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君主与民主的差异与碰撞

君主与民主的差异与碰撞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苏联十月革命和欧洲革命形势的影响下,在第二国际崩溃的基础上,一批马克思主义政党以社会民主党左翼为基础,在巴尔干各国先后诞生。但是,这些政党大多很快被当局宣布为非法,只得转入地下活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巴尔干各国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资产阶级政党多属执政党。尽管资产阶级本身反对君主独裁,但巴尔干国家基本上是君主和资产阶级共同管理国家。

君主与民主的差异与碰撞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的政治地图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边界的改变,一些国家消失了,另一些国家诞生了。大战之后的巴尔干同整个欧洲一样,被分裂为战胜国和战败国两类国家。前者如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希腊和土耳其,后者则有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这些国家为了解决各自的国内社会矛盾和民族领土问题,普遍重视发展民族经济,迎来了少有的和平时期。

这一时期,巴尔干国家普遍实行了以君主专制和独裁为主的议会民主制。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埋葬了奥斯曼帝国的苏丹制度,拉开了建立共和国的序幕。在阿尔巴尼亚,1928年索古国王实行独裁;在南斯拉夫,亚历山大国王1929年宣布个人独揽大权;1934年,保加利亚确立了君主专制体制;1935—1936年的希腊和1938年的罗马尼亚也建立了君主独裁统治。换句话说,由于巴尔干国家处于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加上历史文化和民主传统的差异,它们无法像西欧国家那样确立资产阶级的典范“民主”和有序的议会规则,资产阶级君主代议制和国王专制就成为这些国家必然的选择。

这期间,巴尔干左翼政党崭露头角。在苏联十月革命和欧洲革命形势的影响下,在第二国际崩溃的基础上,一批马克思主义政党以社会民主党左翼为基础,在巴尔干各国先后诞生。1919年保加利亚社会民主工党改名为共产党,同年产生了南斯拉夫社会主义工人党(次年改称共产党),1921年罗马尼亚共产党也宣告成立。上述无产阶级政党都参加了第三国际,它们代表了城乡劳动群众的利益,为民主、自由和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在成立早期,它们富有朝气,组织上迅速壮大,并在议会拥有少量席位。但是,这些政党大多很快被当局宣布为非法,只得转入地下活动。到了20世纪20-30年代,这些政党内部受到共产国际“左”倾思潮的侵蚀,党内派系丛生,宗派主义严重,其人数和影响远不及取得合法地位的社会党和农民党。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巴尔干各国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资产阶级政党多属执政党。它们同大地主阶级和国外的反动势力相互勾结,掌握着国家政权。同时存在的还有一批代表城市小资产阶级,特别是代表商人和手工业者、知识分子利益的政党,以及一些按宗教原则建立的政党。尽管资产阶级本身反对君主独裁,但巴尔干国家基本上是君主和资产阶级共同管理国家。君主政体和保皇政党拥有很大势力。除土耳其共和国外,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希腊等国都保存着西欧已经抛弃的君主专制形式。(www.xing528.com)

上述情况集中反映了巴尔干国家政治生活中政党繁多的现实。以南斯拉夫为例,1923年议会选举时,有33个党参加,而1925年议会选举时竟有40个政党参加。这么多政党的存在,必然导致无休止的斗争。有时为了暂时利益,一些资产阶级政党可能妥协,实行几党联合执政,但这种局面难以长期维持下去。所以,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大部分时间里,巴尔干国家仍然是多党轮流执政。

这样,政局不稳和政府频繁更迭,就构成了巴尔干国家多党政治体制的特点。据粗略统计,在从1918年至1941年的短短23年里,南斯拉夫王国共更换了39届政府,最长的执政两年多一点,最短的只有一周,有时一年多达4届政府。保加利亚的情况也极为相似。据不完全统计,从1878年保加利亚从土耳其统治下获得解放到1944年的65年中,发生过5场战争和4次起义。这期间共更换了58届政府和31个首相(总理),只有3个首相的任期超过3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