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升学生参与度:练习课有效策略

提升学生参与度:练习课有效策略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练习时,让学习程度中下等的学生做第1、2

提升学生参与度:练习课有效策略

苏联教育学家巴班斯基曾说过:“课堂教学如果摆脱不了教师牵着学生走的局面,不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那么不管教师教得如何出色,讲得如何生动直观,都无济于事.”下面这个学习金字塔通过一些数据也形象地证明了这个道理.这个学习金字塔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在塔尖,是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保留的内容可以达到20%.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因此,教师要彻底摒弃和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上,关键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高了,自然教育教学质量就提高了.

大家都知道练习课是数学课型中的一种重要课型,上好数学练习课也是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而在我们现今的很多练习课中,学生的参与度并不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在参与练习的过程中思考时间很少,不充分,缺乏深度思考,提不出自己的问题,更多的是教师的讲解替代了学生的独立思考,是一种练习、评讲、订正答案的被动接受模式.

(2)练习形式单一,枯燥,缺少生活的情景.学生内在的思想和情感并没有真正地参与.学生不能把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3)练习没有面向全体,合作学习有形式无实质.优生发表意见,学困生参与度很低,甚至只当旁听生,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4)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更多地反映在做对了多少道题上,很少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特别是对回答错误的学生,没有发现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处理简单化.教师评价表扬多、鼓励少,方式单一,更注重标准答案.

那在练习课中如何加强学生的参与性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做一些粗浅的交流.

(1)重视学习目的教育,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是长时间对提高学习积极性起作用的因素.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例如:学习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后,可以让学生量出家中电视机的长和宽,然后求出它的面积;再让学生想办法求出学校沙池的面积.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习的热情和参与性.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明确学习的意义,对探求数学知识产生了乐趣,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就能一直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获得优良的成绩.

(2)精心设计练习内容,努力营造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与探究等,改进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练习课是新授课之后的课型,学生对所学知识已经初步理解掌握,而练习课主要达到知识的巩固、加深理解、内化和扩展应用的目的.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而又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孩子们围绕这个问题开展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应走下讲台,在各组之间穿梭,解惑释疑.与此同时,还应该注意观察小组中的那些弱势学生,给予他们特殊的关怀和指导.在展示成果时,根据话题的难易度,让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都能有表现的机会.在练习课中遇到有难度的问题,适时的开展小组讨论,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进来,使孩子学得轻松、愉快,而且通过讨论,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3)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机会,提高学生练习课的参与性.

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优化练习课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因此,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条件、创设情境.比如我听过的一位曾老师在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练习课时,在讲解长方形框架通过拉一拉会变成什么图形,并请观察拉成的图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老师不是只抽个别孩子回答一下,不管对错,就顺势引导得出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周长不变,面积变小.而是请孩子们拿出长方形框架学具,通过亲自拉一拉量一量,从而真正感受到长方形框架拉一拉会变成平行四边形,形状变了,周长不变,面积变小的道理.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不但培养了孩子动手、动口、动脑等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对知识的理解也更深刻透彻.

(4)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练习课的参与性.

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同时,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这是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个性差异毕竟存在,所以在课堂上必须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在教学中,要针对各种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从实际出发,有题可做.

比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出示了这样四个题目:

1.车站堆放36 吨货物,运走了,运走了多少吨?

2.车站堆放一批货物,运走了,恰好是8 吨,这批货物原有多少吨?

3.车站堆放一批货物,运走了,还剩28 吨,这批货物原有多少吨?

4.车站堆放一批货物,第一次运走了全部的,第二次运走了全部的,共运走了20 吨,这批货物共有多少吨?

在练习时,让学习程度中下等的学生做第1、2 题,中上水平的同学在做完1、2 题后,再开动脑筋做第3、4 题.这样,不仅使多数学生能“吃得了”,而且使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吃得饱”.这样的分层练习不光在课堂上进行,在课后的练习中,也采用这样的方法.有能力、学习好的留一些难题,中、下层次的学生留一些较简单的习题.(www.xing528.com)

像这样分层创造良好的问题情景和学习氛围,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了,最终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

(5)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提高练习课的参与性.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数学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发掘情感的积极因素,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本身的追求、渴望.

