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频淬火设备调试与检修方法优化

高频淬火设备调试与检修方法优化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图4.4.5 和图4.4.6 所示为常用的高频淬火设备。 必须有两人以上方可操作高频淬火设备,并指定操作负责人。 在操作高频淬火设备时应有完好的防护遮栏,工作时闲人免进,以免发生危险。

高频淬火设备调试与检修方法优化

知识导读

由于经高频淬火处理后的工件具有高强度、高耐磨性和高韧性,又因是局部加热,所以能显著减少淬火变形,降减能耗,是节能环保、高效率、低故障的感应加热设备。正是因为高频淬火拥有上述这些特点,因而在机械加工行业中被广泛采用。如图4.4.5 和图4.4.6 所示为常用的高频淬火设备。

图4.4.5 高频焊接机

图4.4.6 高频淬火炉

一、高频淬火设备的工作原理

高频淬火设备采用感应加热,其原理是:将工件放到感应器内,感应器一般是输入中频或高频(1 000~300 000 Hz 或更高)交流电的空心铜管。产生的交变磁场在工件中产生出同频率的感应电流,这种感应电流在工件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在表面强,而在内部很弱,到心部接近于零,利用这个集肤效应,可使工件表面迅速加热,在几秒钟内可将表面温度上升到800~1 000 ℃,而心部温度升高很小。

二、高频淬火设备的突出优点

(1) 采用IGBT 模块,节能省电:比电子管式省电30%,比可控硅中频省电20%。

(2) 加热效率高,加热非常均匀(也可通过调节感应圈的疏密,使工件各部位获得各自需要的温度),升温快,氧化层少,淬火后工件表层可得到极细的隐晶马氏体,硬度稍高(2~3 HRC),退火后无废品,节约资源,减少损耗。

(3) 设备加热时间快、加热范围广,通过调节加热速度的快慢,最快加热速度不到1 s,温度及加热时间可精确控制,加工质量高。

(4) 采用分体式结构,体积小、质量轻,移动安装都方便,没有污染、噪声和粉尘,环保。

(5) 具有过热、缺水、过压、过流等报警指示,并自动控制和保护,最大程度提高设备安全性能。

(6) 适应性强,能加热各种各样的工件。

三、高频淬火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

高频淬火设备可以在瞬间提升热量,有很大的危险性,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照安全操作规程,避免对操作人员的伤害和设备的损坏。

(1) 操作人员必须经考试合格取得上岗证才能进行操作,必须熟悉设备的性能、结构等,并要遵守安全和交接班制度。

(2) 必须有两人以上方可操作高频淬火设备,并指定操作负责人。

(3) 在操作高频淬火设备时应有完好的防护遮栏,工作时闲人免进,以免发生危险。

(4) 工作前检查设备各部分接触是否可靠,确保淬火机床运行良好,机械或液压传动正常。

(5) 工作中准备开启水泵时,检查各冷却水管是否畅通,水压是否在1.2~2 kg,注意不准用手触及设备的冷却水

(6) 送电预热。先将一挡灯丝预热30~45 min 后,再将二挡灯丝预热15 min。合上后再继续调移相器至高压。加高频后,手不许触及汇流排和感应器。

(7) 装好感应器,接通冷却水,将工件放于感应器方可通电加热,严禁空载送电。更换工件时,必须停止高频,若高频无法停止,应立即切断高压或连接紧急开关。

(8) 高频淬火设备运行中要注意阳光流和栅流都不准超过规定值。

(9) 工作时要全部关闭机门,高压开关合上后,不得随意到机后活动,严禁打开机门。

(10)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时,要首先切断高压开关,再分析、排除故障。

(11)室内通风良好,温度应控制在15~35 ℃。

(12)结束后先断开阳极电压,再切开灯丝电源,并继续供水15~25 min,使电子管充分冷却,再清扫、检查设备,保持清洁干燥,以防电气元件放电和被击穿。打开机门清扫时,应先对阳极、栅极、电容器等放电。

任务实施

一、准备阶段

工作环境:电气、消防、卫生等应符合实训安全要求的电工实训室,且具有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配套设备:演示用高频炉一台,常用工具如钳子扳手螺丝刀等,准备的仪器如万用电表、高压摇表等仪器仪表,使用说明书等。

着装要求:穿工作服、穿绝缘胶鞋、戴胸牌。

二、操作过程

1.中高频淬火设备中振荡电路的调试

(1) 采用电子管三点振荡电路进行调试。

正弦波振荡器是指振荡波形为正弦波或接近正弦波的振荡器,它广泛应用于各类信号发生器中,如高频信号发生器、电视遥控器等。产生正弦信号的振荡电路形式很多,但归纳起来,则主要有RC、LC 和晶体振荡器三种形式。本任务主要研究LC 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其电路图如图4.4.7 所示。

