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验室和车间的工艺管理与监督

实验室和车间的工艺管理与监督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实验室分厂部和车间两级,属于生产技术部门直接领导的具体贯彻执行工艺管理的单位。实验室参加工艺研究和拟定工艺方案,包括进行实物抽样试验分析并进行数据处理,办理工艺变更事宜,并对业务范围内的工艺管理制度负责监督等。负责车间工艺审查、车间工艺管理检查落实等。根据整经纱线的类型和所采用的生产工艺,广泛采用的整经方式有分批整经和分条整经。

实验室和车间的工艺管理与监督

工艺是产品生产的主要依据,科学合理的工艺是生产优质产品的决定因素,是客观规律的反映,也是工人在生产中正确进行加工操作的依据。合理的工艺,是必须经过反复试验和正确设计来确定,能起到指导生产、稳定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及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

工艺管理就是对工艺的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监控和控制,使之运转正常,并不断地优化和改进。它是基础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生产技术指标的全面完成有着重要意义。

一、织造工艺管理的内容及要求

1.工艺管理内容

织造工艺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织造各工序的工艺设计、工艺研究、工艺纪律等方面。

(1)合理制订工艺设计。工艺设计是工艺管理的中心内容,在工艺设计中,应按产品要求选择合适的原料、加工工艺路线、工艺流程、加工方法、上机工艺参数和工艺技术条件,制订操作规程、原料消耗定额和半成品质量指标等。

(2)加强工艺研究。工艺的合理性、先进性同纺织企业优质、高产、低耗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上机工艺试验对工艺的合理性进行深入研究,并在优化工艺参数的基础上,找出最佳工艺方案,这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作用。

(3)严格工艺纪律。工艺纪律指工艺参数条件在实际生产中的执行程度。只有严格执行工艺纪律,才能保证工艺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要求挡车工自查工艺,技术员、轮班长、车间主任、技术部门进行工艺检查或抽查。确保工艺上车符合标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4)完善工艺制度。制订和落实工艺的上机制度、检查制度、研究制度、审批制度、档案制度、工艺部件制度等。

2.工艺管理要求

工艺管理的各项工作必须做到既先进又合理。其基本要求如下。

(1)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是工艺管理的基础和出发点,工艺管理的所有工作都是围绕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确保产品风格等要求和目标开展的。

(2)生产工艺正常稳定。确保工艺设计合理、工艺条件稳定,如从工艺上减少机台的断头率,减少设备停台率,提高工艺上机合格率等。生产工艺要充分利用生产能力,提高生产效率。

(3)节约高效。工艺设计和工艺流程的选择应该能提高效率,降低原料消耗,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二、工艺责任制

1.各级职责

(1)总工程师。工艺管理的主管领导,负责全厂总工艺设计的审批、工艺制度的完善、工艺研究、标准化、检查落实、事故分析以及产品质量等。

(2)技术部门。在总工程师的领导下负责全厂工艺管理的专职技术机构。负责制订工艺方案,在审批后组织贯彻执行检查、日常工艺管理、工艺试验研究、质量分析与把关以及汇总存档等。

(3)实验室。一般实验室分厂部和车间两级,属于生产技术部门直接领导的具体贯彻执行工艺管理的单位。实验室参加工艺研究和拟定工艺方案,包括进行实物抽样试验分析并进行数据处理,办理工艺变更事宜,并对业务范围内的工艺管理制度负责监督等。

实验室的日常工作还包括对生产线上的半成品或成品进行在线或离线抽样检测,检测其是否符合工艺设计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及时通知相关工序人员并参与整改,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4)车间主任。负责车间工艺审查、车间工艺管理检查落实等。其具体工作包括工艺设计的贯彻执行并确保工艺上车,审批和检查车间分管的工艺项目、试验,参加全厂或公司工艺设计讨论,领导车间专职工艺人员做好本车间具体的工艺管理工作,定期检查工艺上车情况等。

