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作世界的颠覆与互联网+的驱动力

工作世界的颠覆与互联网+的驱动力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正置身于一个被颠覆的世界,颠覆的生活、颠覆的娱乐、颠覆的学习、颠覆的工作。“互联网+”的含义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一整套智能技术的发展,引发了工作方式广泛、深刻的变革,从而推动传统产业的创新和升级。悉心观察会发现,“互联网+”——企业级的移动互联、泛产业互联网化——风口之下的驱动力则是工作的革命。借助工作的革命,驱动“互联网+”走向现实。

工作世界的颠覆与互联网+的驱动力

无论是航行在惊涛的大海,还是羁旅于荒凉的沙漠,不计白昼的阴霾、晨昏月相,谁都可以得到准确的时间。不管聚散离合,身居何处,时间穿越了空间,人们终于突破了空间的阻隔,可以同时做一件事情了。

2015年的那个除夕之夜,春晚微信抢红包摇一摇互动次数达110亿次,22:34春晚摇一摇互动出现峰值,达到每分钟8.1亿次。如此巨大规模的同一时刻“互动协作行为”,历史空前。

这是怎么做到的?是技术的创新和普及,不是单一技术,不是少数尝鲜者使用。移动互联云技术、感知定位技术、大数据技术、人机交互万物互联技术,交相辉映,协同作用,实现了在一个系统平台上针对一件事情的110亿次协作行为。这次行动的规模在人类历史上是空前的。

正是人类创新的科学技术,延伸和增强了自身的力量。技术的应用在创造了各种可能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人类自身。就个体而言,这种科技对行为的改变和影响,不啻于巨大的冲击和驱迫。今天的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被连接、被沟通、被移动、被感知、被4G……

我们正置身于一个被颠覆的世界,颠覆的生活、颠覆的娱乐、颠覆的学习、颠覆的工作。

深层次的变革带来的是生产力的巨大解放,使得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为任何组织工作,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与任何人、任意多的人“一起工作”。人类又一次发现了自身能力的无限可能性,发现了堪比石油、煤和天然气的资源——数据,无限“任性”的生产力和无限潜能的新资源,如果能高效协同则作用倍增,产业革命的航船必将驶向一个无限美丽的数据时代。

然而,当下的问题是,技术普及带来生产方式的激烈变革和生产关系的冲突。移动互联所带来的广泛连接,导致了全社会特别是企业组织成员的再社会化过程。在企业中,公司成员突破企业边界,直接与用户、伙伴、市场发生关系。从社会的角度看,企业的界面个人化、社交化了。而在企业内部,则发生了再社会化,打破了部门、层级的隔离和束缚,直接协作,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www.xing528.com)

人们随时随地可以为远在大洋彼岸的任何一家企业工作,而不需要身临现场。同样,人们也可以获取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新的商业模式导致企业的员工和用户的界限模糊甚至消失。在许多商业模式构造中,你既是服务的提供者又是消费者。即便一个企业内的员工,也因为BYOX(带着自己的终端、自己的应用、自己的信息、自己的工具、自己的关系)的普遍使用,而穿越和摧毁了组织的边界。扁平化、碎片化、社交化和去中心化的趋势,导致企业边界失守、传统管理方式失效。本质上,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需要分时、分布式配置,而原先的以“同时”“共现”为特征的管控模式,“大规模”“根本性”地失效了。

互联网从思维到风暴,社会深度信息化的浪潮并没有停下脚步,继续朝着互联一切、一切智能化的方向前进,互联网风口转移,“互联网+”应运而生。“互联网+”的含义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一整套智能技术的发展,引发了工作方式广泛、深刻的变革,从而推动传统产业的创新和升级。从本质上讲,“互联网+”将成为人类社会的一个泛产业升级进程。连接将会发生在所有的产业和领域,并催化而使之深度融合,达到协同发展的水平和境界。简言之,“+”即连接、融合、协同。

一切企业都处在“互联网+”的风口之上,机遇和挑战并存,要么乘风而起,要么被淘汰出局。悉心观察会发现,“互联网+”——企业级的移动互联、泛产业互联网化——风口之下的驱动力则是工作的革命。

致远协同研究院主编的这本《互联网+:工作的革命》分别从工具的革命、行为的革命、组织的革命、决策的革命和文化的革命等视角,阐释了技术创新和普遍应用所引发的工作方式的激烈变革,分析了工作的革命对企业等社会组织运转与管理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本书旨在帮助企业组织驾驭工作方式变革的潮流,探索和应用提高组织工作绩效和协同创新的途径与方法。借助工作的革命,驱动“互联网+”走向现实。本书的内容还包括致远协同研究院对于企业组织行为绩效的探索和实证研究。

由于作者们的水平所限,书中的偏颇和错误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