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数学教学充满诗意-瓯越教育人行动!

让数学教学充满诗意-瓯越教育人行动!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灵动的教学应该不拘泥于固有的模式,善于变通;应是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给学生以美的愉悦、美的享受。既达到德育教育的效果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学生能很好地掌握两角和差的正弦、余弦公式。

让数学教学充满诗意-瓯越教育人行动!

1.诗画数学、诗意课堂、诗润心灵

数学教学应该是灵动的。灵动的教学应该不拘泥于固有的模式,善于变通;应是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给学生以美的愉悦、美的享受。19 世纪著名的德国数学家——魏尔斯特拉斯认为“没有诗人的心灵是不可能成为一位数学家的”。事实上,数学的对称、和谐与诗句的对仗、工整遥相呼应,数学语言的简练与诗意语言的简洁不谋而合,因此,我一直希望我的课堂能让学生感受“诗画数学、诗意课堂”的美画卷,正如“诗润心灵般”用数学知识、数学文化“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的心灵。

学习线面垂直时体会“大漠孤烟直”大气磅礴的空间结构,学习直线与圆时会联想“长河落日圆”,学习正切函数图像时能吟诵“遥看瀑布挂前川”;在立体几何开篇引入时,以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引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在品读的过程中,一幅在时光的流轴上,在无限辽阔的空间中,一个极其渺小而又慷慨悲壮的作者形象跃然纸上,我们不禁为作者的空间想象能力所折服。

让学生置身于诗的情境中,积极探索未知的迷人世界,在想象、猜想与论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在失败中寻找成功的路径,磨砺自己的思维与心灵,在思维能力提升的同时,感受数学的魅力。

也许对于很多学生而言,数学课的内容已经忘得荡然无存了,但数学课上以数学的视角一起品读的诗及这首诗对于心灵的浸润记忆终身。事实上,那些值得学生终身追忆,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真正开启学生心智的事件,往往发生在偏离主题的云游中(裴光亚)。

2.数学教学、数学文化、数学教育 (www.xing528.com)

数学的意义在数学之外,数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的存在价值是什么?数学的存在难道只是为了考试,当一个学生忘记数学知识以后我们希望给学生留下些什么呢?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对待数学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又是如何把我们对待数学的态度及对数学的理解渗透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的呢?

在《对数(必修1)》一课,我以猜灯谜的形式(会计查账,答一数学名词)引入课题;又介绍了纳皮尔建立对数概念的历史,渗透数学文化。在学生计算完log2(47×25)=19 后,引导学生再用计算器去计算47×25=524 288,学生自然就能体会到拉普拉斯的名言“对数用缩短计算的时间来使天文学家的寿命加倍”;也就能体会伽利略的名言“给我时间、空间和对数,我可以创造出一个宇宙”。

在学习《基本不等式》的时候,以北京召开的第24 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赵爽弦图)引入,赵爽弦图是迄今为止最早的勾股定理的无字证明,既传播我国古代数学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又能通过学习发现数学的和谐美、对称美、简洁美,还能培养从直观猜想到严格论证的数学理性精神,实现数学育人。

学习正、余弦函数图像时体会坦然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在学习《空间中直线位置关系(必修2)》的时候,以对联的形式“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数数含辛茹苦;相交直线、平行直线、异面直线,线线意切情深”帮助学生加深对空间直线位置关系的理解,还能恰如其分地渗透感恩教育。

在学习《两角和差的正、余弦公式(必修4)》时,赋予拟人化和个人情感的色彩:正弦比较正派,每一项都是既有正弦又有余弦,而且当加就加、当减则减;余弦就比较自私,每一项都是安排自己人在前,而且当减偏加、当加却减。既达到德育教育的效果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学生能很好地掌握两角和差的正弦、余弦公式。如此等等,即便对于今后不再从事数学有关的学习、工作的学生,或者忘掉数学知识以后也能留下一些深刻的记忆,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