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定线测量与放线技巧:标记桩与转点设置

定线测量与放线技巧:标记桩与转点设置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将设计中线移设于实地上的工作称为定线测量,即放线。为了寻找点位及标记里程方便,在曲线外侧,距交点桩30m处,钉一标志桩,面向交点桩的一面应写明交点及定测的里程。图5.2测设交点穿线、交点工作完成后,考虑到中线测定和其他工程勘测的需要,还要用正倒镜分中法在定测的线路中心线上,于地势较高处设置线路中心线标桩,习惯上称为转点。

定线测量与放线技巧:标记桩与转点设置

将设计中线移设于实地上的工作称为定线测量,即放线。这里讲的设计中线仅仅是在带状地形图上图解设计的中线,并不是解析设计的数据。因此放样所需的数据要从带状地形图上量取。

常用的定线测量方法有穿线放线法、拨角放线法、导线法三种。当相邻两交点互不通视时,需要在其连线或延长线上测设出转点,供交点、测角、量距或延长直线时瞄准之用。现将几种方法介绍如下。

1.穿线放线法

此法也叫支距放线法。此法是根据纸上定线和初测导线的位置关系,图解出放样的数据,然后将纸上的路线中心放样到实地。相邻两直线延长相交得路线的交点(或称转向点),其点位用JD表示。具体测设步骤如下。

(1)量支距

图5.1为初步设计后略去等高线和地物的带状平面图。C 47,C 48,…,C 52为初测导线点,JD14、JD15、JD16为设计路线中心的交点。首先,在地形图上过初测导线点作垂直于导线边的直线,交线路中心线于47,48,…,52等点。得该点的垂距,这一段垂线长度称为支距。图中的d 47,d 48,…,d 52等。然后以相应的比例尺在图上量出各点的支距长度,便得出支距法放样的数据。

图5.1 穿线放线法

(2)放支距

采用支距法放样时,将经纬仪安置在相应的导线上,例如导线点C 48上,以导线点C 47定向,拨直角,在视线方向上量取该点上的支距长度d 48,定出线路中心线上的48点,同法逐一放出49,50,…各点。为了检查放样工作,每一条直线边上至少放样三个点。

(3)穿线

由于原测导线,图解支距和放样的误差影响,同一条直线段上的各点放样出来以后,一般不可能在同一条直线上。由于路线本身的要求这时应根据实地情况,适当移动个别点位,使它们在同一条直线上。

(4)测设交点

当相临两条直线在实地放出后,就要求出路线中心的交点。交点是路线中心,是重要控制点,是放样曲线主点和推算各点里程的依据,如图5.2所示。测设交点时,可先在49号点上安置经纬仪或全站仪,以48号点定向,用正倒分中的方法,在48—49直线上设立两个木桩a和b,使a、b分别位于51—50延长线的两侧,称为骑马桩,钉上小钉,并在其间拉一细线。然后安置仪器于50号点,延长51—50直线,在仪器视线和骑马桩间的细线相交处钉交点桩,并定上小钉,表示点位,即得交点JD15。同时在桩的顶面用红漆写明交点号数。为了寻找点位及标记里程方便,在曲线外侧,距交点桩30m处,钉一标志桩,面向交点桩的一面应写明交点及定测的里程。

图5.2 测设交点

穿线、交点工作完成后,考虑到中线测定和其他工程勘测的需要,还要用正倒镜分中法在定测的线路中心线上,于地势较高处设置线路中心线标桩,习惯上称为转点。转点桩距离约为400m,在平坦地区可延长至500m。若采用电磁波测距,转点间的距离视其他专业需要而定。在大桥和隧道的两端以及重点构筑物工程地段则必须设置。设置转点时,正倒镜分中法定点较差在5~20mm之间。

穿线法的优点是各条直线独立测设,误差不积累,但此法量距的工作量较大。

2.拨角放线法

此法是根据初测导线点的坐标以及纸上定线各交点的图解坐标,通过坐标反算,求出各交点之间的距离和相邻直线段的夹角,然后,放出各交点的位置。拨角法精度较高,能适合各种地形和直线较长的路线,但是,此法是逐点向前延伸测设的,故存在误差积累。路线愈长,误差积累愈大。为了减小误差积累,测设一段距离后,应将放样的交点与初测导线点联测,求出交点的实际坐标进行比较,求得闭合差,检查其闭合差是否符合要求。拨角法的具体工作如下。

