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瞒天过海之术:谏诤中的掩盖真相与开脱罪责

瞒天过海之术:谏诤中的掩盖真相与开脱罪责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瞒天过海是一种示假隐真的谏诤之法。大臣在向君王进谏中,常用以掩盖真相,为自己或无辜者开脱罪责,遮饰过失。楚平王闻讯大怒,立即;召见奋扬。奋扬利用楚平王当初说过的话,来为眼下放跑太子的罪责开脱,借用的便是瞒天过海之术。当中山哀王逝世时,太子前往吊唁。那天晚上,寇准又身穿黄袍,头上插花。于是不再过问此事。成祖疑问消除了,将名单交给宦官烧掉,此事遂了。

瞒天过海之术:谏诤中的掩盖真相与开脱罪责

  瞒天过海是一种示假隐真的谏诤之法。大臣在向君王进谏中,常用以掩盖真相,为自己或无辜者开脱罪责,遮饰过失。《史记》载:楚平王派奋扬去杀太子建,还未到该地奋扬就通风报信放跑了太子,太子出奔宋国。楚平王闻讯大怒,立即;召见奋扬。奋扬让城父的人捆上自己去见平王。平王说:“命令出自我的嘴里,进入你的耳眼,是谁把消息告诉太子建的呢?”奋扬回答说:“是我告诉的。大王当初命令我‘事奉太子建如同奉我一样’,我虽不才,也不能有二心。我执行当初的命令来回禀大王,所以放走了他。后来虽然也后悔这样做,可也来不及了。”平王说:“你还敢来见我,是为什么呢?”奋扬回答说:“接受派遣却未执行命令,大王召见而又不来,这是加重罪过。就是要逃跑,也无处可去。”楚平王于是赦免了他。奋扬利用楚平王当初说过的话,来为眼下放跑太子的罪责开脱,借用的便是瞒天过海之术。

  汉元帝不喜欢太子。当中山哀王逝世时,太子前往吊唁。中山哀王是汉元帝的小弟弟,与太子同窗读书,一起长大。元帝看见太子不由又想到弟弟,悲伤得不能自己。他瞅一眼太子,太子却不悲哀,心中十分气愤,斥责道:“这样不慈悲不仁义的人,怎能供奉在宗庙,做百姓的父母官呢?”

  太傅史丹摘下乌纱帽,向汉元帝说:“臣下看陛下哀痛中山王,以致感伤不已,有损龙体。刚才,太子进宫时,我一再嘱咐他不要涕泣,以免使陛下感伤,这罪过在臣下,臣甘当死罪。”汉元帝信以为真,对太子的气也就消了。

  隋文帝时,有人控告大都督邴绍诽谤诋毁朝廷糊涂。文帝大怒,要把他杀掉。工部尚书长孙平进谏说:“江河湖海能接纳污浊流水所以才能变得那么深;高山峻岭能容纳万物腐体,所以才能成为那么大。我很想达到这种心境,却很难实现,望陛下有超过山海的气量,使原来就很广阔丰富的美好德行更加美好。俗话说:‘不痴不聋,未堪作大家翁’。这话虽然说的是家庭的事,却可用来比喻大的方面。邴绍的话即使是真说了,下面也不应向上面报告,陛下还要杀他,我担心百年之后,会影响陛下的圣德。”隋文帝听了这番话,便赦免了邴绍。就这件事,文帝告诫群臣,此后有关诽谤的言行,再也不要向上报告了。

  寇准曾任北宋宋真宗时宰相。在藩镇时恰逢生日,建大棚办盛宴,其排场犹如皇帝在节日中设宴的礼仪的规模。那天晚上,寇准又身穿黄袍,头上插花。此事被人告到朝廷,宋真宗大怒,对王旦说:“寇准办什么事也要效法朕?”王旦笑着不紧不慢说:“寇准这么大年纪了,还如此痴愚。”宋真宗听后怒气消解,说:“不错,这可不正是痴愚吗?”于是不再过问此事。(www.xing528.com)

  明成祖时,广东布政使徐奇来京觐见皇帝述职,随行带了许多岭南特产竹席,准备赠送朝中大臣,在京城巡逻的士卒查获他准备赠送人的名单,呈交皇帝。明成祖查看名单,朝中大臣之中,惟有杨士奇不在名单中,于是独自召见杨士奇询问是怎么一回事。杨士奇说:“徐奇由都给事中受命赴广东任布政使时,朝中大臣都写诗为他送行,因此他这次来顺便给那些人捎点礼物。当时,我有病在身,没有写诗为他送行,因而送礼名单上没有我,否则也会有我。现在众臣的名字虽都在名单中,但他们是否接受礼物尚未可知,况且礼物很轻,也不含有其他企图。”成祖疑问消除了,将名单交给宦官烧掉,此事遂了。

  杨士奇所言之事,也许存在,也许编造,但他劝谏的动机,就是为徐奇辩解:赠送薄礼无罪,不必细加追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