其一,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学生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一部分人,而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

其二,正确评价学生.

学生学习的态度、情绪、心境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争取发言,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计算方法被老师肯定后,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反复钻研、探讨,可见教师正确的评价也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美国电影《师生情》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位白人教师到黑人社区任教小学一年级,在第一节数学课中老师伸出五个手指问其中一名黑人孩子:“这是几个手指?”小孩憋了半天才答道:“三个.”老师没有指责他说错了,而是高兴地大声赞道:“你真厉害,还差两个你就数对了.”教师一句赞赏的话,就缓和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教师还要承认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个体差异,积极地鼓励和肯定每个学生的每一进步.例如有的学生用课余时间完成了书上带“*”的习题或思考题,就及时在课堂上表扬鼓励,称赞他们爱学习,能自觉学习.学习较差的学生,往往对学习没有信心,没有动力,教师不要过多地指责他们不努力、不认真学,对他们既要晓之以理,更要注意发现他们的微小进步,予以鼓励,如告诉他们“你并不笨,只要你能不断努力,一定会学得很出色.”只有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价,才能使学生从评价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勇于前进.

其三,成功是最好的激励.

学习成功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要使学生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设计好探索数学知识的步骤,包括设计好课堂提问和动手操作的步骤等,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同学都能拾级而上,都能获得经过自己艰苦探索、掌握数学知识后的愉快情绪体验,从而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满足,激励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当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适时、有效地帮助和引导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特别是后进学生容易自暴自弃、泄气自卑,教师要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如画出线段图帮助他们理解应用题,让他们换句话说说理解的题意,举个例试试,等等,半扶半放地让他们自己去走向成功.

(6)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提高学生练习课的参与性.

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明显受心理因素支配.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十几减8“的巩固练习,教师出示写有这道题的小黑板,然后进行以下形式的练习:

① 移动,全班口答.

② 双人抢答比赛.

③ 按小组“开火车”,看哪列“火车”开得又对又快.

④ 插红旗比赛.老师移动卡片,学生出示数字卡片,给全对的小组插小红旗鼓励.

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色彩鲜艳的教具,新颖的谜语、故事,有趣的教学游戏,关键处的设疑、恰当的悬念,变静为动的电化教学,等等,尽可能使学生感到新颖、新奇,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为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供物质内容和推动力.如教学“时、分的认识”,教师可设计一首儿歌引入:“嘀嗒,嘀嗒,铛,铛,铛;滴答,滴答,铛,铛,铛,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让学生猜这是什么?同学们猜谜语的兴致很高,通过这样的引入,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

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也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要解决的问题上.例如教学“连减应用题”,学生要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教学中我设计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以理解不同的解题方法.情境一:姐姐有50 元,第一天买了衣服用去15 元,这时姐姐还剩多少钱?第二天姐姐又用剩下的钱买了一条30 元的裙子,姐姐现在还剩多少钱?学生很快地说出;50-15=35(元)35-30=5(元).学生明白了该种解法是用连减.情境二:姐姐到商店买衣服用去15 元,买裙子用去30 元,一共用了多少钱?给售货员50 元,应找回多少钱?列式是:15+30=45(元)50-45=5(元).学生直观地理解了第二种解法的特点是先求两个部分数的和,再用总数减去两部分之和.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总之,教学上的艺术性、形象性、趣味性,都能使学生情绪兴奋,从而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自觉思考问题.

(7)开展适当竞赛,提高学习热情.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竞赛中,由于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例如:在“笔算加法”练习课中,我进行了“看谁最细心”的比赛,大张旗鼓地表扬细心做题的同学,评他们为细心标兵,奖给他们小礼物.比赛效果很好,做错的只是个别.又如“笔算除法:商多位数”的练习,我设计了这样的比赛:比赛内容是四道除法笔算题,把全班分为四个小组进行比赛,完成最快的小组加10 分,第二名加8 分,如此类推,分别是加6 分,加4 分,然后同位互相批改,每一位全对的同学能为小组争得5 分,最后评出得分最高的小组为优胜,这样比赛不仅要比速度,而且要比正确率,全班同学都很积极参与.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胜的机会增加,学生参与的热情就会更高.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传授知识、技能时,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将知识、技能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学生真正地参与进来,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的练习课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又轻松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