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数据量分析:探索数据背后的故事

数据量分析:探索数据背后的故事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9-33给出了一个典型工作日内RNC处的24h数据量分布。同时,凌晨每小时的数据量份额与忙时数据量份额的比值为50%,且从上午8点到下午1点,该比值稳步增加。正如图9-34所示的,在凌晨时段,10%的蜂窝贡献了70%~85%的NRC级数据总量,而忙时,同样的70%~85%RNC级数据总量是由19%~25%的蜂窝贡献的。这表明,所有蜂窝之间的数据量波动幅度比较大。最典型的值是10%~15%和15%~20%。

数据量分析:探索数据背后的故事

图9-33给出了一个典型工作日内RNC处的24h数据量分布。由图可知,每小时的数据量份额与当天数据总量的比值最大为6%,变化范围为3%~6%。同时,凌晨每小时的数据量份额与忙时数据量份额的比值为50%,且从上午8点到下午1点,该比值稳步增加。从晚上9点到午夜的3个小时是一天中的忙时。使用时在下午6点后增长迅猛,这表示工作日结束后,人们开始使用互联网

978-7-111-31218-5-Chapter09-61.jpg

图9-33 一天内RNC级数据量每小时的变化情况

图9-34给出了每个蜂窝的数据量对整个RNC数据量的贡献,由图可以看出,在夜间,当数据量和移动性都比较低时,流量主要集中在特定区域(蜂窝);在白天,蜂窝共享对数据总量的贡献率也在提高。

正如图9-34所示的,在凌晨时段,10%的蜂窝贡献了70%~85%的NRC级数据总量,而忙时,同样的70%~85%RNC级数据总量是由19%~25%的蜂窝贡献的。在凌晨时段,数据量仅集中在少数几个蜂窝上,这意味着覆盖居民区的蜂窝在晚间和凌晨时段,应当具有较高的数据量,由于低移动性,信道持续时间相当长。由图9-35可知,在凌晨时段,蜂窝中的HS-DSCH平均分配时间比忙时要长。由于夜间缺乏移动性,且主要应用方式是文件共享,这意味着某些蜂窝在某一时段数据总量极高,而一些蜂窝的应用频度较高,全天的数据量变化不大。这使得对蜂窝进行高效规划变成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如果根据忙时需求来规划蜂窝容量,则必定会出现一些蜂窝在一天的大部分时间内无须为用户提供服务。

978-7-111-31218-5-Chapter09-62.jpg

图9-34 蜂窝的数据量对整个RNC数据量的贡献

978-7-111-31218-5-Chapter09-63.jpg

图9-35 蜂窝的HS-DSCH(High Speed Downlink Shared Channel,高速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分配平均持续时间CDF(www.xing528.com)

在图9-36中,每小时数据量的变化情况是通过蜂窝累积分布函数来表示的,在特定时段,该函数包含一个每个蜂窝的数据量与最高数据量的比值。由图可知,在凌晨时段和数据量较低的时段,存在着大量数据量较低的蜂窝。这表明,所有蜂窝之间的数据量波动幅度比较大。

978-7-111-31218-5-Chapter09-64.jpg

图9-36 每小时内每个蜂窝的数据量与最高数据量的比值

978-7-111-31218-5-Chapter09-65.jpg

图9-37 忙时蜂窝级数据量的共享情况

图9-37给出了忙时蜂窝级每日数据量的共享情况。蜂窝根据数据量进行排列:左边的蜂窝具有最高的数据量。忙时处于繁忙状态的蜂窝将传送每日数据量的10%~20%。图9-38给出了忙时共享数据量的CDF和PDF。最典型的值是10%~15%和15%~20%。需要注意的是,RNC级的忙时蜂窝共享只有6%。蜂窝级和RNC级流量分布之间的区别可以通过使用RNC提供的中继增益来说明,因为流量平均分布于上百个蜂窝上。

978-7-111-31218-5-Chapter09-66.jpg

图9-38 忙时共享数据量的CDF和PDF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