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齿轮传动的特点和主要参数分析

齿轮传动的特点和主要参数分析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齿轮传动能实现任意位置的两轴传动,具有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图5.4圆柱齿轮的结构形式图1)齿轮传动的特点优点:①传动准确,有恒定的传动比。2)齿轮的主要参数直齿圆柱齿轮的齿向与齿轮轴线平行,在齿轮传动中应用最广,称直齿轮。参见图5.6,齿轮各部分名称。若齿轮刀具从相切位置沿轮坯径向移动一个距离,称为变位系数。加工得到的齿轮称为变位齿轮。对于变位齿轮:α=20°时,④变位齿轮几何参数计算。

齿轮传动的特点和主要参数分析

齿轮传动能实现任意位置的两轴传动,具有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圆柱齿轮因使用要求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形状,可以将它们看成是由轮齿和轮体两部分构成。根据轮齿的形式不同,齿轮可分为直齿、斜齿和人字齿轮等;根据轮体的结构,齿轮大致可分为盘形齿轮、套类齿轮、轴类齿轮、内齿轮、扇形齿轮和齿条等。常见圆柱齿轮的结构形式见图5.4。

图5.4 圆柱齿轮的结构形式图

1)齿轮传动的特点

(1)优点:

①传动准确,有恒定的传动比。

②传动效率高。

③适用的速度和功率范围广。

④工作可靠,寿命长。

⑤结构紧凑,适合于近距离。

⑥能在任意两轴间传递运动和动力。

(2)缺点:

①制造、安装精度要求高,成本较高。

②不适合远距离传动。

2)齿轮的主要参数

直齿圆柱齿轮的齿向与齿轮轴线平行,在齿轮传动中应用最广,称直齿轮。直齿圆柱齿轮按实物测绘的参数有:齿数、齿顶圆直径、全齿高、公法线长度、中心距、齿宽等。推算出齿轮原设计的基本参数有:模数压力角、变位系数等。

(1)分度圆模数m(简称模数m)。分度圆直径d与齿数z及齿距p有如下关系:

则分度圆直径:

m已标准化,单位为mm,见表5.2。

表5.2 标准模数系列 (单位:mm)

注:①本表适用于渐开线圆柱齿轮,对斜齿轮是指法面模数;
②优先采用第一系列,括号内的模数尽可能不用。

(2)分度圆压力角α(简称压力角α)。国标规定标准值α=20°,某些场合:α=14.5°、15°、22.5°、25°。一对标准齿轮在标准安装时,其分度圆与节圆重合,啮合角等于压力角。

(3)齿数z。形状相同、沿圆周方向均布的轮齿的个数称为齿数,可直接数出。由分度圆直径公式:d=mz,及基圆半径公式:

可知,齿轮的大小和渐开线齿轮形状都与齿数有关。齿轮的齿数一般不小于17,否则用展成法加工时会根切。齿数的选择一般先定小齿轮齿数,再按照传动比确定大齿轮齿数。

对于扇形齿轮,圆周上只有一部分轮齿,要求其总齿数,通常要量出跨n个齿的弦长A,见图5.5,并求出n个齿所跨的角度φ,从而求出一周的齿数z,即:

(4)齿顶高系数和顶隙系数c。参见图5.6,齿轮各部分名称。由于齿距与模数成正比,为了使齿形匀称,取齿高的尺寸也与模数成正比,即:

图5.5 齿数的测量

齿顶高:

齿根高:

全齿高:

齿顶圆直径:

图5.6 齿轮各部分名称

对于标准圆柱齿轮,齿顶高系数取1,顶隙系数c取0.25;对于短齿圆柱齿轮,齿顶高系数取0.8,顶隙系数c取0.3。一对齿轮啮合时,一个齿轮的齿顶圆到另一个齿轮的齿根圆的径向距离叫顶隙。顶隙有利于齿形误差的补偿和润滑油的流动。