(5)轮班。负责当班工艺的管理工作。按工艺设计通知单上规定的内容与要求,组织有关生产组长及生产工人认真贯彻执行。

2.工艺审批责任

(1)工艺变更均要由技术员、主任、技术部门、总工等按职责范围审批后方可执行。

(2)重大工艺事项由总工程师审批。

(3)日常调整由生产部门主任和技术部门审批。

(4)审批者承担组织工艺实施的责任。

三、工艺文件的编制

工艺设计包括原料的选定、成品的规格和质量要求、工艺流程、工艺参数以及设备条件的选定等方面的内容。一切产品在制订工艺设计时必须全面贯彻“多、快、好、省”的方针,从最后成品的特征、风格和质量要求出发,根据原料、设备和技术条件,结合实践经验和科学理论来制订完整的工艺设计方案。同时还应贯彻“先工艺、后投产,先小量、后扩大”的原则。

织造生产工艺设计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它包括织物的技术设计、生产工艺流程选择、设备的选择以及各主要生产设备工艺参数的确定。

在进行织物工艺设计前,首先要确定织物的服用性能与风格特征或工业织物的要求,并进行织物的技术设计和计算。织物的技术设计和计算包括经纬纱线密度的选择、织物组织的选择、织物经纬密度的确定、经纬纱缩率的确定、织物的幅宽和匹长的确定、织物平方米克重的确定、筘号和筘幅的计算、地经数和边经数的确定、综框的选择、坯布匹重的计算等。其次是选择织物生产的工艺流程,在确定工艺流程时,相应选择应采用的设备,在选择好设备的基础上,确定各工序的主要工艺参数。

1.各工序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

(1)络筒工序工艺设计。络筒工艺参数主要有络筒速度、导纱距离、络筒张力、清纱工艺、结头形式及规格、筒子卷绕密度、筒子卷绕长度等。络筒工艺应根据纤维材料、原纱质量、成品要求、后工序条件、设备状况等因素来设计。

(2)整经工序工艺设计。根据整经纱线的类型和所采用的生产工艺,广泛采用的整经方式有分批整经和分条整经。分批整经工艺参数包括整经张力、整经速度、整经根数、整经长度和经轴卷绕密度等内容;分条整经工艺参数包括整经张力、整经速度、整经长度、整经条数和定幅筘计算等内容。

(3)浆纱工序工艺设计。浆纱工序分为调浆和上浆两部分,浆纱工艺也分为调浆工艺和上浆工艺。调浆工艺中最重要的是浆料配方的确定。具体品种的浆料配方要根据纱线的纤维材料、纱线的线密度和品质、织物结构、浆纱机及织机的工艺条件、织物用途等因素进行选择。上浆工艺包括浆槽、浸压次数、压浆力、浆液温度、浆纱回潮率、烘筒温度、浆纱速度的选择和确定等。

(4)穿经工序工艺设计。穿经工艺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布面风格、实物质量及织造效率。穿经工艺内容主要有穿综方法、穿筘方法及经停片穿法等。(www.xing528.com)

(5)纬纱准备工序工艺设计。纬纱准备工序包括络筒、卷纬和纬纱定捻。络筒工序工艺参数参阅前面。有梭织机采用间接纬时,以筒子形式卷绕的纬纱需在卷纬机上卷绕成纡子,卷纬工艺参数包括卷纬速度、纬纱张力和纡子卷绕密度。纬纱定捻方法和工艺应根据纱线性质和织物对定捻的要求来确定。定捻强度由定捻的温度、湿度、压力和时间四个要素决定。

(6)织造工序工艺设计。有梭织机织造工艺参数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固定工艺参数,如胸梁高度、筘座摆动动程、有梭织机的梭道角度等;另一类为随织物品种的变化而可相应调整的,称为可变参数,又称上机工艺参数,如开口时间、投梭时间、投梭力、上机张力、经位置线等。

无梭织机的工艺参数与有梭织机不同。如喷气织机的工艺参数有两类,一类是比较固定的参数,如筘座高低、钢筘高度、异型筘槽尺寸、主喷嘴长度、综丝长度等;另一类是随织物品种不同而可调整的参数,主要有开口工艺参数、经位置线、经纱上机张力、引纬工艺参数及纬密牙计算等。

2.工艺设计表现形式

纺织企业具有工序多、机台多、品种多、人员多及工艺参数多的生产特点,在一个车间内,常有几个品种同时生产。工艺设计的表现形式一般有工艺设计总表、各工序的工艺设计单及各个机台的工艺参数卡等。表4-1为南山纺织服饰有限公司产品织造工艺单,表4-2为染整工艺卡。

