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打造充满诗意的乡村伦理空间

打造充满诗意的乡村伦理空间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种是关注自然田园与宗法伦理的乡村景象。《桃花泣血记》全片以赏心悦目的乡村风光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爱情悲剧,被誉为“一部纯粹中国色彩的佳作”。这种在影像上致力于富于民族风情与古典雅韵的乡村田园风光的诗意营造,而在主题内涵上依托对乡村传统伦理道德的不同态度而生成影片的文化内涵的创作策略,正是此后中国乡村电影中时断时续的传统之一。这种传统可以称为诗意化的“伦理乡村”。

打造充满诗意的乡村伦理空间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首先是上述两类电影创作者出于不同思想文化立场与艺术观念,为我们呈现了三种不同的乡村景观。

第一种是关注自然田园与宗法伦理的乡村景象。如卜万苍的《桃花泣血记》(1931年),杨小仲的《良宵》(1934年,朱石麟编剧),费穆的《香雪海》(1934年)、《天伦》(1935年)等影片,在表现美丽诱人的乡村风光的同时,体现了对乡村宗法伦理的不同思考。

《桃花泣血记》全片以赏心悦目的乡村风光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爱情悲剧,被誉为“一部纯粹中国色彩的佳作”。[1]影片展现了蜂飞蝶舞的妩媚的桃花世界,延绵起伏的粗犷的大草原和奔跑的牛群、马群,然而就在这美若世外桃源的世界里,同样灿若桃花的美丽姑娘却因“门当户对”的封建观念而未能获得美好的爱情,其凄惨孤苦的命运如桃花“泣血”一样令人震撼。《良宵》则通过一个乡村寡妇一切行动受不相干的人监视,甚至仅在一个年轻教员处逗留了一会儿也被村民大会逐出村子的悲剧,尤其是通过全村村民的愚行揭示了封建礼教对普通人的毒害,其批判矛头已不仅仅指向外在的宗法制度,而是同时指向了内在于人心的传统文化心理。(www.xing528.com)

费穆的《天伦》同样画面优美,蓝天白云之下,树影婆娑,绵延的山丘之上羊群悠然,一派迷人的田园风光;幽深的巷子、古色古香的朱门以及悠扬的民乐琴曲,流露出浓郁的东方古典情调。然而这部影片的主题却以呼唤传统的伦理道德为旨归。影片通过对出生于乡村却在城市花天酒地而不孝敬长辈的儿子的批判,呼唤着传统的孝悌伦理的回归,同时又通过对挪用本属于自家财产的孤儿院的钱款为爷爷治病的孙子的善意批评,阐述了“把对个人、家人的爱推及于人类”的主题。

这种在影像上致力于富于民族风情与古典雅韵的乡村田园风光的诗意营造,而在主题内涵上依托对乡村传统伦理道德的不同态度而生成影片的文化内涵的创作策略,正是此后中国乡村电影中时断时续的传统之一。这种传统可以称为诗意化的“伦理乡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