(1)放样资料的内业计算

如图5.3所示,C 45、C 46、…、C 52等点为初测导线点,JD13、JD14、…、JD16为定测中线的交点。根据地形图上量取的交点的坐标以及初测导线点的坐标进行坐标反算,求出各交点之间直线长度Li和各点上的拨角βi

(2)放线定交点

图5.3 拨角放线法

放线资料计算完毕并经复核无误后,便可进行外业放线。首先标定分段放线的起点JD13。这时可将经纬仪置于C 45点上,以C 46定向,拨β0角,量取水平距离L 0,即可放样JD13。然后迁仪器于JD13,以点C 45定方向,拨β1角,量取L 1定交点JD14。同法放样其余各交点。

图5.4 与初测导线联测

(3)与初测导线联测(www.xing528.com)

在实地放出若干个交点后,为了减小拨角放线的误差积累,应与初测导线联测。一般每隔5km应与初测导线进行联测。如图5.4所示,JD'3与JD'4分别为纸上线路的交点JD3与JD4放在实地上的位置。在JD'4上与初测导线点C 5联测,联测的精度要求与初测导线相同。然后根据表5.1计算的放样数据按照表5.2计算JD'4的坐标和JD'4JD'3方位角,与表5.1中JD4的坐标和JD4JD3的方位角进行比较,可得方位角闭合差

fβ=251°52'18″-251°53'10″=-52″

因为方向闭合差允许值为±30″=±30″=±73″,故在限差以内。

求得的坐标闭合差为:由此得=±0.67(m),坐标相对闭合差为,坐标闭合差的允许值为±1/2000,也在允许限差之内。若闭合差超限则应查明原因,并进行改正。若闭合差在允许的范围内,对前面已经放样的点位常常不加改正,而是以JD'4为新的起点,重新计算JD'4和纸上线路交点JD5的长度以及在JD'4处的拨角,并且根据JD'4和纸上线路交点JD5、JD6两点计算出在JD5处的拨角β5。然后就可以由上述计算数据定出JD5和JD6。以后的各交点又可从JD6开始继续测设。

表5.1 拨角放线法内业计算表

表5.2 初、定测联测表

3.导线法

当交点位于陡壁、深沟、河流及建筑物内时,人往往无法达到,不能将交点标定于实地。这种情况称之为虚交,此时可采用全站仪导线法、全站仪自由设站法或用GPS-RTK,实施动态定位的方法进行。

4.路线转点的测设

路线测量中,当相邻两交点互不通视时,需要在其连线或延长线上定出一点或数点以供交点、测角、量距或延长直线时瞄准之用。这样的点称为转点,其测设方法如下。

(1)两交点间设转点

图5.5 两交点间设转点

在图5.5中,JD1、JD2为相邻而互不通视的两交点,现欲在两点间测设一转点ZD。首先在JD1、JD2之间初定一点ZD'点。可将经纬仪(或全站仪)安置在ZD'上,瞄准JD1倒镜将直线JD1—ZD'延长至JD'2,量出与JD2的偏差f,用视距法测定ZD'点与JD1、JD2的距离a、b,则ZD'应移动的距离e可按式(5.1)计算。将ZD'按e值移至ZD。在ZD上安置仪器,按上述方法逐渐趋近,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图5.6 延长线上设转点

(2)两交点延长线上设转点

在图5.6中,JD3、JD4为相邻而互不通视的两交点,可在其延长线上初定转点ZD',在ZD'上安置经纬仪(或全站仪),照准JD3,固定水平制动螺旋,望远镜向下俯视JD4得到JD'4。量出JD4与JD'4的偏差值f,用视距法测定a、b,则ZD'应移动的距离e可根据式(5.2)计算。将ZD'按e值移动到ZD,同法,逐渐趋近,直到符合精度要求为止。

5.偏角的测定

线路由一方向转到另一方向,转变后的方向与原方向的夹角称为偏角(称转向角或转角),用α表示,如图5.7所示。偏角是计算曲线要素的依据。

图5.7 线路偏角

要测定偏角α,通常是先测量出转折角β。转折角一般是线路前进方向的右角。《公路勘测规范》规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用使用不低于DJ6级经纬仪,采用方向观测法测量β右一测回。两半测回间应变动度盘位置,角值相差的限差在±20″以内取平均值,取位至1″;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角值相差的限差在±60″以内取平均值,取位至30″。

当线路向右转时,偏角称为右偏角,此时β<180°。当线路向左转时,偏角称为左偏角,此时β>180°。所以偏角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