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瓯越教育:教学主张的形成过程与行动

瓯越教育:教学主张的形成过程与行动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像这种具有高度概括和总结的大概念在新课中显然是无法形成的,新课的教学应该是一个不断向大概念逼近的过程,教师的心中应该有逼近的方向。日常的科学学习应该是一个不断逼近大概念的过程。复习课知识内容往往横跨一个单元、一个章节、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年,所以,对科学大概念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概念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学习进阶的过程。

瓯越教育:教学主张的形成过程与行动

1.“背科学真的有用吗?”——我对科学学习方式的思考

刚走上讲台的那几年,在我的心里,我一直认为背诵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法。于是在期中和期末复习时,我往往会给学生印一些提纲,用各种方式组织学生记忆一些科学知识,周围很多的科学教师也用了相同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成绩。仔细反思这种复习行为,其中折射出的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成绩观。同时,武断地将所有的科学知识都转变为事实性的知识,采用机械记忆的方式,也使得知识在头脑中大多以碎片的形式存在,这也使得考试结束后学生往往会将所有的内容都遗忘掉。随着考试方式导向的变化和命题技术的提升,这种以记忆为主要方式的科学复习效果越来越差,由于学生缺少对知识的理解应用,导致在新情境下表现出的问题解决能力也较低。显然,这种以记忆为主要方式和主要追求的科学复习肯定不能适应新时期的科学学业考试,同时,也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2.“复习课要面面俱到吗?”——我对复习内容选择的思考

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认为对科学知识的遗忘和应用能力的缺乏可能需要复习课上更好地对知识进行梳理。认知心理学认为现有的知识必须和原有的知识结构实现同化或顺应,知识只有更加结构化地存在于头脑中,才更有利于知识的提取、迁移和应用。从那时开始,我接触了概念图和思维导图,也尝试过将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应用于科学复习。在基于概念图的科学复习中,我将思考的主要方向放在选择哪些科学概念建构概念图和如何组织这些概念上。因为概念是有不同层次的,如果在概念图中将概念不断细分,则无法突出重点和核心,那么概念图的存在价值也是很低的。在一次课堂中当我呈现概念图时,学生发出了“太复杂了”的感叹让我感触很深,正是由于学生对知识的遗忘是难免的,故而我们必须选择那些学科核心的概念和对学生未来和生活可能产生重要影响的科学概念。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对多和少辩证关系的思考。

这个阶段对复习课的思考其实更多关注的是知识逻辑结构和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存在方式。而对概念的提取应用比较忽略,也没有太多关注学生关键能力的形成,或者说更多关注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现在很多学者发现,若干年后,如果学生不从事与科学相关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对科学知识的遗忘也是在所难免的,那么现在的科学教学要给学生未来留下什么、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同时学生未来面对的是真实世界中的非良构问题,甚至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都很难确定解决该问题需要的学科领域,那么现在科学教学或者科学复习如何为学生的未来铺路?

3.“课堂上的疑惑都能解决吗?”——我对科学大概念的思考

2019 年年末的一天,一位与我师徒结对的教师让我去听他的一节课,课题是《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在听课之前,我简单翻看了《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该课的课程内容要求:“区分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了解不同物质具有不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材基本上是按照这个内容编写的,并根据从变化到性质的逻辑顺序阐述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水平。课开始后,教师在介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概念时展示了一幅灯泡点亮后的图片,并展示问题:灯泡点亮的过程灯丝发生了什么变化?(www.xing528.com)

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在教学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学生普遍认为这是化学变化,理由是因为发出了光,光是一种物质。从这个案例中看出,学生的头脑中存在一种迷思概念,即学生认为光和热也是一种物质。这种迷思概念的产生有很多原因,如学生没有学习过物质的概念,同时,与我们在表述过程中采用“发出光”“产生热”这样的词语有关。另外,七年级的学生也无法区分变化和能量的概念,所以,学生的这种迷思在本节课中其实是无法解决的。在对资料的查阅和研读中发现英国科学教育专家温·哈伦等在其编著的《以大概念理念进行科学教育》一书中提出了14 个科学大概念,其中提到关于物质变化的一个大概念是“当事物发生变化或被改变时,会发生能量的转化,但是在宇宙中能量的总量总是不变的”。从这一概念看,光和热其实是物质变化过程中伴随着的一种能量转变。像这种具有高度概括和总结的大概念在新课中显然是无法形成的,新课的教学应该是一个不断向大概念逼近的过程,教师的心中应该有逼近的方向。

4.“科学复习课的关键是什么?”——形成和转化大概念的尝试

科学大概念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甚至超越了我们原有分科的学科界限,正是由于这一特点,当学生掌握这种概念后更加有利于知识的迁移,未来应用的领域也将更加宽泛。从这个角度看,科学作为一门综合学科对形成大概念是有先天优势的。日常的科学学习应该是一个不断逼近大概念的过程。复习课知识内容往往横跨一个单元、一个章节、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年,所以,对科学大概念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认为基于大概念的科学复习应该有以下几个要点:

(1)要明确大概念的发展轨迹。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关于某一主题的概念发展要求应该是不同的。概念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学习进阶的过程。所以,不同阶段的复习课也是一个不断逼近大概念的过程。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要求明确概念进阶的方式,例如,属于爬楼梯式上升还是螺旋渐进式上升,这样更有利于规划复习课。

(2)更加准确地研判学情。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对学生学情的精准研判,知道学生目前的知识储备,明确学生对目前概念的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等。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选择学习的材料,更好地设计课堂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哪些“支架”给学生提供支撑,是否采用先行组织者策略等。现阶段,教师对学情的研判往往根据自己的原有经验,但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式更为多样与广泛,家长的素质越来越高,课堂学习前阅读和了解的相关资料也更加丰富,所以,学生的概念体系和教师以前接触的同年级学生是完全不同的。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和学生交流、课前现场提问、课前练习等了解学生原有的概念及对概念的理解水平,更好地设计教学,以实现大概念的转化。

(3)基于真实的问题情境。发生在真实世界中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学生的学习动力。因为学生一旦觉得任务情境脱离了他们的生活,首先会对理解带来困难,同时,也失去了知识本身的意义。真实世界的问题往往是非良构的,学生在解决的过程中往往也是对概念归纳和总结的过程,为学生自主提炼大概念提供了可能。真实问题情境可以是个人生活层面、社会层面、国家层面或是全球层面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