(5)中心距a。中心距即为两齿轮孔距或轴距。

(6)公法线长度W与跨齿数k。基圆切线与齿轮某两条反向齿廓交点间的距离称为公法线长度,用W表示(见图5.7),计算公式为:

k为跨齿数,由下式计算:

图5.7 公法线长度的测量

计算出的跨齿数k应四舍五入取整数,再代入式(5.10)计算。按此跨齿数测得的公法线长度精度较高(测头接触点在分度圆附近)。

(7)基圆齿距Pb。公法线长度每增加一个跨齿数,就增加一个基圆齿距Pb,见图5.7。所以,基圆齿距Pb为:

(8)齿轮变位形式及变位系数的确定(www.xing528.com)

①变位齿轮概述。标准齿轮加工时,齿轮刀具的中线与轮坯分度圆相切。若齿轮刀具从相切位置沿轮坯径向移动一个距离,称为变位系数。加工得到的齿轮称为变位齿轮。刀具由中心向外移动,取正值;反之,刀具由外向中心移动,取负值,见图5.8。

图5.8 齿轮的变位

齿轮的变位形式分高度变位和角度变位两种。前者中心距a不变,啮合角α′不变,啮合角α′等于齿形角α,只是齿顶高ha和齿根高hf变化;后者中心距a改变,啮合角α′变化。

变位齿轮在实践中的应用,可以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a.用标准刀具切制齿数较少的齿轮可避免根切;

b.在中心距变动的情况下,仍能实现正确的啮合;

c.可提高齿轮传动的承载能力,减少或均衡齿面的磨损,以提高传动使用寿命;

d.可满足某些特殊要求,如增大重合度等。

变位系数的选择是变位齿轮设计的关键。选择不当,就可能产生齿顶变尖,齿廓干涉等一系列问题,破坏正常啮合。因此测绘时,变位形式及变位系数x的确定也就显得非常重要。

②变位齿轮的识别及变位形式的确定。

a.一对标准齿轮正确啮合时,中心距a可由式(5.9)计算:a=m(z1+z2)/2。

将测定的中心距a′与计算值a比较,若a′≠a,则为变位齿轮,且为角变位。若a′>a,则为正角度变位;若a′<a,则为负角度变位。若a′=a,则有两种可能,是标准齿轮还是变位齿轮,需进一步分析齿顶圆直径da。依据确定的模数m,齿顶高系数和齿数z,按式(5.8)计算:

将测定的齿顶圆直径与计算值da比较,若,则为标准齿轮;若,则为变位齿轮,且为高度变位。

b.当中心距a不能精确测定时,也可用比较公法线长度Wk的方法来判定。依据确定的模数m,齿形角α及齿数z,按式(5.10)计算:

将测定的公法线长度与计算值Wk比较,若,则为变位齿轮。必须注意的是,考虑齿厚的减薄因素,在实测的基础上,应加上0.1~0.25mm的减薄量。

③变位系数x的确定。

a.当齿轮确定为高度变位时,其变位系数x可由下式计算:

式中,为实测的齿轮齿顶圆直径。

b.当齿轮确定为角度变位时,其变位系数x的确定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a)计算啮合角α′

式中,a′为实测啮合中心距,a为未变位时的中心距,α=20°。

(b)计算中心距变动系数y

(c)计算总变位系数x

式中,invα′=tanα′-α′,invα=tanα-α,α=20°。

(d)计算齿顶高变动系数Δy

(e)计算变位系数x1

c.当齿面磨损不严重时,也可按下式直接算出

式中,为实测公法线长度(应在实测的基础上,加上0.1~0.25mm的减薄量),Wk为未变位时理论公法线长度。

对于变位齿轮:

α=20°时,

④变位齿轮几何参数计算。

a.分度圆直径d:

b.齿顶高ha

c.齿顶高hf

d.全齿高h:

e.齿顶圆直径da

f.齿根圆直径df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