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模块化设计方法与要求

模块化设计方法与要求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确定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构成分系统的模块提出要求。

模块化设计方法与要求

20世纪后期,市场竞争推动产品开发,经济的发展促成了需求的多样化。企业只有不断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才能生存。同时,新产品也日趋复杂化、多样化,产品的经济寿命不断缩短。模块化就是在这样的客观形势下产生的“以不变应万变”或“以少变求多变”的产品开发策略。

模块化最初是制造业提出来的,组合机床可以说是模块化机床的雏形,后来推广到电器制造,仪器、仪表制造和各种高精度测试设备的设计和制造。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是电子工业领域最典型也是最杰出的模块化成果。

3.3.6.1 模块化的概念

模块化是以模块为基础,综合了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的特点,解决复杂系统类型多样化、功能多变的一种标准化形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模块化的概念,首先需要分析什么是模块。模块通常是由元件或子模块组合而成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可形成系列单独制造的标准化单元,通过不同形式的接口与其他单元组成产品,且可分、可合、可互换。有以下两种类型:

1.功能模块

功能模块又可分为:基本功能模块、辅助功能模块、特殊功能模块等,而它们又可根据产品的特点进一步细分为功能更具体的模块。

2.结构模块

依据模块在产品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和模块之间的关系,可将模块划分为不同等级,称作分级模块。在这个分级体系中通常包括高层模块、分模块(或子模块)、通用模块、专用模块等。高层模块通常是由相应分级系统中低一级的模块组成,最低等级的模块则由元件或分元件组成。

3.3.6.2 模块化类型

模块化通常包括:模块化设计、模块化生产。

1.模块化设计

模块化设计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对复杂产品或工程,采用模块组合的方法,根据该产品或工程系统功能要求,选择、设计相应的模块,确立它们的组合方式。另一种是在对各种不同类型、不同用途、不同规格产品进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从中提炼出共性较强的功能,据此设计功能模块,目的不仅仅是满足某种产品的需要,而是要它在更广的范围内通用。

(1)模块化设计的步骤。

① 在市场调查基础上明确目标要求(性能和结构等),确定拟覆盖的产品种类和规格范围(确定参数范围和系列型谱)。

② 进行基型产品设计。确定基型产品的结构和功能,提出对高层模块的要求。

③ 进行分系统设计。确定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构成分系统的模块提出要求。

④ 模块设计。根据分系统的要求,确定模块的结构和功能,对构成模块的元件提出要求。

⑤ 元件设计。根据模块的要求,设计或选用元器件,按尺寸、性能、精度、材料等形成系列并尽量标准化。

(2)模块化设计的管理。(www.xing528.com)

在基型设计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发展变型。变型设计虽然可以基型为基础,尽量通用,但仍不能脱离功能分析。完成设计的各级、各类模块要建立编码系统,将其按功能、品种、结构尺寸等特点分类编码,进行管理。

2.模块化生产

模块化生产是由模块组装成所需产品的过程。有些产品是在工厂里完成装配之后,运送到用户;有些产品或工程由于规模过于庞大无法整体运输,可将各类模块配套之后,运到现场装配,如模块化变电所、模块化居室、模块化锅炉等。

3.3.6.3 模块化的技术经济意义

模块化不仅是产品开发的标准化方法,也是跨越式发展的新思维、新手段。

(1)模块化产品的派生和更新换代以增减模块的方式实现,使复杂系统简化,设计和组装难度降低,这是以少变求多变的产品开发策略。

(2)模块化基础上的产品开发,主要是集中力量研制新模块和变形模块。取代产品中功能落后的模块,这有利于缩短研制周期、降低开发成本、保证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3)模块化设计、制造是以最少的要素组合最多产品的方法。它可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又能最大限度地重复利用标准化成果。产品维修和更新换代都可通过模块来实现,不仅快捷方便,而且使用户减少损失,节约资源。

(4)模块化产品的可分解性,模块的兼容性、互换性和可回收再利用等,均属绿色产品的特性。

(5)模块化设计和制造是以最少要素组合最多产品的方法,易于实行大规模定制生产。

(6)被市场认可的模块,就是事实上的标准。

1.简述标准化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2.简化的本质是什么?试举出1~2个生活中需要加以简化的事例。

3.简述统一化与简化的区别、统一化原则。

4.举例说明通用化的好处。

5.简述系列化三个方面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6.简述组合化的特点和实用意义。

7.简述模块化的特点及其技术经济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