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商业银行流动性准备方法的优化与适应性

商业银行流动性准备方法的优化与适应性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流动性准备方法是商业银行传统证券投资策略的一种,被认为是较为保守或消极的投资策略。流动性准备方法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证券投资应重点满足银行流动性需要,在资金运用安排上以流动性需要作为优先顺序的考虑。银行投资中长期债券的主要目的是产生收益,流动性准备只是作为最后的保障。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流动性准备方法越来越显得被动和保守,由它指导下所产生的银行资产组合已不能适应商业银行的发展目标。

商业银行流动性准备方法的优化与适应性

流动性准备方法(liquidity-reservemethod)是商业银行传统证券投资策略的一种,被认为是较为保守或消极的投资策略。这种投资策略比较僵硬地看待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与盈利性之间的替换关系,从而把证券简单地划分为流动性证券和收益性证券两类。流动性证券期限短、利率低、可销性强,而收益性证券期限长、利率高、可销性弱。流动性准备方法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证券投资应重点满足银行流动性需要,在资金运用安排上以流动性需要作为优先顺序的考虑。该方法将银行资产划分为四个层次(见图8-2)。第一个层次的构成以现金资产为主,即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准备金存款和以清算、支付为目的存放同业款,被称为一线准备(primary reserve)。一线准备几乎不产生收益,其功能是满足银行日常提存、正常贷款需求、支付和清算等流动性需求。第二个层次的构成以短期证券,特别是国库券为主,具有风险低、期限短、可销性强和有一定收益的特征,被称为二线准备(secondary reserve)。二线准备的组成构筑了银行证券投资流动性准备方法的核心,它强调短期证券在作为一线准备的补充、满足流动性需要的同时,还为银行带来一定利息收入。对银行的季节性资金需求、无法预料的贷款需求增长和其他突发性资金需求靠二线准备的随时变现来满足。第三个层次的构成以各类贷款为主,被称为三线准备(tertiary reserve)。贷款利息是银行资产运用的主要收益来源,然而贷款若能正常到期,也会产生流动性供给,特别是基于票据贴现和抵押为基础的商业性贷款,具有自偿性质,甚至可进行再贴现融资。第四个层次的构成以各类中长期债券为主,具有期限长、收益高、可销性弱的特征,亦被称为投资性准备(investment reserve)。由于商业银行并非随时能寻找到风险较低的贷款项目和客户,有些项目尽管潜在收益较高,但潜在风险往往也很高,银行不敢随意放贷。在资金未寻找到理想的放款机会时,银行倾向于将剩余资金投向长期证券,以提高资金获利能力。银行投资中长期债券的主要目的是产生收益,流动性准备只是作为最后的保障。(www.xing528.com)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流动性准备方法越来越显得被动和保守,由它指导下所产生的银行资产组合已不能适应商业银行的发展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