电热恒温培养箱(20~60℃),此种设备,箱内各部分温度应该均匀,若附加接点温度计继电器装置,温度可控制±1℃,而且适合长期使用。

对温度特别敏感的药物(或药物制剂),预计只能在冰箱(4~8℃)内保存使用,此类药物制剂的加速试验,可在温度(25±2)℃、相对湿度(60±5)%的条件下进行,时间为6个月。

乳剂、混悬剂、软膏剂、眼膏剂、栓剂、气雾剂泡腾片及泡腾颗粒宜直接采用温度(30±2)℃、相对湿度(60±5)%的条件进行试验,其他要求与上述相同。

对于包装在半透性容器的药物制剂,如塑料袋装溶液、塑料瓶装滴眼剂、滴鼻剂等,则应在温度(40±2)℃、相对湿度(25±5)%的条件(可用CH3COOK·1.5H2O饱和溶液、25℃、相对湿度22.5%)下进行试验。

(三)长期试验

长期试验是在接近药品的实际贮存条件下进行的,其目的是为制定药物的有效期提供依据。原料药与药物制剂均须进行长期试验,供试品3批,市售包装,在温度(25±2)℃、相对湿度(60±10)%的条件下放置12个月。每3个月取样一次,分别于0、3、6、9、12个月,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进行检测。6个月的数据可用于新药申报临床研究,12个月的数据用于申报生产,12个月以后,仍须继续考察,分别于18、24、36个月取样进行检测,将结果与0月比较以确定药品的有效期。由于实验数据的分散性,一般应按95%可信限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合理的有效期。如统计分析结果差别较小,则取其平均值为有效期,若差别较大则取其最短的为有效期。若数据表明测定结果变化很小,说明药物是稳定的,则不做统计分析。

对温度特别敏感的药品,长期试验可在温度(6±2)℃的条件下放置12个月,按上述时间要求进行检测,12个月以后,仍须按规定继续考察,制定在低温贮存条件下的有效期。(www.xing528.com)

对于包装在半透性容器的药物制剂,则应在温度(25±2)℃,相对湿度(40±5)%、(30±2)℃或(35±5)%条件下进行试验。

(四)稳定性考察项目

表2-1 原料药及药物制剂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

注:有关物质(含降解产物及其他变化所生成的产物)应说明其生成产物的数目及量的变化,如有可能应说明有关物质中何者为原料中的中间体,何者为降解产物,稳定性试验中重点考察降解产物。

三、实训条件

1.实训场地 GMP模拟实训车间或制剂实训室。

2.实训仪器与设备 恒温水浴箱、碘量瓶、移液管、滴定管等。

3.实训试剂 维生素C注射液(2mL∶0.25g)、0.1mol/L碘液、丙酮、稀醋酸、淀粉指示剂等。四、实训内容

1.放样 将同一批号的维生素C注射液样品(2mL∶0.25g)分别置于4个不同温度(如70℃、80℃、90℃、100℃)的恒温水浴中,间隔一定时间(如70℃为间隔24 h,80℃为12 h,90℃为6h,100℃为3h)取样,每个温度的间隔取样次数均为5次。样品取出后,立即冷却或置冰箱保存,供含量测定。

2.维生素C含量测定方法 精密量取样品液1 mL,置150 mL锥形瓶中,加蒸馏水15 mL与丙酮2 mL,摇匀,放置5 min,加稀醋酸4 mL与淀粉指示液1 mL,用碘液(0.1 mol/L)滴定,至溶液显蓝色并持续30 s不褪色。每毫升碘液(0.1 mol/L)相当于8.806 mg的维生素C(C6H8O6),分别测定各样品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同时测定未经加热试验的原样品中的维生素C含量,记录消耗碘液的毫升数。

3.实训结果

(1)数据整理:在表2-2中记录每次测定维生素C碘液消耗的毫升数V(即正比于维生素C含量);零时刻维生素C是起始浓度,此时碘液消耗的毫升数V0为100%相对浓度;其他时间碘液消耗的毫升数V与V0比较,即得各样品的相对浓度Ct(100%)。

Ct(%)=V/V0×100%

表2-2 维生素C注射液稳定性试验原始数据

(2)计算反应速度常数K:①作lg ct-t图。②根据一级反应公式,用lg ct对t进行线性回归得直线方程,从直线的斜率可求出各实验温度下的反应速度常数K,并记入表2-3中。

表2-3 各试验温度下的反应速度常数

(3)预测室温时的有效期:①将各实验温度的绝对温度值及其K记入表中,并以lg K为纵坐标,以(1/T)×103为横坐标作图。②根据Arrhenius方程K=Ae-E/RT或lg K=-E/2.303RT+lg A,用lg K对(1/T)×103求回归直线方程,并由斜率求得反应活化能E,由截距求得频率因子A。③把室温(25℃)的热力学温度的倒数值代入上述回归方程,可求得此时的反应速度常数K25℃。再按公式t1/2=0.693/K25℃和t0.9=0.1054/K25℃,则可计算出维生素C注射液在室温(25℃)时的降解半衰期和有效期。

岗位对接】

本项目的学习与药物制剂质控岗位、药品保管和养护岗位等密切相关。岗位的知识要求:掌握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稳定化方法,熟悉稳定性试验方法,了解化学降解动力学基础。岗位的技能要求:根据标准操作规程(SOP)进行药品保管和养护,能进行稳定性试验并预测和确定药物有效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