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增加学生主体参与度的思维空间

增加学生主体参与度的思维空间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有意无意地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束缚学生思维的翅膀。学生没有或较少思维的空间和时间,课堂教学就会失去生命和活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留有余地,把学生思维的时间空出来,为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创造有利条件,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空出学生思维的时间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增加学生主体参与度的思维空间

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有意无意地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束缚学生思维的翅膀。学生没有或较少思维的空间和时间,课堂教学就会失去生命和活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留有余地,把学生思维的时间空出来,为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创造有利条件,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分析和综合,通过分析和综合在大脑中把不同对象和对象的个别部分、个别特征区别开来,进而加以比较和概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不断揭露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活动中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空出学生思维的时间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提出问题后,不要自己直接回答或让学生直接回答,应让学生思考之后再回答。

2.讲解完一个问题或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后,虽不一定要让学生质疑发问,但至少应多少留一点时间让学生考虑,尔后教师再讲下一个问题。

3.在讲重点、难点、疑点时,需要学生思考处,稍作停顿,或拖长语言,或用提问语气,或通过手势、眼神、面部表情引起学生重视,并诱导思考。

4.在讲解一个知识点之前,提出几个问题或疑点供学生思考或讨论,然后再进行讲解。(www.xing528.com)

5.在讲解每个习题时,都应留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发问的时间、做变式训练的时间。

6.教师要评价时,有时要采用延迟判断的方法,即注重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不急于下判断,空出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在讨论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坚持“无错”原则。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要求他们大声说出自己的观点,即使说错了也没关系,教师要给予鼓励;对于学习好的学生要求他们敢于反驳别人的观点,让他们质疑问难。

总之,必须留足学生的思维时间,通过设疑、诱导、点拨等方法,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