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机加工和磨焦缺陷的检测和控制方法

机加工和磨焦缺陷的检测和控制方法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多数机加工和磨削都会产生热量和塑性变形,以致在工件表面产生程度不同的残余应力。这些残余应力一般存在于0.01~0.5mm的表层范围内。图5.2-24、图5.4-25表示了工件磨焦部分MBN信号值增高,而完好部分MBN值明显低。图5.4-24 凸轮轴凸出区磨焦后的巴克豪森噪声由于磨削应力和磨焦可能显著降低表面耐疲劳性,因而在零部件投入运行之前,对其检测是重要的。

机加工和磨焦缺陷的检测和控制方法

多数机加工和磨削都会产生热量和塑性变形,以致在工件表面产生程度不同的残余应力。这些残余应力一般存在于0.01~0.5mm的表层范围内。图5.4-23显示了磨削产生的应力分布类型,类型Ⅰ为高应力磨削产生高拉伸应力;类型Ⅱ表面的残余应力为压应力,但在表面下变成拉应力;在类型Ⅲ中,无拉应力出现,却在表层产生了较高的压应力。从使用角度看,类型Ⅰ的较高表面拉应力会降低疲劳寿命,使关键的一些零部件(轴承齿轮凸轮轴曲轴铸件、结构件)存在早期疲劳损坏的危险,而类型Ⅲ,压应力大大改善了耐疲劳性,提高了使用寿命。

978-7-111-35953-1-Part05-152.jpg

图5.4-23 几种不同磨削加工产生的残余应力分布

磨削中产生的残余应力来源于两方面,其一是切削作用使表面层拉伸变形,结果是残余压应力。另外由于不当的磨削产生过多热量,表面受到压缩,引起残余拉应力,两个因素综合效应,便导致了最终应力分布。

如果硬化工件作不恰当的磨削,产生的热量和塑性变形,便会产生所谓的磨焦现象。此情况下不仅应力变化,同时引起金相组织变化。磨削灼伤可分为两种,一是再回火型,一是再硬化型。在再次回火灼伤情况下,回火后的工件表面研磨时,若曝露于过度回火或再回火温度下,会产生浅浅的表面缺陷,该处硬度低,压应力释放,并可能转变成拉应力。在磨焦再硬化型中,由于磨削局部表面温度已超过相转换温度,磨削冷却液使淬火表面恢复到未回火的脆性马氏体状态。

由再次回火效应造成的微观组织软化和压应力的降低,引起巴克豪森噪声水平提高。只要工件的转变温度低于相转变温度,这种提高就与磨焦灼伤程度成正比例关系。对于再次硬化型的灼伤,伴随着未回火的坚硬马氏体的形成,将会引起MBN水平的局部降低。(www.xing528.com)

图5.2-24、图5.4-25表示了工件磨焦部分MBN信号值增高,而完好部分MBN值明显低。

978-7-111-35953-1-Part05-153.jpg

图5.4-24 凸轮轴凸出区磨焦后的巴克豪森噪声

由于磨削应力和磨焦可能显著降低表面耐疲劳性,因而在零部件投入运行之前,对其检测是重要的。酸浸蚀法是检测磨削灼烧的传统方法,但其检测速度慢,对环境有污染,不能准确定量地给出测试结果,且对某些钢种不适用,因此该方法的应用有很大的局限性。而MBN法则快速、准确,因此不少国家的轴承、齿轮、活塞杆、凸轮轴、曲柄轴等采用MBN法对磨削工件表面进行综合无损检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