表4-1 产品织造工艺单

表4-2 染整工艺卡

四、工艺管理纪律、执行与检查

1.工艺管理纪律

工艺管理纪律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有关人员应遵守的工艺秩序。它是企业为维护工艺的严肃性,保证工艺规程能够正确贯彻执行,建立稳定的生产秩序,确保产品生产质量与安全生产而制订的某些具有约束性的规定,是企业的基本法规之一。

(1)要严格工艺审批制度,由于工艺管理问题而造成的质量事故或质量差错,应按有关规定查明原因,分清责任,积极改进。当工艺变动时,工艺卡应及时更改,便于大家了解掌握,各种资料要注意妥善保管。新品种的试纺、试织资料必须完整地保管备查。要做到工艺设计、工艺上机和工艺记录三符合。

(2)生产技术科、实验室要经常对工艺进行跟踪检查,定期整理并汇总工艺设计表和技术资料。

(3)各工序翻改品种、变更工艺或采用新工艺时应经当班班长和技术员根据工艺文件跟踪检査,确定无误后方可开车试车及正式生产。试产的第一个产品,应送实验室试验,符合变更要求后,才能正式开车生产;若不符合,再进行调试,直至合格。

(4)各机台维修时,特别是大修理,应由维修队长负责检查有关隔距和变换齿轮等,填表送试验室核对无误后方可再开车生产。试产的第一个产品,应送实验室试验,符合变更要求后,才能正式开车生产;若不符合,再进行调试,直至合格。

2.工艺的执行与检查

车间应凭工艺技术部门签发的工艺变更通知单,领取各种工艺变更部件,并及时进行调换。工艺调整或品种翻改后,实验室必须立即进行有关品质项目的实验,达到品质要求后,方可开车生产。

工艺检查指检查工艺文件所规定的各项要求在实际生产中的执行程度。工艺检查的目的是保证工艺真正落实,了解工艺上机的实际情况,为完善工艺、提高工艺设计水平提供依据。纺织企业是多机台生产,也有很多零件,若安装规范不一致,误差超过工艺允许限度,必然会影响产品质量的稳定。因此,工艺上机检查是加强工艺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1)工艺上机检查的内容。主要检查工艺参数和工艺部件标准是否符合要求。应根据企业生产条件、各道工艺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定出检査项目、工艺技术标准、允许差异限度、统一检查方法等。在织布机上,主要是检查经位置线、投梭时间、开口时间、张力机构、布幅、吊综状态、经纱通道、车速等是否符合工艺要求。

(2)工艺上机检査的方法。由设备主管部门、生产技术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车间领导、有关工序的工艺技术员、保全保养技术人员和工人参加工艺上机检査;根据工艺上机技术条件中规定的检査项目、允许限度与检査方法,对机上实际执行情况逐项(次)检査并记录;有时还需要拆卸机台局部部位,详细检査内在原因,逐台计算合格项(次)数;最后按工序计算工艺上机合格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要落实“三查”——挡车工自查、专职人员检查、有关负责人抽查,确保上机合格率达到100%。

五、工艺研究

工艺研究是实现技术创新,推进企业生产技术发展和提高的重要手段。

1.工艺研究目的

从理论上、技术上进行科学分析,以达到生产稳定、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和不断满足用户需求的目的。

2.工艺研究的主要内容

(1)做好先锋试验和跟踪分析,注重工艺试验。

(2)对已经用于生产的产品工艺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经验和教训,撰写已生产产品工艺小结并存档,利于今后同类或相近产品再生产时备用参考。

(3)对外单位、全国或者国际新工艺信息加以分析研究,尤其注意收集适合本单位生产线的工艺信息,推广学习其他单位的先进经验,保持工艺设计的先进性。

(4)对工艺中的疑难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尤其将“4M1E”等诸因素作为一个系统,剖析研究攻关,直接推动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4M:Man(人),Machine(机器),Material(物料),Method(方法)。1E:Environments(环境)。

(5)加强工艺制度的完善和研究。

六、现代工艺管理

(1)强调创新,尤其在工艺研究方面打破常规,大胆探索。

(2)利用先进设备的工艺质量控制装置,进行工艺的在线监控管理。

(3)采用计算机管理系统,进行工艺管理,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