根据原理图进行电路连接,完成以下操作过程:

① 静态工作点测试。外接 + 12 V 直流电源,注意电源极性不能接反。

反馈电容C、R、CT 不接,接入C′ = 680 pF,用示波器观察振荡器停振时的情况。电路连接情况如图4.4.8 所示。

图4.4.7 LC 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实验电路

图4.4.8 测试静态工作点的接线图

注意:连接C′的接线要尽量短,以减小导线分布电容的影响。

改变电位器RP(0~47 kΩ)测得晶体管VT 的发射极电位VE,VE 可连续变化,记下VE的最大值VEmax,计算IEmax 的值。

② 振荡频率与振荡幅度测试。

实验条件:IEQ = 2 mA,C = 120 pF,C′ = 680 pF,R = 110 kΩ。

调节RP 使IEQ = 2 mA 或VEQ = IEQR4 = 2 V。

按图4.4.9 连接电路。

图4.4.9 测试振荡频率和振荡幅度的接线图

改变CT 电容(CT 分别接为C9、C10、C11),记录相应输出信号(OUT 节点的电压)的频率,并用示波器测量各电压的峰-峰值Up - p,填入表4.4.1 中。

表4.4.1 负载的影响

测试当C、C′不同时,起振点、振幅与工作电流IE 的关系:

取R = 110 kΩ。

取C = C3 = 100 pF,C′ = C4 = 1 200 pF,调电位器RP 使IEQ(静态值)分别为表4.4.2 所标各值,用示波器测量输出振荡幅度Up - p(峰-峰值),并填入表4.4.2 第二行中。

表4.4.2 IEQ对振荡幅度的影响

取C = C5 = 120 pF,C′ = C6 = 680 pF,分别重复测试表4.4.2 中所示内容,并填入表4.4.2第三行中。

取C = C7 = 680 pF,C′ = C8 = 120 pF,分别重复测试表4.4.2 中所示内容,并填入表4.4.2第四行中。(www.xing528.com)

以IEQ 为横轴,输出电压峰-峰值Up - p 为纵轴,将不同C/C′值下测得的三组数据,在同一坐标上绘制成曲线,说明振荡器静态工作点对振荡幅度的影响。

频率稳定度的影响。

(a)回路LC 参数固定时,改变并联在L 上的电阻使谐振回路等效Q 值变化,测试Q 值对频率稳定度的影响。

实验条件:CT = 100 pF,f = 6.5 MHz 时,C/C′ = 100/1 200 pF、IEQ = 3 mA。

实验内容:

改变L 的并联电阻R 的值,使其分别为1 kΩ、10 kΩ、110 kΩ,然后分别记录电路的振荡频率,并填入表4.4.3 中。

表4.4.3 谐振回路Q 值对频率稳定度的影响

注意频率计后几位跳动变化的情况。

(b)回路LC 参数及Q 值不变,改变IEQ 时对频率的影响。

实验条件:CT = 100 pF,f = 6.5 MHz,C/C′ = 100/1 200 pF,R = 110 kΩ。

实验内容:改变晶体管的IEQ,使其分别为表4.4.4 所标各值,测出振荡频率,并填入表中。

表4.4.4 IEQ对频率稳定度的影响

(2) 采用电容耦合电路进行调试。

通常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都是很弱的,一般为毫伏或微伏数量级,输入功率常在1 mV以下。为了推动负载工作,要求把几个单级放大电路连接起来,使信号逐级得到放大,以便在输出获得必要的电压幅值或足够的功率。由几个单级放大电路连接起来的电路称为多级放大电路。在多级放大电路中,每两个单级放大电路之间的连接方式叫耦合;如果耦合电路是采用电阻、电容进行耦合,则叫作阻容耦合。

阻容耦合交流放大电路是低频放大电路中应用得最多、最为常见的电路。本实验采用的是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如图4.4.10 所示。

① 两级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量。

创建如图4.4.10 所示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断开函数信号发生器与电路的连接,将电路输入端接地。单击仿真开关,进行仿真分析。用数字万用表动态测试探针分别测量节点电压UB1、UC1、UE1、UB2、UC2 及UE2,并记录测量结果于表4.4.5 中。

图4.4.10 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测量原理图

根据阻值R1、R2 和电源电压VCC,计算节点电压UB1

设UBE 为0.7 V,由基极偏压UB1 估算V1 管的射极偏压UE1、射极电流IE1集电极电流IC1。根据IE1、VCC 和RC1 估算集电极偏压UC1

确定V1 管的静态工作点Q1,即IBQ1、ICQ1 和UCEQ1

② 两级电压放大倍数的测量。

创建如图4.4.11 所示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将函数信号发生器接入电路。单击仿真开关,进行仿真分析。由双踪示波器显示的波形,记录输入电压峰值Ui1p 和输出电压峰值Uo1p,同时记录输入输出波形的相位差。

图4.4.11 第一级电压放大倍数测量原理图

创建如图4.4.12 所示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将函数信号发生器接入电路。单击仿真开关,进行仿真分析。由双踪示波器显示的波形,记录输入电压峰值Ui2p 和输出电压峰值Uo2p,同时记录输入输出波形的相位差。

创建如图4.4.13 所示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将函数信号发生器接入电路。单击仿真开关,进行仿真分析。由双踪示波器显示的波形,记录输入电压峰值Uip 和输出电压峰值Uop,同时记录输入输出波形的相位差。

根据电压的读数,计算第一级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Au1、第二级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Au2 和总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Au

用第一级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Au1 和第二级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Au2 计算总电路电压放大倍数Au

设β 为200,用RC1、RE1、rbe1、rbe2、R3、R4 和RE2 计算第一级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Au1

用RC2、RL、rbe2 和RE2 计算第二级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Au2

图4.4.12 第二级电压放大倍数测量原理图

图4.4.13 总电路电压放大倍数测量原理图

表4.4.5 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测量数据记录表格

③ 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频率特性的测量。

创建如图4.4.13 所示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将函数信号发生器接入电路。单击仿真开关,进行仿真分析。在保持输入信号10 mV 的条件下,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f(由低到高),观察放大电路输出电压Uop 的变化规律,并测取其参数值记录于表4.4.6 中(注意:特性曲线弯曲部分应多测几个点)。

表4.4.6 频率特性曲线测量数据记录表格

2.高频淬火设备的安装

(1) 电源从振荡柜操作单元底部接入主接触器。可控硅输入后接入变压器输入端,进线不需要零线,但如果采用的机床需要零线则可接入零线。振荡柜后面下部有一个螺杆是接地端,必须跟变压器护网接地螺丝相接。同时必须接大地或接车间的框架地。

(2) 高压接线采用30 角钢弯成U 字形,离柜顶端约300 mm 高即可,接入变压器的瓷杯丝杆和振荡柜瓷杯丝杆。

(3) 如果配有淬火机床,那么需将加热控制线接入高频柜,在高频水压继电器上方有对应接线端子,只需要将加热开启开关信号接入此两端即可,但同时要将加热接触器的自保端拆下。

(4) 高频淬火设备电源的水路接入可以参考高频底座上的箭头指示,往内即进水,往外即出水。接好后可以检查管道的流向是否正确。采用感应器喷水淬火时,感应器的水接机床的喷水阀出水,若采用单独的喷水环喷水,感应器的水路即要串入淬火变压器的外环出水,然后再接入高频出水口。

(5) 高频淬火设备电源的水路连接扎紧全部采用不锈钢管卡,或者采用2.5 mm 铜线扎紧,不能采用导磁性好的金属来扎紧(如铁丝、铁管卡)。

注:高频淬火设备安装中使用的30 角钢、电源柜与振荡柜之间的连接线、机床与高频控制的连接线、水管等全部要求用户自备。用户同时要准备必要的常用工具如钳子、扳手、螺丝刀等,准备的仪器如万用电表、高压摇表等。

项目评价

对项目实施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并填写项目评价表,见表4.4.7。

表4.4.7 非工频设备的装调与维修项目考核评价表

拓展知识

中高频感应加热设备日常操作中应当特别注意的操作规范。

(1) 必须有两个人以上操作高频设备,并指定操作负责人。穿戴好绝缘鞋、绝缘手套和其他规定的防护用品。

(2) 操作者必须熟悉高频设备的操作规程,开机前应检查设备冷却系统是否正常,正常后方可送电,并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3) 工作前应关好全部机门,机门应装电气联锁装置,保证机门未关前不能送电。高压开关合上后,严禁打开机门。

(4) 工件应去除铁屑和油污,否则在加热时容易与感应器产生打弧现象。打弧产生的电弧光既会损伤视力,也容易打坏感应器和损坏设备。

(5) 高频设备应保持清洁、干燥和无尘土,工作中发现异常现象时,首先应切断高压电,再检查排除故障。必须由专人检修高频设备,打开机门后,首先对阳极、栅极、电容器等进行放电,然后再开始检修,严禁带电抢修。

(6) 使用淬火机床时,应遵守有关电气、机械和液压传动的安全规程。在移动淬火机床时,应防止倾倒。

中高频感应加热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说明事项来进行,严禁违规操作,以免给生产打来不必要的损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